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额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足,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妹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惟当绝气耳!” 悲怆痛苦, 字字泣血, 自提笔到写完最后一个字时。 王献之心神俱碎。 风流蕴藉,一时之冠这些字眼, 此刻与他全然没有关系。 有的只是一个普通男子因为不得已而和心爱之人分开的柔肠寸断。 世间最痛不过生离死别, 死别已然不可避免, 但生离却是更为残忍。 老叫兽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不知何是归路。 小石君 王献之的父亲是鼎鼎有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 自出生起王献之就自带星二代光环。 但光环之下同样也是巨大的压力和众人期待的目光, 旁人都在说, 有个这么厉害的爹, 做儿子的恐怕很难超越。 王献之当然不服气。 于是铁了心的在横竖撇捺之间苦苦琢磨, 笔墨之间, 悄然已过两年。 王献之美滋滋的把写的字帖拿给父母, 父亲观却不语, 母亲倒是说了一句:“唔,倒是有点像铁划了”。 羞愧不已的王献之自然懂得其中缘故。 “风流天子出崇观,铁划银钩字字端”, 母亲的言下之意就是他的字就算离银钩也还差的远呢! 如此再度苦练数年, 寒来暑往也从不间断。 少年辛苦终身事,不向光阴惰寸功。 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 王献之的艺术追求很高, 俯仰之间, 用笔已是轻松达到了收放自如的境界。 但人世间太多的事情难说幸与不幸, 家世才华, 风流俊貌成就了一个书法家王献之, 但另一方面, 只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王献之, 却被迫失去了选择的权利。 开头一段是他写与休妻郗道茂的信件, 分离实在非他所愿, 曾经一生一人的誓言明明还在耳边。 为何就突然成了前尘往事, 消散于眼前呢。 王献之和郗道茂自小相识, 婚后不久双方父亲接连逝世, 唯一的女儿也不幸夭折, 在这一系列的沉痛打击之下, 两人只能彼此一路扶持, 感情自然深厚。 少年夫妻, 正是如鱼如水, 本以为这样的日子会长久的过下去, 但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王献之的相貌才情在当时是举国之典范, 多少待字闺中的少女都暗暗以他为标尺来衡量未来夫婿。 高门士族, 显赫家世, 又有一等一的相貌才华, 但王献之终归已经成家, 他人就算再有爱慕之意, 在王献之这里翻不起太大的波澜。 可偏偏他遇上的人是骄横跋扈, 行事彪悍的新安公主。 新安公主名司马道福, 早年为政治联姻嫁给手握重权的兵家子弟桓济, 等到桓济夺取兵权失败被贬之后, 她立马闹到皇上跟前, 一纸和离和桓济迅速撇开关系。 但没有驸马怎么行, 她把眼光投向了当时的王献之。 已经成家?离婚就是了! 不愿意?那我就闹到皇帝哥哥下旨为止! 这般荒谬的事情, 皇帝竟然也同意了。 老叫兽 君子成人之美。 小人却是夺他人所好。 小石君 这一招棒打鸳鸯打的王献之已无应对之策, 愁绪百结之下他傻傻的用艾草烧伤了自己的脚, 祈求能以身体有损的理由来拒绝公主。 但新安公主志在必得, 摆明无论如何也要嫁给王献之, 抗旨可是株连九族的重罪, 王献之再不情愿也只能艰难的作出决定。 只是可怜情深意笃, 到最后却是一纸休书。 在生命最后的时期, 身患重病的他已是奄奄一息, 却在作法的道士问他生平可有什么遗憾时挣扎着说道:“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女离婚”。 即使后来官运亨通,仕途畅达, 但他不快乐。 被休的发妻在不久后就郁郁而终, 后半生的日子, 他一个人承担着无尽的思念。 因脚疼痛而辗转失眠的夜里, 更痛的是那段刻骨铭心的誓言。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王献之:又名王大令,字子敬,小名官奴,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王羲之第七子,东晋书法家、诗人、大臣,晋简文帝司马昱的驸马。王献之官至中书令,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王大令,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文章预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