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医生水平这么高,为什么欧美医生没有蜂拥到中国进修呢?

 Loading69 2017-12-30

这个提问的质量高。高在哪里?他首先说明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中国医生的水平高。这样的陈述很多人都不敢相信。然而确实是事实,中国医疗技术的水平,基本达到世界较高水平,中国第一流医生,实际上已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为什么欧美医生没有蜂拥到中国进修呢?实际上,这种情形已经出现。

今年3月,就有新闻媒体报道:过去3年来,总共有近300名来自美国、德国、荷兰、俄罗斯、西班牙、以色列等国外科大夫自费到上海市肺科医院,参加为期两周的“单孔胸腔镜”手术学习班,或者为期数月的胸外科全科手术学习班。其中,年纪最大的“学生”是一名80多岁的以色列胸外科专家。

这可不是一般官方学术交流,它完全是医生自主的私人学习。他们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简历,自主报名,不仅交学费,全程食宿还要自理。没有点学习劲头,可不容易做得到。从媒体报道看,这些老外医生都还挺满意。一位西班牙医生回到国内,对本国同行说:“上海时髦、摩登,还有一家全世界范围内,能让你用最短的时间学会各种手术方法的大医院。”确实,有一些医生来过之后,还“回炉”深造。

很多人读到这样的新闻,第一反应是:提气、给劲!多少年来,从来只听说中国医生远渡重洋,向西天求取真经。在医学界,凡是有海外背景,到洋医院里进修的大夫,都会被高看一眼。可以理解,国外医学界,尤其手术水平,都是比本国水平高。现在呢,“西游记”成“东游记”,原来的老师变成乖学生,这不正好说明中国医学的某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吗?上海市肺科医院一年要做5000多台早期肺癌手术,手术后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这个水平已经达到世界第一。难怪外国学生拜服。

看到这样的新闻,我的第一反应是:该来的总会来。中国医生的水平盖过西方同行,简直是必然。道理很简单,医学首先是一门技术学科。一种新的诊疗方法刚发明,只要发表在医学杂志,经过几次学术交流,有几年时间,基本就传之四海。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医生都拥有很高学历,他们对本专业的世界前沿技术,一向是很敏感的。只要行业出现新东西,他们总能学得到。技术交流方面,中国只要保持开放,就不会落后世界先进水平太远。

追问一句,为什么说中国医生拥有超过外国同行的优势呢?

医疗既是技术学科,更是一门经验学科,它高度依赖于医生的经验。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基数是西方国家几倍甚至十几倍。中国又是发展高度不平衡的国家,国民医疗卫生还不完善。各种条件的身体,出现这样那样的疾病,病例库非常多样,这给医生提供了丰富的病例样本。

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著名医院,它们服务的可不仅是本地人。他们是全国人民的医院。地方医院做不了的手术,当地医生都会说:你到北京上海看看吧。全国最复杂、最高难度的手术,都涌到了几家医院做。中国大城市的医生,拥有全世界同行都没有的经验机会。

说难听点吧,中国的医生从不缺乏学习和训练的素材。所谓“熟能生巧”,练得多,经验积累得丰富,水平自然就大大提高。这是西方国家医生所羡慕的成长环境。一个医院最核心,最宝贵的资源,其实就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医生。中国的很多医院,就储备了许多这样的医生。国内的医学界一交流,他们所能见识到的医疗病例之丰富,技术水平之高超,并不亚于国外。

前一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位骨科细分领域的权威。他在国际同行那里都是小有名气。事实上,这位大夫并没有突出的科研能力,也没给本专业带来大的技术突破。他唯一做到的,就是紧追学术潮流。只要的新治疗和手术方法一出现,他就学习应用。由于身处中国的大医院,他一年所做的手术量,相当于国外医生10年的手术量,可以说见多识广。十年之后,什么病例没见过,什么手术没做过?他在这个领域达到国际一流,简直水到渠成。

理解这些,你是不是觉得:上海医院的水平达到国际一流,洋人纷纷跑来拜师学艺,是一件很正常事情呢。

当然,外国医生来中国学习技艺,确实可以提高他们本国医疗水平。这种水平是单线条传播,进步速度要慢得多。新医生学会后,只用过几次,就没有用武之地。医学是持续创新的领域,中国医生处在持续创新的大环境里,这种规模优势,外国医生很难获得。当然,中国医疗环境也有一些劣势。对医生执业和异地诊疗有诸多限制,私立医院设立困难,这些都限制了竞争。没有充分竞争,中国医疗界的规模优势就没全部发挥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