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长距离轻装徒步入门指南

 臭屁花妞 2017-12-31



郑重提示,本文是仅适用于中长距离轻装徒步的入门级指南。此处特指为期二到六天,需野外露营的轻装徒步旅行和穿越,不涉及登山等技术型户外内容。


昨天有一位朋友问我,能否给她推荐几篇关于徒步准备工作的文章,在网上没找到我理想中的,于是决定自己勉力写一篇。


徒,步行的意思。每个人徒步的路线、目的、心态、体能等等都有差异,然而有两件事情却必须相同,那就是安全和环保。请记住户外的口号: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首先要强调:信息


不论是自己制定路线还是跟队,都要对路线有充分了解。信息一项包含很多内容:


01. 当地当季气候


包括每天最高最低气温、晴雨几率、日出日落时间等。气温直接决定所需睡袋和衣物的厚度。温差则提醒我们衣物的搭配,要注意是否穿脱方便,取用方便。春秋出行,我一般是两件长袖、一件薄羽绒服、一件冲锋衣。


请避免雨季出行,大雨会导致河流暴涨,山溪拦路,道路泥泞,增加徒步的困难,在户外,困难增加等同于危险增加。日光强,则注意遮阳和防晒,尤其手部和颈部,薄的长衣长裤可以避免皮肤被曝晒和被灌木划伤。


日出日落时间影响每天路程长短的安排。另外,该路线是否会受风沙、下雪等特殊气候影响。风沙大要做好避风考虑,帐篷背包要注意密封。下雪下雾容易迷路,雪地行走要带护目镜,避免雪盲。


高原徒步要充分做好高反应对措施。不建议首次上高原的人进行徒步,因为对自己高反症状缺乏认知,加上疲劳,很容易对身体情况失去正确判断,而且徒步路线往往人烟稀少,出现意外难以及时救助。


02. 路面情况


包括路面平整度,每段路爬升和下降高度,是否有急坡,是否有危险地段,是否有关卡通行限制等等。砂砾坡路要特别注意防止滑跌,大石块路要注意防止崴脚。是否涉水,有较宽的河流,有泥泞路,以及沿路灌木高低等都要预先做好应对。


03. 路上情况


包括是否可能遇到其他行人和居民,是否有水和食物补给点,是否可以车辆衔接,是否有路标,是否有信号,是否有合适的营地,当地有无特殊习俗和活动等。还要了解当地植被和野生动物情况,有凶猛动物出没就别去了。


扎营点要做好多手准备,因为一天的行程有可能提前或者延迟。扎营一般选在平坦向阳、草浅、相对开阔、有水源、非风口、无落石的地方。任何水源都不要直接饮用,如果不能烧开喝至少也要过滤(滤水片或自制过滤装置)。


如果是高海拔地区徒步,尽量在海拔较低处扎营。选取牧场扎营有利有弊,可以避开狼,但牲畜多的地方水源里的细菌也会更多,牧场扎营不要把食物等留在室外,可能会遭牛破坏。营地不要过于接近水源,避免地面潮湿,如果有下雨的迹象,则注意帐篷周围的排水。


营地地面软硬应适宜,以地钉能牢固打进为标准。地钉对于帐篷的稳定非常非常重要,打入时要向内45度倾斜,并检查好是否牢固,营绳不要拉得太紧。帐篷开口要侧避主风向。搭帐篷前先检查地面,是否够平,是否有尖锐物,是否有小昆虫活动。搭好帐篷后不要任其敞开,要拉好帐门或防虫网。


如果山林穿越,没有当地向导的协助和许可,尽量不要点篝火。


04. 路标及路线


预先可以在地图和google earth上反复了解地形地势,争取默然于心,不过实地情况总会有所偏差,最好再结合前人的经验和图片,找好路标。量力制定每日行走距离,充分考虑道路难度和变数,准备好下撤路线和应急路线。


可以根据GPS,但不要盲从,因为有些轨迹点之间的连接与实际道路不同。请马帮,或者马帮加向导对于某些路线来说是必要的,尤其是两天以上无人区的穿越,多一匹马,一名熟悉环境的人,可以减小迷路的风险,并大大节约联系时间。马帮的事情下文结合队伍再讲。


