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采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恢复治理探讨

 GXF360 2018-01-01


马书明

(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安徽合肥230001)

摘 要:近些年我国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如水土流失、草场退化、地质地貌出现较大变形等严重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不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因此,必须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治理。本文以淮北地区的石材开采为基础,分析了矿山地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治理技术进行研究比较,最后对其治理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采石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材需求不断上升,开采规模大幅增加,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而石材地质环境状况及其保护与石材开采密切相关,不合理的石材资源开发会造成环境的严重破坏、重大地质灾害与石材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规范石材开采生产活动,避免大规模石材资源开发引起的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空气等的环境破坏,从而减少给附近居民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因此规范石材开采,加强石材地质环境保护是当务之急。

1 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

1.1 以大气污染为主的环境污染

传统采石矿山的开挖方式一般采用爆破的方式进行。在进行石材开采过程中,一般会采用定点钻孔然后进行炸药爆破的方式进行石材开采。但采用该种方法有很多的缺点:(1)对环境损害比较大。因为在炸药爆破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氮以及硫化物、烟尘等对环境有害的气体。此外,在石材开采过程中,很多开采设备没有进行及时更新,所以在采石过程中对于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在以矿山为中心点的一部分范围内,土地功能几乎全部丧失,导致这一部分区域内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地表破坏几乎无法恢复,植被覆盖率几乎为零。有些地区为了缓解这一现象,关闭部分矿山采石场。尽管采取了这种处理方式,但是之前对于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几乎是无法恢复的。还有一些地方的采石场之前的生产废料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并且没有做好防尘措施,使周边的环境持续恶化。在大风天气时,天空中弥漫着沙尘,造成沙尘暴,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

1.2 植被资源被破坏

很多地区对植被资源的破坏从采石的初期就开始了。采石初期,由于受土地归属权问题的影响,大多数经营方式是个体经营或由村集体进行合作化。在采石场的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导致采石场在经营过程中对植被资源进行大肆破坏。很多采石场由于需要场地存放石材或放置废渣而占用大量的土地。很多森林植被覆盖的地方由于要进行石材开采工作,造成森林植被被砍伐,采矿区周边耕地被损害。在开采过程中,矿山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处理采矿的废物,与周边村民进行私下协议,造成大量的农耕地被破坏。此外,在采石过程中,会对山体周围的表土进行清理,使矿区山体的表土与矿体剥离,这样导致森林上部的表面植被遭到破坏。在石材的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会产生非常多的粉尘,这些粉尘会对周边植被的生长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在石材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固体废物的处理也需要占据大量的土地。由于采石场周边植被资源被破坏,该地的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的破坏,导致矿山周围的森林、农耕地以及周围的动物急剧减少。1.3 山体崩塌

在石材早期开采过程中,技术比较落后,石材的开采大多数使用高台段以及竖向爆破等方法。但是这一矿山地区的石材停止开采之后,就会使整个山体的结构受到比较大的破坏,一些山体的局部立面岩石出现松动,出现如危石、松石、浮石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风化作用和天气的影响,使山体容易出现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对矿山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产生巨大的威胁。采石后形成的陡壁、掌子面、采坑和废弃物堆积,改变了山体及其周围地形地貌的稳定性,在降雨等条件下,沿着岩土接触面、软弱面、断层面和节理裂隙面移动,常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或存在崩塌,滑坡灾害的隐患。

2 对矿山环境治理技术的研究

2.1 传统的治理技术

在石材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矿山环境的治理我们常采用传统的方案进行。传统的治理方案是采用地基处理技术及边坡处理技术进行,主要作用是加强地质结构以及岩土体的结构,减少由于山体结构的改变引发的危害。

2.2 生物治理

采矿过程中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我们一般采取生物治理的方法进行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如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对地下水的水体进行生物修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工程治理技术是生物超富集技术,具体我们可以采取植物挥发法、植物稳定或钝化法和植物吸收与富集法。

2.3 自然恢复

在石材开采过程中,对于开采规模比较小、采矿形成的边坡高度比较小,且已经停采废弃多年的矿山来说,它经过自然坍塌,坡度平缓,没有地质灾害隐患。开采面和场地上不同程度地生长有植被,而且位置偏远,不在村镇和主要道路附近,对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基本没有影响。可以不用实施专门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主要依靠自然力任其自然恢复。生态恢复强调了在通过工程措施恢复被破坏生态系统功能的过程中,依据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生态系统本身的恢复功能,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

3 关于治理模式的探讨

3.1 生态恢复模式

想要使环境恢复必须先使矿山周边环境不再恶化,因此我们应该减少对石材的开挖,从而从源头上切断对采石矿山周边环境的破坏,以便于我们对矿山周边环境进行治理。

3.2 减少石材的开挖

石材的开采定会对石材矿山原有的生态环境以及周边环境进行破坏,使原有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为了减少对石材矿山生态的破坏,在减少石材开挖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恢复,保证生态平衡能够恢复到原有的状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寻找可以代替石材的新型环保材料。在矿山开挖过程中,一切以环境为主要考虑对象,使石材的开采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3 后效治理模式

后效治理模式与以上两种治理模式不同。后效治理模式适用于生产年限较长、矿山周边环境问题严重、已发生一定程度环境效应、治理难度大的生产矿山和废弃、闭坑矿山。对矿山地区的环境破坏进行及时的数据分析,对矿山生态环境实施科学管理和制定治理规划,确保对周边环境治理的效率。

4 结语

石材的开采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近些年随着石材开采的加剧,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淮北地区气候干旱、山体植被不多、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威胁到了人与生态系统的和谐相处。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项目,进行合理的治理,才能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富平,冯 捷.采矿迹地生态农业重建模式能量分析研究[J].绿色科技,2012(10):119-121.

[2] 孙永章,白瑞娟,史密伟,等.河北省石灰岩矿区自然生态环境特征探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1(4):73-76.

[3] 李武斌,何丙辉,钟章成,等.九寨沟马脑壳金矿山优势草本植物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格局[J].草地学报,2010(5):643-650.

[4] 覃朝科,奚小双,张 静,等.广西某露采锰矿废弃地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对策[J].中国锰业,2009(2):37-41.

[5] 李 艺,李明顺,赖燕平,等.广西思荣锰矿复垦区的重金属污染影响与生态恢复探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6):2172-2177.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339(2017)05-0184-02

作者简介:马书明(1988-),男,安徽淮北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工环地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