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老照片里的人都不怎么笑?

 天空勇者 2017-12-31

Stick To My Side 来自利维坦 06:45

利维坦按:有关严肃和(假)笑,在西方人物肖像画的历史中一直是一个争议性的主题。数百年来,人们普遍认为,之所以肖像画中很少出现笑容,是和牙齿有关,当时的牙科技术落后,你可以想见,一美女面容姣好,但一咧嘴就露馅儿了:全是坏牙。所以,笑不露齿才是关键。


当然,肖像画创作时间长,想要让画中人物始终保持微笑肯定十分困难,同时,在17世纪的欧洲,经常在艺术品和生活中表达笑容是一件体面人所不齿的事情,只有酒鬼、妓女、穷人才会露出愚蠢的笑。圣若翰·喇沙(St. Jean-Baptiste de la Salle)在1703年的《基督教礼仪和文明》中认为,嘴唇的作用就是使牙齿不至外露,这事关严肃的礼仪,马虎不得。


早期的摄影也类似于肖像画,不过,凡事总有例外不是……



文/Phil Edwards

译/us1999

校对/兔子的凌波微步

原文/www.vox.com/2015/4/8/8365997/smile-old-photographs

本文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由us1999在利维坦发布


19世纪以及20世纪初的大多数老照片里的人物都不笑,因此人们通常认为,老照片里的人就是不笑的。例如这张摄于1900年代的压抑的婚礼照片:


图源:F.J. Mortimer


那么,为什么老照片里面人的表情看着就像刚听到这辈子最坏的消息那么糟糕呢?我们也不清楚,但以下这几种说法,或许能帮我们猜出那些黑白照片中紧皱的双眉背后的意味。


最早的摄影技术很难拍下笑容


老照片里很少能见到笑容,对此一个常见的解释是说由于曝光时间——相机拍照所需的时间——过长,被拍的人必须尽量不动,这样照片才不会拍花。


1860年苏格兰自由教堂主席的照片,他们看起来十分难过。图源:Hulton Archive


这张照片表明了为什么一开始的摄影技术很难拍下笑容。照片中央的人有些模糊,很可能是因为他在过长的曝光期间动了一下。从理论上说,拍照时你要保持同一个姿势尽量不动,而保持笑容比保持一个相对平和的表情更难。


但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曝光时间这一因素只是在摄影技术最早期影响很大。我研究自拍史时,乔治·伊士曼博物馆(George Eastman House)的策展人托德·古斯特夫森(Todd Gustavson)告诉我,1900年布朗尼相机等几种相机投入使用之后,曝光时间就极大地缩短了。尽管按照今天的标准,那时的相机拍照还是很慢,但不至于慢到不能笑。


然而20世纪初还是很少见到有笑容的照片,这表明老照片里的人不笑还有其他文化方面的原因。任何宏观的文化理论都包含臆断,但它们至少对为什么老照片里的人看起来那么难过提出了几种解释。


早期摄影受绘画影响很深:也就是说,它们都不表现笑容


1900年的4岁小女孩状态多半不是这样的,但被拍下来的就是这幅表情。图源:Imagno


如今,摄影是记录我们生活的现实面貌的方式。但早期摄影术受肖像画传统的影响很深,它是对一个人而非某一时刻的的静态展现。摄影模特们也是这样认为的。


1894年美国摄影杂志(Photographic Journal of America)采访了一个叫埃尔默·E·马斯特曼(Elmer Ellsworth Masterman)的模特。他的出演经历很特殊——他是绘画和摄影中专门扮演耶稣的模特,就连他也没有看出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区别。“为摄影和为绘画摆造型有什么区别?”他问道。


人像摄影传统的形成部分是由于相机的技术缺陷,即拍照速度慢。但即使相机改进了,人们也很难设想拥有自己的美学、作为一种独特艺术的摄影是怎样的。即使快速拍照变得容易了,镜头所再现的依然还是生活的理想,而不是生活中片段。因此相片中的人物都是不笑的。


早期摄影被视为通向永恒之路


1860年代的一张遗像。图源:Wikimedia Commons


我们今天拍资料相片的目的之一大概是为了臭美,或者为了记录下转瞬即逝的时刻,但人们看待自己社交网站主页的态度已经和早期摄影时代很不同了。对于那时的人而言,摄影是通向永恒之路。


这一点在遗像摄影传统中体现得十分明显,这类照片会把一个刚过世的人、孩子或者宠物拍得好像还活着一样。它始于摄影诞生之初,到了1900年左右基本上就消失了。但这一摄影传统这表明了人们对时间的态度:肖像被看做是为后人留住先人的一种形式。


也就是说,摄影这种媒介更倾向于严肃而非短暂的事物。马克·吐温的话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即使是这个会写青蛙故事的幽默作家也说,“我认为摄影是一种重要的记录,没有什么比让一个愚蠢的傻笑被捕捉、永远固定下来并传给后人更糟糕的了。”


维多利亚和爱德华七世时代的文化瞧不起笑容


马克·吐温是个专业幽默家,但拍照时他摆的姿势是这样的。图源:Topical Press Agency


关于老照片中的人为什么总皱着眉头的第四个论证是最有说服力的,尽管也最难证实:可能20世纪初的人只是单纯地认为,只有傻瓜才爱笑。


尼古拉斯· 吉夫斯(Nicholas Jeeves)在他刊载于公有领域评述(Public Domain Review)的一份研究中,详细分析了肖像中的笑容。他的结论是,一个世纪以来人们都认为发笑是只有小丑才会做的事(吉夫斯排除了另一种论断,即人们不笑是因为牙不好——毕竟如果每个人的牙都不好,这就不算什么问题了)


和其他笼统的文化理论一样,这个论断也很难被证实,而且反例也有不少。比如Flickr上有组题为“微笑的维多利亚人”的照片集,共有2100张照片,其中至少有一些人真的露齿而笑了。这本身就是个有力的反证,但“老照片是些毫无幽默感的遗物”这一普遍看法似乎依然是成立的(在某种程度上说,需要特意在Flickr上分出一组不严肃的照片也证明了这一点)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文化总体上是看不起笑容的,人们花了一段时间才开始喜爱它。


但为什么这个人在笑?


以上的分析使下面这张摄于1904年的照片格外出乎意料。它出自贝特霍尔德·劳费尔(Berthold Laufer)远行中国期间拍的一组照片。


照片中的这个人无疑是在笑的:


1904年的一张照片,没错,就是1904年,这个人正边笑边吃米饭。图源:美国自然史博物馆


关于这张照片我们所知甚少,但对于理解为什么老照片里的人似乎都不笑这一问题,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出发点。


摄影师本人以及照片的主题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暗示。摄影师贝特霍尔德·劳费尔也是个人类学家,因此他拍照的目的和同时期的摄影师不同——他想要记录生活,而不是摆出某种生活的样子。他的目的是要广泛捕捉各类情感;他拍下的这个爱吃米饭的人可能很愿意笑,因为他来自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摄影的理解和社会风俗都截然不同。劳费尔和他的摄影对象两人都是主流摄影文化圈的局外人。


这两人的合作就产生了这张值得纪念的照片。我们不确定为什么一个人吃米饭会这么开心,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样一张照片直到今天也还能使我们会心一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