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 | 郭广昌:企业如河

 快读书馆 2018-01-01


2017年胡润百富榜,郭广昌以625亿财富排名第25位。现任复星集团董事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工商联常委、全国青联常委、上海浙江商会名誉会长、武汉招商大使。


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的郭广昌第一次感受到“自主”是在初中毕业后—他拧过了父亲,选择了读高中而非中专。高中三年,靠着每星期回家背几斤米和一罐霉干菜,他熬了过来。在大学时代,他“闯北走南”。1987年暑假,他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大运河到了北京;次年暑假,他组织了十几个同学搞了个“黄金海岸3000里”的活动,骑车沿海考察,到了海南。他成功地拉到了赞助,并让校领导为其“饯行”。1992年,郭广昌走出等待签证的队伍,把4000美元换成3.8万元,开始创业。“没有想到这小子今后这么有出息!”当年对这个诗歌爱好者“爱理不理”的某校友说。


“管理上很多东西就是莫名其妙,没有一个人能教你该怎么做”。不过,郭广昌又补充道:“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我觉得你要将心比心,很好地跟你的团队去沟通。合作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是什么,不是你看到对方的长处而是你能不能容忍对方的短处。这是最最重要的。”他是在一个创业选秀节目上发表这番“高论”的。当然,他的高论远不止于此:“做小企业就是做一小部分人的孙子,做中型企业就是做更多人的孙子,做大企业就得学会做所有人的孙子。(只有)心态调整到这种程度,我们才能把企业搞好。”


学哲学的郭广昌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面对“做企业等于做人”这个老套、朴素但是不可回避的“公式”。因为“哲学没有读懂,又没有其他的专业知识”,“道”有余而“术”不足,所以在创业的时候,郭广昌的分工是跑业务;所以,他才在做企业这个实践之学面前更懂得什么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拜师路线”。与郭广昌的相关文字更多与“人学”相关,复星的内刊曾载:“我们给人的感觉第一眼是年轻,第二眼的感觉就应该是很有分量的、是有实力的。”他们颇有点自足地总结道:“最大的感受是复星为每个人提供的是无限的发展空间。”


这种看法与郭广昌“企业如河”的看法莫不相关。一方面,企业是社会大潮的支流,复星的精神是“修身、齐家、立业、助天下”。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像一条河,一条不断流淌的河,我们每一个人正像河中的一滴水,无论是在上游、中游还是下游,都能找到自己汇入的位置”。企业成员就是企业之河的各条溪流。


只有众溪汇流,才能成就波涛汹涌之势;惟有对各溪宽怀以待,才能铸成大江大河奔腾不息之远久。正因为如此,企业才不是个人实现权欲、获得名利的工具,做大企业也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沃土—事实上,郭广昌异常强调集体英雄主义。基于此,复星奉行“彼得原理”,把人放到似乎并不胜任的位置上。复星实施“非禁即可”的授权模式。复星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建立“人才报表”—流失了一个人才,相关领导都要负责任。复星的理念是“最大的投资失误,不在于一个项目的得失,而在于找错了人”。


郭广昌在回答“兄弟创业或者同学创业,最忌讳的是什么?”的问题时候不假思索:“一定不要相互之间不服气。千万不要觉得对方不如自己,要做一番事情出来证明对方不如自己。一个人最难的就是发现自己的缺点,同时找出对方的优点,做企业或者创业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证明什么而做。”其伙伴、复星二把手梁信军的话可为佐证:“他情商高,起到一个很好的整合团队的功能,首先让这个团队各个人都能畅所欲言,同时还给大家适当分权,很好地协调。”郭广昌坚信:“不论别人是什么理论,最重要的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做企业不是要开内部擂台,而是要实现团队的互补—显而易见,这需要宽容,需要携手并进,更需要共同分享企业的未来,共同致富。梦想是“培养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企业家群体和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创业团队”的郭广昌更是懂得这个道理,复星核心五人团队中有四人都上了财富排行榜便是明证。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为管理学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