总之,收集信息,多多益善。多读磨房上前人的攻略,参考六只脚上GPS轨迹,还可以提前电话联系当地旅馆老板、马帮、景区、熟人,询问路线最新的情况。



▼接下来说说装备


在户外,装备也是最可靠的伙伴,而且装备要与徒步路线的情况相配。装备无上限,我仅说入门。


个人常规装备有以下这些:


01. 登山鞋


登山鞋有好几个级别。高帮重型登山鞋对于非登山类的徒步来说没有必要,很多登山鞋的设计是为了绑冰爪的,对于普通徒步来说沉重的鞋无疑是个负担。平坦道路选择轻便低帮徒步鞋就行,碎石较多的路面,有的鞋底会硌脚。本文所涉及的徒步中,一般都会有山石,溪谷,草地等复杂的路面情况,中帮的登山鞋我认为比较合适,鞋的防滑防水性能非常重要。关于鞋的技术性能,如鞋底鞋面内衬材料、涂防水剂和清洁等等,网上信息很全。一句话概括,买一双好鞋。


另外,注意鞋带的正确绑法。注意不要直接穿新鞋徒步,先磨合一段时间,免得磨脚。注意鞋子大小,前端预留一点空间,出行前将脚指甲剪短。可以考虑再带一双轻便的鞋,营地使用或者湿鞋后应急。


02. 袜子


不要轻视袜子,我建议穿专业的袜子,对脚的保护和吸湿效果都更好,袜子带两双,最好有一双薄的。


03. 登山包及防雨罩


简单讲有三点:牢固、背负、悬挂。


牢固主要针对拉链和背包衔接,背包包底的缝合,背包和背带之间的缝合,面料密度。背包防水很重要,与防水涂层和面料有关,但效果不好预估,可以采取弥补措施,将睡袋和衣物用可密封的塑料袋包装。一定要用防雨罩,防雨罩还可以防尘和减少沿路钩挂。


背包的背负系统,采用内支架较普遍,背带和腰带能将身体与背包缚在一起,整体受力,减轻肩胛负担,购买背包一定要满装试背,并调节背带和腰带到合适的长度。


悬挂系统对于入门级来说可能不是那么重要,这里主要针对防潮垫或睡袋的外挂。背包的容积以L来表示,几天的徒步一般选用50-55L左右的背包就够了,这需要将防潮垫外挂,有时防潮垫外挂就没有办法套上防雨罩,所以还要考虑防潮垫独立防雨。


至于装包技巧,我只强调两点,一是重量均衡,睡袋在下重物靠上,背包装好后以能够独自竖立为检测标准。二是取用方便,水和小垃圾袋放在外侧袋,药品墨镜帽子防晒霜纸巾等放顶小袋,雨衣外套等常用品靠上放,便于取出。食品注意密封好,不要带零食和过量食物,食品下文再讲。关于登山包的选购,网上有大量经验贴和使用测试,不多赘述。


04. 随身小背包


轻装途中,大包上马,小包随身。随身必须携带的物品有:外衣或视气候而定的其他保暖衣物、雨衣、保温杯或水瓶、防晒霜和墨镜头巾(根据路线)、纸巾和路餐、头灯。这些物品可以保证你在和队伍失散后不至于马上陷入困境。随身小背包以轻、受力好为主。女生的话,我推荐凯乐石双肩可折叠彩色皮肤包。



05. 双手登山杖


对于初次使用登山杖的人来说可能不太适应,最好学习正确使用登山杖,因为山路较长时,登山杖是很好的助力。


登山杖说四点,一是行走时手腕要套进腕带,手腕借力,握杖不要得太紧。二是调节登山杖长度到正确高度,即小臂和大臂呈90度。上山时登山杖长度收短,下山时登山杖长度放长。内锁式登山杖应确保拧紧,而且要先将最下节放完后再释放上节。一般徒步可以选择内锁式登山杖,湿冷环境可以选择外锁式,因为外锁式比较容易操作。三是不要用登山杖来进行互相拉拽。四是不要拆掉杖托,就是杖头圆形的塑料圈,杖托可以避免杖尖入泥过深或者扎入石缝。


