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治疗颈椎病验案举偶

 蓝天之上之天蓝 2017-12-31
颈椎病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高,病情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推拿、针灸、中药内服、功能锻炼等,其中中药内服治疗颈椎病疗效肯定,副作用小,深受广大患者的青睐。笔者本着“有是证便用是药,有是证便用是方”的原则,运用经方治疗颈椎病每获良效。现介绍病案3则。
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案
李某,男性,38岁,干部。2010年1月10日就诊。
主诉:发作性头晕1年余。患者于1年前因受凉后出现颈项部不适,头晕,视物旋转,走路不稳。颈椎CT三维重建显示:颈5~6、颈6~7椎间盘突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MRA显示:右侧椎动脉相对狭窄。在某医院诊断为颈椎病。给予针灸、理疗等,颈项部不适得到缓解,而头晕、视物旋转等症状反复发作,逐渐加重。曾给予静滴丹参酮、口服西比灵等疗效欠佳。
症见:头晕,视物旋转,头重脚轻,头部转动时头晕加重;伴情绪低落,不思饮食,失眠,每晚可入睡3~5h,全身乏力;伴小便不利,大便干结,2~3d1行;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西医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辨证属肝胆郁热,热扰心神。拟以清肝利胆,镇静安神。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
柴胡10g,黄芩10g,制半夏9g,党参15g,茯苓15g,桂枝6g,大黄10g,珍珠母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生姜10g,大枣10g,甘草10g。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5剂后症状减轻,效不更方,继续服上方20剂后,诸症消失。随访11个月未复发。
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主治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表里三焦为病。本案患者患病1年余,病情反复发作,造成患者情绪低落,肝气郁结,肝气乘脾则不思饮食;而肝气郁结,郁久化热,热邪上扰清窍则头晕,热扰心神则失眠,侵犯肠胃则大便干结;热邪灼津则为痰,故现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之象;中医辨证为肝胆郁热,热扰心神,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方中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甘草、生姜、大枣属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畅枢机;珍珠母、龙骨、牡蛎重镇安神;茯苓既合珍珠母、龙骨、牡蛎安神,又与半夏相配健脾化湿,以绝生痰之源;桂枝通达郁阳;大黄泻热通便。诸药合用,和解少阳,通阳泻热,重镇安神。
2柴胡桂枝汤案
王某,女性,32岁,职员。2010年2月5日就诊。
主诉:颈项部疼痛1个月。患者于1个月前受凉后出现颈项部疼痛,伴右上肢麻木,无名指及小指尤甚,在某医院曾按颈椎病诊治,给予针灸、理疗,疗效不甚满意。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颈椎CT三维重建显示颈5~6、颈6~7椎间盘突出。
查体:颈5、6棘突旁有压痛,右上肢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
症见:颈项部疼痛,伴右上肢麻木,无名指及小指尤甚,夜间加重,伴口苦,咽干,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西医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断为太少合病型颈椎病。拟以和解少阳,调和营卫。方用柴胡桂枝汤加味:
柴胡12g,桂枝15g,白芍30g,黄芩15g,半夏10g,党参30g,全蝎6g,蜈蚣1条,生姜10g,大枣15g,甘草10g。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5剂后症状减轻,效不更方,继续服上方10剂后,诸症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该方适用于太阳表证未解,邪犯少阳的太阳少阳合病。本案患者颈项部疼痛,颈项部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所过之处;无名指及小指麻木,而无名指及小指分别是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的经脉所过之处;口苦、咽干、舌淡苔薄白、脉弦细为少阳病之症;故辨证为太少合病。给予柴胡桂枝汤加味,方中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生姜、大枣、甘草7味药属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5味药属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全蝎、蜈蚣通经活络、止痛;诸药合用,和解少阳、调合营卫、通经止痛。
3真武汤案
张某,女性,60岁,退休职工。2009年11月8日就诊。
主诉:头晕2年余。患者于2年前因劳累过度出现头晕,视物旋转,头重脚轻,到某医院诊治。头颅CT未见异常,给予静滴丹参酮、培他啶注射液后症状缓解。从此,患者每逢劳累过度而发作。为求进一步诊治,随来我院。颈椎CT三维重建显示:颈3~4、颈4~5椎间盘突出。颈椎MRA显示:左侧椎动脉偏细。
症见:头晕,如坐舟船,伴颈项部发紧,背部发凉;伴嗜睡、四肢沉重;大便溏泄,每日3~4次,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微细。
西医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辨证属眩晕:阳虚水泛。治以温阳利水。方用真武汤加味:
制附子10g,炒白术15g,茯苓30g,炒白芍15g,生、干姜各15g。
每日1剂,水煎早中晚各服300mL。7剂后,头晕、背部发凉稍微减轻;改制附子30g,干姜30g,7剂后,头晕、背部发凉、嗜睡、四肢沉重等症状明显减轻;效不更方,连服30剂,上述症状基本消失。
按:真武汤出自《伤寒论》第82、316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真武汤主之”。主治阳虚水泛证。本案患者“背部发凉、嗜睡、小便清长、脉微细”与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基本吻合,表现为阳虚之象。阳气虚弱,不能制水,水邪泛滥,水邪上犯清窍则头晕;阳虚不能制水则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滑为水饮之症;故中医辨证为阳虚水泛证,给予真武汤加味。方中附子辛甘性热,温肾助阳,化气行水;白术苦温燥湿,健脾利水;茯苓淡渗利水,与白术共奏健脾利水,使水邪从小便去;生姜既助附子温阳散寒,又合苓、术宣散水湿;干姜既助附子温脾阳又可降低附子的毒性;芍药活血脉、利小便、柔肝止痛,又可制约附、姜燥烈之性。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利水之功。
4体会
颈椎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痹证”、“眩晕”范畴,病因病机多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风寒湿入侵;治疗上采用益气补血、滋补肝肾,祛风散寒除湿。随着电脑的普及、久坐、少运动、工作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等各种原因,颈椎病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反而气血不亏,肝肾充足,多表现为实证或虚实夹杂证,治疗方法相应的发生变化,比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案拟和解少阳,通阳泻热,重镇安神而治愈;柴胡桂枝汤案拟和解少阳,调合营卫,通经止痛而取效;真武汤案拟温阳利水而获效。可见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根本和灵魂;“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中医的核心;“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是中医的航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