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展中,为什么少有欧体作品?

 大唐乌沙山电厂 2018-01-01

书法展少有欧阳询字体,甚至很少见到唐楷,比如柳公权楷书也几乎没有,颜真卿楷书偶尔能见到,但也很少。这说明:一是唐代楷书已经很完备,后人难于突破和超越;二是过于强调法度的唐楷,字体定型、简单统一、如印刷体,难以表现手写书法的艺术之美。

1、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楷书发展的高峰,法度空前完备,进入了完全成熟期,出现了许多楷书大家。唐楷是书法史上一个极其辉煌的时代,自唐楷形成以后,书法学习者一直视之为书法技能训练的最佳范本。正是因为唐楷已经高度完善,后人怎么去临写都很只能在既定的模式下亦步亦趋,至多是继承唐人衣钵,但难以突破和超越唐人。

2、唐人尚法,楷书发展到了唐代法度谨严,书写规范臻于完美,楷书法度十分森严,其“尚法”的程度都远远地超过了一般的手写字体。后人学习唐楷不敢越雷池一步,按照这种法度写出来以后基本就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字体定型、简单统一、四平八稳、千人一面、过于标准,相当于印刷体,实用性大于艺术性,难以创造出手写书法的艺术之美。

3、正是基于以上原因,现代学书法一般把唐楷作为入门字体。俗话说: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学好楷书是学习其他字体的一条捷径。当然,现代也有一些书法家提出要“激活唐楷”,希望能赋予唐楷新的艺术生命力,人们正翘首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