06. 帐篷


野外露营专用帐篷是内帐和外帐分开的全包式帐篷,其性能重在防雨和稳固。容易搭建也很重要,预先演练几次为妙。较好的帐篷,如阿尼玛卿单人帐价格是1千多。搭帐篷要用地钉和营绳把外帐拉开,内外帐之间留出空间,让雨水流走,就不会浸湿内帐。我曾经在内外帐之间夹过大塑料布,效果还行,主要是难以好好固定。


我个人有过帐篷进水的惨痛经历,所以提醒大家,地垫放在帐篷中间,鞋子不要贴帐子,物品要收进背包,套好防雨罩。


07. 睡袋


羽绒睡袋和棉睡袋的对比有点复杂。一般来说羽绒睡袋价格高,轻而暖。有人认为羽绒睡袋在人躺上后会被压缩从而减弱功能,我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结合地垫来看。帐篷和睡袋的作用是避免对流散热,而地垫的作用是避免传导散热,从对流的角度来说人体下方的羽绒睡袋是否被压缩根本无足轻重,与其纠结睡袋不如买好的地垫效果更明显我建议在高冷地区徒步时用羽绒睡袋。


睡袋有两个指标,舒适温度和极限温度,比如-5度,0度,5度等等,根据当地夜间气温选择睡袋,以舒适温度为参考指标,至于这个指标是否准确,那就要看品牌了。



08. 地垫


地垫的种类和品牌不少。THERM-A-REST的自充气地垫大约1千多,4000米0度使用,效果不错。我个人比较喜欢蛋巢,几十到几百都有,舒适性好,就是体积大,但如果外挂适宜,也没有问题。常见还有一种呈卷状的泡沫铝膜防潮垫。


地垫的作用是隔热防潮。一种说法是,泡沫部分的功能是隔热防潮,铝膜的功能是反射热量,按此说法铝膜朝上还是朝下我觉得区别可能不大,毕竟都还隔着睡袋,所以我是朝上用的,地面粗糙时铝膜朝下容易磨损剥落。但是根据我专业上的知识,金属防潮性好,而且防潮总是做在保温下面,避免保温材料潮后性能受影响,这样来看铝膜应朝下。总之具体要看所采用的泡沫材质的属性。


顺便说一下救生毯,救生毯很小很轻,还能防雨,有难度的路线不妨带上。


09. 雨衣和透明胶


通常一次性雨衣足以应付。如果路上灌木较多,可以选厚一些的一次性雨衣。雨衣随身,重量须轻。透明胶是我每次出行必带的,可以绑东西、粘补雨衣和塑料袋。


10. 雪套


泥泞或者草深的路,可以戴雪套,避免膝下湿透,雪套还可以帮助渡过浅窄的小溪,避免水从鞋口直接灌入。购买雪套时注意雪套下端的绑带是否牢靠,是否和你的鞋底匹配。


11. 头灯及电池


头灯也是我坚持随身携带的物品之一,因为无法预知是否不幸要走夜路(徒步最忌走夜路)。营地灯比较重,头灯还适用于天黑以后解决各种个人问题。


12. 炉头和餐具


炉头有分体式和一体式两种,各有短长,网上分析很多。我一直用火枫的分体式,没什么别的经验。餐具一般都用铝套锅和不锈钢分截筷子。



13. 冲锋衣和其他保暖衣物


温差大的有风天气,冲锋衣必不可少,它能减少身体水分快速蒸发。保暖衣物很重要,寒冷情况下人体机能会迅速下降,抓绒衣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在潮湿的情况下也能保暖。冲锋衣(又叫硬壳)和抓绒衣都有很多户外品牌,良莠不齐,优质的冲锋衣很贵。个人认为最好不要买带抓绒的冲锋衣,不灵活,性能也难保障。


