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周王朝》之十六:齐桓公上位

 梦想童年594 2017-12-31

栾氏春秋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大周王朝》之:齐桓公上位 来自栾氏春秋 00:30

齐桓公档案

齐桓公(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

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的第三个也是最小的儿子,其母为卫国人 。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 ,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在齐国北杏(今山东聊城东)召集宋、陈、蔡、邾等诸侯会盟 ,是历史上第一个代替周天子充当盟主的诸侯。

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齐桓公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饿死。


齐襄公时期混乱的朝政


齐襄公的父亲是齐僖公,齐僖公在位时期,曾先后多次主持多国会盟。平息宋国与卫国之间的争端,与郑国、鲁国以宋殇公不向周天子朝觐而讨伐宋国,以郕国不听从周天子之命而伐郕国。平定许国,使许庄公出走,立其弟许桓公为君。平定宋国华督之乱,与郑国击败狄戎,后讨伐鲁国和郑国,使齐国形成一个小霸之局面。


齐僖公三十三年(鲁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98年)十二月丁巳日,齐僖公去世,太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


齐襄公四年(鲁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正月,鲁桓公与齐襄公在泺地会见,然后和夫人文姜来到齐国。文姜是齐襄公的异母妹妹,齐襄公在当太子时,便和文姜私通乱伦。文姜自从嫁给鲁桓公之后,就没有再和齐襄公见面。此次文姜和鲁桓公来到齐国,齐襄公再度与她私通。鲁桓公知道此事后,责怪文姜,文姜将情况告诉齐襄公。同年四月初十日,齐襄公设宴招待鲁桓公。齐襄公将鲁桓公灌醉后,派公子彭生帮助鲁桓公登车,就势将鲁桓公勒死。鲁国人告诉齐襄公说:“我们国君畏惧您的威严,不敢苟安,来到贵国重修旧好,礼仪完成后却没有回国。我国不知道该归罪于谁,在诸侯中造成恶劣影响。请求用彭生来清除这种影响。”于是,齐襄公杀死公子彭生来向鲁国谢罪。


同年七月,齐襄公在卫国的首止召开诸侯盟会,郑国国君郑子亹畏惧齐国的势力,不听大臣祭仲的劝告,带领大臣高渠弥一同前往参加盟会。郑子亹年少时,曾经和齐襄公发生争斗,因此双方结下怨仇。同年七月初三日,郑子亹和高渠弥来到首止,与齐襄公会面,因未有就从前的事向齐襄公道歉,齐襄公发怒,于是埋伏带甲武士杀死郑子亹,将高渠弥五马分尸。祭仲到陈国迎接郑子亹之弟公子婴回国继位,史称郑子婴。(而《史记》则记载,齐襄公杀死郑子亹后,高渠弥逃回郑国,和祭仲一同到陈国迎接郑子婴回国继位。)


当初,齐襄公派遣大臣连称、管至父到葵丘驻守,约定瓜熟时节前往,到明年瓜熟时节派人去替换。齐襄公十二年(鲁庄公八年,公元前686年),连称和管至父在葵丘驻守一年,瓜熟时节已过而齐襄公不派人替换。连称、管至父请求派人替换,但齐襄公却不同意。连称和管至父非常愤怒,于是策划叛乱。起初齐襄公的父亲齐僖公非常宠信侄子公孙无知,衣服礼仪等种种待遇都和太子一样。齐襄公即位后,降低公孙无知的待遇。连称、管至父二人便利用公孙无知发动叛乱。连称有个堂妹在齐襄公的后宫,不受齐襄公的宠爱,于是就指使她侦察齐襄公的情况。公孙无知答应她事成之后,让她做自己的夫人。


同年十二月,齐襄公到姑棼游玩,便在贝丘(一作沛丘)打猎,因受到野猪的惊吓,从车上掉下来摔伤脚,而且还将鞋子弄丢。齐襄公回去后,责令管鞋人费(姓氏不详,名费,一作茀)去找鞋,费找不到,齐襄公就抽打费三百鞭,打得皮开血出。费走出来后,公孙无知和连称、管至父等人听说齐襄公受伤,便率领徒众袭击齐襄公的住所。公孙无知等人在宫门口遇到费,并把费劫走并捆起来。费说:“我哪里会抵抗你们,暂且不要进去惊动宫中,惊动宫中就不易攻进去。”公孙无知不相信,费便解开衣服,让他们查验自己的背后的鞭伤,公孙无知便相信费的话。费表示愿意和他们一起行动,请求先进宫去。费进宫后,立即将齐襄公隐藏到门后。过了一会儿,公孙无知等人恐其有变,于是率众进去。费与宫中侍卫、齐襄公宠臣攻击公孙无知等人,但没有取胜,费等人全部被杀。公孙无知进入宫中,在床上杀死孟阳,说:“不是国君,样子不像。”公孙无知一眼看到齐襄公的脚露出在门下边,于是将齐襄公杀害,而公孙无知自立为国君。


