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书法家,号称书圣。好像在他之后,再也没有人能超越他了。 然而,至少在唐朝以前,大家可不这个样认为。在王羲之去世后的一个多世纪,书法家普遍认为,有一个人的成就是在他之上的。 而这个人,就是王羲之自己的儿子——王献之。 从东晋末年到南北朝,王献之的地位压过了父亲王羲之,名声最著,学者最多。只不过到了唐朝,由于唐太宗极度痴爱王羲之,大肆收集他的作品;而对王献之的作品则任由流落民间,甚至还一度要烧毁真迹。 当时的书法家投其所好,整体风气一变,王羲之奠定了在书法史上独尊的地位。
那么,王献之写字为什么比他父亲还要厉害? 首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然是遗传好。他的父亲自不必说,而他的母亲,是当时人称“女中笔仙”的郗璇。 王献之一人独得两位大宗师的教导,于书法上的造诣必定深厚。
然后,当然是他自己的刻苦。 王献之七八岁的时候开始学书,王羲之曾经从后面想要抽他的笔,可是笔抓在他手里纹丝不动。王羲之大大惊叹:这小子,以后必得大名! 王献之曾经问母亲,自己学书要几年才能成气候。母亲对他说:你看到外面那十八个大水缸了吗?你用完那十八个水缸里的水,字就能勉强站稳脚跟了。 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比巨人远。王献之除了师承父母,还仿效另一著名书法家张芝,自创上下勾连的新书体,影响极大,一下子就取得了高于父亲的成就。
虽然纯以书法技术论,王献之超越了父亲,但在感情生活上,他却远远没有父亲幸福。 王羲之一生只娶了郗璇一人,两人生下七子一女,足以垂范当世。可是王献之却有休妻再娶的“劣迹”,不过这并非他的本愿,而且他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当时王献之的名声已经很大,而且长得很帅(“风流蕴藉,乃一时之冠”)许多人都钟情于他。其中就包括了东晋简文帝的女儿新安公主。新安公主为了得到王献之,甚至与原来的丈夫离婚,又苦苦哀求皇太后成全自己与王献之。 可是王献之与原配夫人非常恩爱,根本不喜欢这位“刁蛮公主”。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非常举动:自残。 没错,他竟然忍心把自己的腿烧烂,以此“拒绝”公主: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喜欢我只是看上了我的外在。你看,现在我都成瘸子了,看你还喜不喜欢我! 没想到新安公主也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即使王献之已成残废,她也要嫁!
王献之婚姻不顺,又身有残疾,只活了短短四十三年就死去了。 在他死前,有人曾经问他觉得自己一生有什么遗憾,他回答: 也没有别的,只有和郗家(原配娘家)离婚这件事可配遗憾的了。
人这一辈子,如果不能和所爱之人长相厮守、白头偕老,那么,即使得尽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终究是值得遗憾的一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