14. 换洗速干衣物


不必多,备用一条裤子一件衣服就行,根据路线选用。


15. 头巾、遮阳帽、墨镜、手套等


根据路线选用。


16. 防晒及洗漱卫生用品


我建议不要使用一次性和繁琐的包装。推荐使用旅行空瓶,注意最左边按压式的易漏。对女生而言,徒步过程中建议用卸妆水代替洗面奶,并将用过的化妆棉带走。



17. 相机等设备及充电宝


不用多说。注意低温对电池影响。


18. 保温水壶或水壶


寒冷天气喝凉水对身体非常有害,早上在营地烧好开水装入保温壶,中午可以不烧水。轻装徒步,有条件可预先购买小瓶矿泉水,每天随身携带一瓶。如果是温度舒适,行走不超过8小时,路上两瓶矿泉水基本能够满足需求。炎热天气中的徒步,尤其要保证饮水量,及时补充水分。当然,最好不要在炎热和寒冷的天气徒步。还有一种带吸管的水袋,个人认为不必用于轻装徒步,徒步强度不大,双手可以解放出来,只要注意水瓶放置好不要丢失滑落就好。


19. 工具


如折叠刀、小剪刀。


20. 路餐


虽然这是个丰俭由人的项目,最好还是“从轻从俭”。徒步途中只在早晚生火,午饭就靠各自携带的路餐。路餐以高热量,易吸收,便于保存为主,辛辣油腻体积大吃得慢太甜太咸的食物都排除。废包装应随身携带所以包装必须精简。


在我所有的尝试里,成功的有:泡腾片、混合果仁(杏仁、核桃、蔓越梅、花生、葡萄干等)、卤蛋、鱼肉肠、黑巧克力、少量话梅或山楂卷、海苔(所有带独立小包装食品都最好拆开后合并到塑料袋里)、铜锣烧、切片面包。面包和蛋糕类虽然不如饼干类体积小,但抗压,入口也没有那么干。不要随便吃野果和蘑菇等食物,毕竟咱们不是贝爷。


个人装备就这么多,新手实在不知道怎么买装备,就去迪卡侬吧,那里东西比较齐全。


除了个人装备之外,还有集体装备:


01. 药品


外伤、解毒、防驱蚊虫药(偶尔蛇药)、胃药和腹泻药、降烧药等药品,可以队员分担携带。高反药可在高原地区当地购买,据说药效更好。友情推荐板蓝根和青草膏。


02. 联系和导航用品


包括救生哨(救生哨的使用要提前学好)、可调频对讲机、GPS。个别时候需要卫星电话。路书,领队一定要先写好。


03. 开伙物品


包括气罐、炉头、挡风板、火机火柴、取水容器。气罐和火机火石均不能过安检,需要预先查好当地或沿途哪里购买,火柴和火机都要备好并分开保存。气罐和炉头的数量根据人员数确定。如果是高海拔地区徒步,要买高山气罐。


气罐有不同规格,我只用过230g扁气罐。根据我的经验粗估,普通路线保守使用,每人每天按0.3-0.4罐气计算满足基本使用需求。我上次出行,早晚两顿生火,只烧水煮粥煮面,属于节俭型,9个人2天,用了5个230g扁气罐,仅供大家参考。炉头按每2-3个人一个,人多的话同时开两三个炉头,一个烧水,其他的煮食。挡风板有的话可以带一个。


生火要避风,避开易燃物,先清好周边,用石头固定好气罐和炉头,避免歪倒。取水可以用折叠桶,或者水袋。如果人多,水袋比较好。队中需要有几个人带大点的套锅,煮水煮饭都更快捷。


04. 公共食品


米饭和粥不容易煮,要不停搅动(一定专人看守),否则就会糊,没经验的话还是煮面条妥当,目前我还没发现好的速食大米。烙饼是个好选择,面粉也易携带。用蛋托带上鸡蛋吧,鸡蛋能将饮食质量整体提升一个档次。把面粉和鸡蛋和在一起加点糖,烙成鸡蛋饼,抹上果酱,就成早餐。而且没有比紫菜蛋花汤更简单受欢迎的东西了。


肉类主要靠腊肠和塑料包装火腿,肉松鱼松也行。蔬菜选不易压坏且容易煮烂的,比如平菇就不如口蘑。青椒、黄瓜、土豆都可行。像西红柿这种东西,准备硬塑料盒携带,但凡保护得当,就是神器。如果想省地儿省力,脱水蔬菜种类很多。水果最推荐苹果,能连皮吃还易储存。方便面和榨菜,虽然我不喜欢,但并非一无是处,胜在一个快字,对口味有要求的可以考虑韩国方便面。