公孙无知真的很无知


公孙无知(?—公元前685年),姜姓,吕氏,名无知,齐前庄公之孙,夷仲年之子,齐僖公的侄子,齐襄公和齐桓公的堂兄弟,春秋时期齐国公族。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联合连称、管至父弑杀齐襄公,自立为君,史称齐前废公。起初,公孙无知对大夫雍廪无礼,因此雍廪怨恨他。公元前685年,公孙无知到雍林游玩,雍廪趁机袭杀了公孙无知。


这样一来,齐襄公被人杀死了,公孙无知上台后不久也被人杀了,齐国政权出现了真空。那么有希望继承齐国国君之位的只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了。且说当年齐襄公时,国政混乱。管仲、召忽保护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鲍叔牙则保护小白逃到莒国。现在,齐国的权力出现了真空,而高、国两家也事先先暗地通知了小白回国。


公子纠公子小白抢位子大赛


与此同时,鲁也不闲着,出现了公子争权的事。


鲁庄公看到的是鲁国的机会,只要把外甥公子纠扶上位,两国关系不会差了,鲁庄公看到是大利,想把事情做得体面些,把齐的大夫们召集起来,盟会,到夏天时,辅佐着纠去齐国继位,一进齐国国境,发现有部队阻挡他们,得知齐小白、鲍叔回去了,他们也得到贵族之家的支持,上了台。鲁庄公想不到这样的结果,就回来了。


组织人马在秋天时在乾时这儿打仗,征讨,鲁不占天时地利,战争中,鲁国败了。败了,连鲁庄公的车都没了。只有一个小胜利,是管仲,还有召忽,管仲打仗卖力,给了齐桓公一箭,当时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这时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立他为国君,是为桓公。


管仲与鲍叔牙:后世津津乐道的管鲍之交



齐桓公继位后就找鲍叔牙做国相,没想到他坚决不干,还推荐了管仲。齐桓公想这是仇人呀,怎么能选他呢?鲍叔牙说了五条理由:“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抱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一是政治家对民众宽和,我做不到;二是治国不使大权旁落,我做不到;三是让百姓铁心跟着走,我做不到;四是统一民心,我做不到;五是战阵鼓动战士勇敢,我做不到。五点一说,齐桓公就答应了。


这事,有意思。齐桓公表现是,“无小智惕而有大虑”,这人不小心眼,不斤斤计较。这种人在日常生活中有人缘,得人心,而小白这点上做得好,大事也不糊涂,能结交有志向与能力的人。就有人才在身边。当初,齐襄公继位了,本没有小白的事,在莒里应该遭到不少困顿,这却是必要的。在莒里的白眼让他感到了生活的不易,所以他学会了用人。现在对管仲,原谅他的一箭之仇,未来信任管仲,是让后人羡慕的。这事让我们看到的是齐桓公这个老贵族的大大咧咧与大志,能做大事。居然接受了鲍叔牙的推荐。


历史有美谈叫管鲍之交,鲍叔牙原本可能为相时,推荐管仲,有文献说过,有人在孔子面前称赞管仲,孔子却说我更赞赏鲍叔。他能举贤,是伟大的。能维护有用的人,可见鲍叔牙的心胸。史载管仲说到自己一生时,说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叔牙也。义释管仲,这事离不开鲍叔牙。既然齐桓公同意,可是管仲在鲁国呀,鲍叔牙说明要去要,去了鲁国。找到鲁庄公,木已成舟了,鲁庄公也能认清形势。就跟鲁庄公说,公子纠是你的外甥,但是两个仇人得要回去,一是管仲一是召忽,尤其是管仲射了我们君王一箭,让君王自己杀死他才行。鲁国也答应。准备放回去,并且杀了公子纠。这时,召忽不干了,也死了。管仲没有。这事后来有许多议论。像孔子的学生也讨论过。管仲不死,却要回国辅佐敌人,这像话吗?孔子说这人能见其大。平时鲍叔、管仲、召忽闲聊时,鲍叔辅佐了小白,召忽说是生是纠的人死是纠的鬼。而管仲不愿意为他殉命,他觉得生死是为了这个国家的。春秋时期这个动荡年代本是伦理分裂的时代。我们能看到政治变化时,有些人做了忠臣,为之死,有些人却逃了,没交出命。以图将来,力图做更大的事。管仲进到齐国,开始了管仲相齐的历史,开启了齐桓公争霸的历史。


