分享

裸泳者的冬天:高杠杆危局频现 金融去杠杆迎生死决战|去杠杆|非金融企业|杠杆

 方珺逸 2017-12-30

  2017年12月25日,被称为“老赖”的贾跃亭在美国欢度圣诞并更新微博“Merry Christmas all FFer!”,同一天北京证监局发布《关于责令贾跃亭回国履责的通告》,责令他2017年12月31日之前回国。此前他已两次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债主们陆续到法院起诉。

  “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撑起整个地球”,这是阿基米德关于杠杆的豪言壮语。但是高杠杆用在企业身上就是灾难,“为梦想窒息”的贾跃亭四处融资欠债高杠杆运作,留下数百亿债务以及巨额投资打水漂。

  2016年末我国宏观总杠杆率为247%,在国际上处于中游水平;其中企业部门杠杆率达到165%,远高于90%这一国际警戒线。防止“黑天鹅”、“灰犀牛”、“明斯基时刻”,类似高风险词汇2017年反复被提及。2017年,金融去杠杆贯穿全年,从而倒逼企业降杠杆,释放个体风险,防止系统性风险爆发。货币政策也由“偏松”转向“偏紧”,一些高杠杆企业发生债务风险,荣耀之塔瞬间崩塌,留下一地鸡毛。

  杠杆只会转移,不会凭空消失。如今企业杠杆率下降,但房地产带动居民杠杆率加速上升,新的挑战摆在面前。金融去杠杆迈入下半场,2018年防风险、去杠杆仍是重中之重。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2017年很多富翁由此变成了负翁。

  高杠杆危局

  乐视的荣耀与跌落,伴随着贾跃亭的梦想与眼泪,也伴随着加杠杆的乐与痛。

  时光回到2016年4月20日,乐视汽车发布会,贾跃亭面对着300多页的PPT排练超过20遍上场,讲着自己的汽车梦流下眼泪,乐视也进入最后的疯狂。凭借七大子生态板块,最近几年资本源源不断向乐视系聚集。据市场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9月,乐视系总资产为670亿元,总负债631亿元,包括股权质押、银行借款、私募股权基金、信托、债券等。

  乐视融资易如反掌之时,正是我国企业杠杆率飙升之时。我国的存量经济杠杆率出现过两次急速扩张,国信证券(10.850, 0.23, 2.17%)宏观首席分析师董德志称,第一次发生于2009-2010年,增量杠杆率显著脱离存量杠杆率水平上行,带动存量杠杆率突破了150%。第二次发生在2012-2016年时期,同样原因使得宏观杠杆率突破了200%关口。显然,第一次是次贷危机之后为刺激经济快速推升杠杆,第二次是经济增速换挡刺激经济的托底行为。

  遥想2008年,我国全社会的债务水平极低,总负债只有41万亿,与当时32万亿的GDP相比宏观杠杆率仅为130%,但2016年末已高达247%。海通证券(12.870, -0.02, -0.16%)首席经济学家姜超分析称,从2008年至今,我国GDP增加了1.5倍到了80万亿左右规模,但是同期我国总负债增加了3.8倍,其中居民负债增加了6.7倍,政府负债增加了3.8倍,企业负债增加了3倍。“意味着在过去10年我们的经济发展主要靠举债,而且债务增长远超经济需要。”

  从杠杆率来看,非金融企业部门最高,2017年一季度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65%,处于全球最高水平。2013年6月央行主导的钱荒,彰显了政府对于杠杆率过快、过高上升的担忧,采取暂时收紧资金面来教训金融企业。2017年去杠杆成为政策重中之重,采取了货币政策偏紧,银行业对同业、理财、表外业务严格整治,考核严厉等多种手段,强力推行金融降杠杆,从源头上遏制企业继续加杠杆。

  金融去杠杆坚定进行,高杠杆企业人仰马翻,难以为继。2016年11月6日,贾跃亭致全体员工公开信《乐视的海水与火焰:是被巨浪吞没还是把海洋煮沸》,其称一边是突飞猛进的战略与业绩,一边是日益凸显的资金与组织压力。一边是冰冷的海水,一边是升腾的火焰。自此正式撕开了乐视的资金链危局,巨大的债务缺口浮出水面。

  2017年,政策铁腕推行金融去杠杆,依靠大力举债和融资维系生命、而非靠企业本身盈利造血的企业走到了末路。数千亿市值的乐视帝国轰然倒塌,贾跃亭远走美国,留下包括银行、供货商等巨额欠款,成为全国闻名的“老赖”。

  首富们的“崩塌”

  “所谓的民企去杠杆极端的形式就是跑跑跑,不干了。债务资产全不要了,那当然去杠杆,很多的民企卖掉了资产,换成外币,到国外去做投资移民等等。”2017年12月2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活动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称。

  2017年,3位“首富”均被列入失信人名单,成为“老赖”。贾跃亭曾是创业板首富,2015年福布斯富豪榜上以381亿名列第17名,成为互联网富豪之一。杨凯曾是辽宁首富,2016年以260亿登上了胡润百富榜、排在第66位,其掌控的辉山乳业在港股上市。李兆会为海鑫集团继承人,以百亿身家成为山西首富,曾进入2010年胡润百富榜第85位。然而,随着企业债务雪崩,这一年他们从身家百亿的富翁变成了负债累累的负翁。

  2016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

  “去杠杆、防风险”成为2017年的政策重心。银行业掀起了强监管风暴。2017年3月末至4月上旬,银监会密集发文,两周连发7道监管文件,包括《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6号文)、《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46号文)、《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53号文)等,业内将之简称为“三三四”专项检查,剑指委外、理财产品、同业业务等规范整治。

  2017年,银监系统共开出2838张罚单,其中千万甚至上亿的巨额罚单屡见不鲜,广发银行因“侨兴债”被罚7.22亿,成为史上最贵的天价罚单。一面强力推行新规,一面针对违规重罚,银监会主导下的金融去杠杆全力推进。

  金融去杠杆,从而倒逼企业去杠杆,个体风险点暴露,银行也开始了追债行动。2017年7月中旬招商银行(29.020, 0.39, 1.36%)声明,对乐视旗下的乐风移动贷款发生欠息多次催收无果后采取法律手段,申请资产保全查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