早餐的选择很多、麦片、泡饼、煮蛋、冲热可可(强推)或煮茶……不要带罐头装的食品,所有食品的包装都要容易二次封闭。别忘记油盐,火枫的调料瓶套装不错,用塑料瓶和塑料袋装也行。


既然有驮队,公共食品就可以单装一个袋子,不必人人分担,毕竟有垃圾在内,容易弄脏其他东西。


05. 防雨驮袋


即防雨编织袋和扎口绳。雇佣马帮的时候要提前准备,防止背包进水或者灌木磨损。马帮的收费方式不同,提前问清楚,马夫是否单收费,马夫是否需要单独加一匹马,按包收费还是按马匹数量收费,等等。通常一匹马可以驮两个袋子而一头牦牛可以驮三个袋子,但是最好雇牦牛同时也雇一匹马应急。


06. 牢固的大垃圾袋


所有垃圾包括废气罐都要带走。离开营地前应检查是否已恢复如初。


07. 安全防护用品


如安全绳、救生毯,可根据具体路线选择。


08. 天幕(备选)


主要功能是下雨时做饭。


虽然说有备无患,但装备绝不是越全越好。徒步,亦关乎生活态度和生存技能。装备轻量化是针对重装而言,而且某种程度上非常依靠经验,并不适用入门级的徒步爱好者,但我们仍然可以借鉴它的概念。千万不要以为轻装就不需要注意背包的重量,因为驮队未必可靠,和车辆未必无缝衔接,要做好一切靠自己的准备。


不可否认贵的装备更好更轻更小,但轻量化并不等于昂贵化。第一,选用适当级别和设计合理的装备。第二,一物多用,比如衣服当枕头、袜子做垫层,防水袋充当取水袋,登山杖支撑天幕。第三,精简物品,比如用大包抽纸巾代替独立包装的湿巾或卷纸,用薄羽绒服代替抓绒衣,去掉药盒、钥匙链、标签等所有食品和物品的非必要部分以及包装,我只带牙刷头。第四,节约空间,比如炉头放进套锅,利用背包分仓和顶袋避免多余的收纳袋。第五,增加个人技巧,比如没有必要携带功能特别多的军刀、剪刀和小折叠刀一样可以做很多事情,用细沙清洗餐具油污就不必浪费纸巾。等等。



▼再来聊一下队伍


很多徒步行为是约伴组队进行的。每个人在对自己负责的基础上还要关怀队友,既然选择了团队,就要把自己当成团队一员。人员安全高于完成目标,及时下撤。我们可以依靠,但不要依赖领队和同伴,提高个人安全意识,也是对团队负责。


队伍出发前需要确定领队、收队,人数多时还需要中队,这三人携带对讲机。行进中不仅前方视野内要有一到两名队员,还要关注身后的队员。有些路线林木多灌木高,视线受阻,这时穿着鲜艳的衣物,以及增加会合次数则非常有必要。山中如果起雾,前队则要注意控制行进速度。如果岔路较多,则应沿路留下标记,比如摆石头或者地面划出箭头,沿路系绳的方式我认为并不可取,鳌太那样的路线毕竟是极少的。系绳不美且容易误导将来的队伍,如果真的认为有危险,那么减缓速度,保持队形紧凑才是最直接的方式。队员个人不要离队抄近路或者探险,很多时候看起来的近路并不可行。我认为保持队伍行进节奏对于初级徒步体验来说至关重要。


之前提过马帮和驮队的问题。马帮或驮队是当地的居民,语言沟通可能不顺畅,而且马帮的行走速度较快,大部分情况马帮不可能和队伍保持同一速度,所以不要完全依赖马帮。和马帮协商时要明确每天扎营的地点(复杂路线最好打印出地形图确认),尽量一天中多设几次汇合等待。马帮如果能够随队,那是最好,涉水时可以骑马,休息时还能取用物品。


最后,不管进行了多么周密的计划,健身和拉练仍然最重要。体力是徒步的第一保障,危险多是发生在身体状况不好,注意力分散的时候。


就说这么多,还请高手们多指正。


希望我的这位朋友能享受她的第一次徒步旅行。希望大家,善待生命,维护环境,一路平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