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墨知多少?

 七彩阳光3109 2017-12-31

        墨,在文房四宝里,恐怕是耗损最厉害的一种。一幅字写完了,一幅画画完了,毛笔和砚台洗一洗,恢复原貌,可以继续使用;白纸虽不可复原,却已经留下了美妙的墨痕、精彩的画面,供人欣赏。只有墨,溶化了、研碎了、用掉了,只留下半空的墨汁瓶子,或残破的墨锭,不可复原了……

       但就是这耗损最厉害、一用即消逝的墨,我们中国人曾将千年以来的智慧、工艺、文化凝聚于它,将它做成永远值得珍藏的艺术品。

        现代文化名人、书法家张充和先生(沈从文先生的妻妹,沈从文墓碑背面挽词“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词句书法皆出自张充和先生手笔),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时迁居美国,一开始由于经济拮据,忍痛出售了珍藏的十方古墨,在当时便售出了一万美元。而比市场价格更珍贵的,是古墨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

古墨常识

古人用的墨,多为墨锭。而墨锭,是汉代以来渐渐出现的。先秦的墨尚呈粉末状。因为要做成墨锭,需要成熟的和胶技术,这是当时所不具备的。

 墨锭是什么做的?主要是烟灰加上胶。按照所采用的烟料,古墨主要可以分为松烟墨和油烟墨两大类,其中以使用松烟墨历史最为悠久。松烟墨,是用松木烧出烟灰作原料制作的。从汉到唐宋元明,人们主要使用松烟墨。早在三国时期的曹植,就有“墨山青松烟”的诗句。晋代卫夫人《笔阵图》:“其墨取庐山产松烟,代郡之鹿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油烟墨创制于宋代,到明清时期,使用油烟墨的人多了起来。

松烟墨和油烟墨在纸上的效果有何区别?明代屠隆《考盘余事》卷二里说:“余尝谓松烟墨深重而不姿媚,油烟墨姿媚而不深重。”意思是,松烟墨浓黑,没有光泽,色调偏冷;油烟墨有光泽,色调偏暖。

墨锭制作的工艺,主要分拣烟(炼制和收取松烟或油烟等)、和胶(筛取烟料,按一定比例加入胶)、杵捣、成型等。值得注意的是杵捣,将烟灰和胶搅拌均匀,放在青石臼或铁臼中,用檀木杵反复捣制。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总结出的“合墨法”中说,需“捣三万杵,杵多益善”。为什么呢?是因为墨的黑度与碳黑的颗粒大小有关,颗粒越细,墨色越黑亮。极品墨锭的制作,所需捶捣的次数更多。

龙香剂

唐玄宗御用的墨,传说有一种名为“龙香剂”,是用芙蓉花汁调粉,和入墨中制成。宋代,制墨大家张遇,用龙脑香、麝香和金箔等加入油烟墨,亦制成“龙香剂”,为墨中珍品。古墨中有“药墨”一类,便是墨中加入熊胆、冰片、麝香等等中药,可以外用、内服,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黄金易得,李墨难求

古今墨家的宗师,当推南唐李廷珪。其人本姓奚,祖父奚鼐、父奚超亦是造墨名家。唐代末年,奚超因战乱举家迁至安徽歙州,利用歙州多黄山松、水质又好的条件,和儿子一起在此改良造墨工艺。他们制作的墨品质极优,受到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召奚廷珪为墨务官,赐给“国姓”。从此,奚廷珪又称李廷珪。

传说李廷珪制墨,用到松烟、珍珠、玉屑、龙脑,和以生漆、鹿角胶、犀角、麝香等,捣十万次之后制成。“廷之墨,松烟一斤之中,用珍珠三两,玉屑龙脑各一两,同时和以生漆捣十万杵”,坚硬如石,丰肌腻理,存放五六十年之后,仍然“其坚如玉,其纹如犀”。据说宋初学者徐铉,曾用一锭“李墨”和弟弟徐锴一起练习书法,“日写五千”,整整用了十年。又传说,宋初一位贵族,一次不慎将一锭“李墨”落在了池塘中。一年多以后,他又不小心把一个金质的酒杯落在那个池塘里。他派人前去打捞,把金酒杯和去年掉落的墨锭都捞上来。只见那块李墨“光色不变,表里如新”。

由于受到国人的普遍珍爱,“宣和间,黄金可得,而李墨不可得也”。而李廷珪父子所在的歙州,和附近的休宁、婺源等地,属于古徽州府。在李氏父子之后,此地的制墨业繁盛起来了。从此,“徽墨”作为中国古墨的代表,便开始了它千年的辉煌,至今不灭。

 现在我们常说“人生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其实,中国人是眼前亦不苟且,哪怕是对待转瞬即逝之物,亦不可苟且。那一花一草、一笔一划、手头的一个物件、一个摆设……皆成就它的极致之美。古墨虽小,却体现出中国人端庄正大、从容雅致的人生态度。诗和远方,就在眼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