乱世,并不缺少人才,德不孤必有邻。关键时能不能钓出人才来。举贤才的气度也是重要的。我们说人的历史,什么是人的历史?很伟大的一个功业,你仔细分析仔细分析,分析到最后,是人格。是见识,是气度,是心胸。假如没有鲍叔牙那么宽阔的心胸,鲍叔牙之德,后来说什么,说是鲍叔牙这个人,他们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富贵,后来他的子孙享有富贵,阴德。实际上这种话也是在赞美,有这样德行的人,应该有好报,他的子孙应该有好报。所以说没有鲍叔牙管仲就完了,烂了,烂了就烂了,人生百年白驹过隙,齐桓公的霸业也许成,也许不成,也许当然了,历史有其必然性,可是必然性,它必然最后作用到这些人格,由这些人格完成这些事业。齐桓公没有管仲,管仲不出来,一定有另外一个人出来,而另外一个人出来,也必须要遇到,像类似的这种帮忙的人才有他的机会,这个是必然的。


郑国国君世袭表

郑国,别名奠国,国君为姬姓,伯爵春秋战国时期重要诸侯国

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封周厉王幼子友于郑(今陕西华县的东方),史称郑桓公。

周幽王时期,郑桓公身为周王室的司徒,看出西周马上就要灭亡。

于是,在太史伯的建议下,于桓公三十三年(前774年)将郑国财产、部族、宗族连同商人、百姓迁移到东虢国和郐之间(今河南嵩山以东),号称新郑(今河南省新郑一带),这是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迁移。

桓公三十六年(前771年),犬戎杀死周幽王和郑桓公,桓公之子武公即位。

继位的郑武公攻灭郐和东虢国,建立了实际独立的郑国,定首都为新郑。

武公在位二十七年去世,儿子庄公登基。

郑武公和郑庄公都是周平王手下的卿士,很好的控制了自己属下卿大夫的势力,在春秋初年,郑国非常活跃。

甚至,一段时间之内,强大的齐国也对郑国俯首称臣,跟随郑国东征西讨。

庄公时代郑国内部肃清了反动势力,外部灭了许国,败了宋国,还射中了周天子桓王的肩膀,是当时最强盛的国家,史称郑庄公小霸

庄公在位四十三年去世。

儿子厉公驱逐太子自立为君。

厉公在位及之后的二十八年间,郑国大乱,因此从此郑国日益衰落,齐国逐渐取得有利地位,开始控制周边小国。

厉公下传两代到了缪公,以后郑为晋、楚两国威逼,几乎年年不得安宁。

缪公下传两代到襄公时期,楚国曾攻占郑国,襄公忍辱存国。

襄公下传四代到简公时,郑国任用子产为相执政,铸造刑鼎,发展经济,救助百姓,因而郑国重新富强。

简公下传四代到哀公时,晋国韩、赵、魏三家强盛,郑国再次衰弱。

哀公之后的幽公时期,韩武子攻占郑国,杀害了幽公。

后来幽公之弟儒公复国,多次与三晋发生战争。

繻之后的康公时,韩国再次强盛。

康公二十一年(前375年)韩哀侯率军再次攻占郑国,郑国灭亡,国土并入韩国。

郑国立国432年,历21君。

称号

姓名

在位时间

(西周时期)



郑桓公

姬友

806年—前771

(春秋前期)



郑武公

姬掘突

770年—前744

郑庄公

姬寤生

743年—前701

郑昭公

姬忽

700年,前696年—前695

郑厉公

姬突

699年—前697年,前679年—前673

郑子亹

姬亹

694

郑子婴

姬婴

693年—前680

(春秋中期)



郑文公

姬踕

672年—前628

郑穆公

姬子兰

627年—前606

郑灵公

姬子夷

605

郑襄公

姬子坚

604年—前587

郑悼公

姬沸

586年—前585

郑成公

姬睔

584年—前571

郑釐公

姬恽

570年—前566

(春秋后期)



郑简公

姬嘉

565年—前530

郑定公

姬宁

529年—前514

郑献公

姬趸

513年—前501

郑声公

姬胜

500年—前463

郑哀公

姬易

462年—前455

(战国时期)



郑共公

姬丑

454年—前424

郑幽公

姬已

423

郑繻公

姬骀

422年—前396

郑康公

姬乙

395年—前37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