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描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段,也是学习中国画的基础。线本身在客观实际中并不存在,是具体的物象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主观产物。从复杂的自然现象中概括提炼出各种线条,用以作为造型手段。但是中国画的用线不同于西洋画的排列线,而是人们根据所描绘对象的形态结构通过线的长短粗细,强弱刚柔,轻重疾徐,曲直顿挫,虚实疏密,塑造多姿多彩的花卉形象,以达到形神兼备的造型要求,线为造型之骨。

线既然是主观的产物,那么我们在作画时,它必须要贯注作者的思想情绪,以画抒情。因此,尽管有时是同一描绘对象,由于作者不同,所描绘的物象产生的意境,给人的感受也就不同。既然作者在描绘现实形象时一定要给予所写之物象以某种意义,要把自己的感情,即对于某些意义所产生的某种感情直接从所描绘的形象中表达出来,因此在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直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到处,无论长线短线,无不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所以,即使是同一作者,在不同情绪下描绘的物象所表达的感情也就相关迥异。

用线须有节奏,有起伏,如音乐之韵律,或热情奔放,或沉静端庄,或飘逸,或纤巧。韵律和谐,才能给人以美感。反之则平淡无味或夯劣不堪。用笔风趋电疾,锋芒皆露常表示某种激烈的感情,用线无论方、圆、粗、细,凡少顿挫无主角,流利畅达,常给人愉快之感。线条艰涩,多停顿,则使人忧郁、焦灼。

白描,也称双勾,这种画法便是完全依仗线条来表现花卉形象。一般不用淡墨晕染,也不着色,这就要求我们多观察物象,进而提炼,以便取舍,既用线条描绘物象的轮廓,更要借线的变化表达物象的质感和动态。根据不同的物象须要采用没的笔触才能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特征。例如美人蕉大而丰腴,用笔须圆润流畅。芍药瓣密柔嫩,用笔则须轻瘦细软。画老干须有顿挫,勾粗叶可用颤笔。线描最忌虚浮甜俗:浮则苍白乏力无生气,甜则生腻,有油滑轻佻之感。用笔要能放能收,执笔持称,不可信马由缰。白描用线纯用中锋,画花勾叶,须圆润,但要圆中有方,免得油滑。勾枝干画老茎,用笔要方中有圆,才不至生涩蹇滞。中国画有“巧”“拙”之辩,巧易而拙难。线描勾勒亦有巧拙之分,勾线纤巧,易于轻浮,虽有媚态,但欠持重。线描持稳从容,自然结实含蓄。初看平淡无奇,细细玩味,余甘隽永。勾线用笔只是作为造型手段,决不是目的,通过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这才是最后的,也是最主要的。花卉画也是如此。

优秀的白描作品,我们往往看不到勾线技巧,而只看到具有某种意义的整个形象。只有当我们在欣赏那形象的完美时,才能领略到勾线的技巧。单纯炫耀勾线技巧往往会有意无意破坏形象,弄巧成拙。总之我们练习勾线,运用线描,都应当服务于形象的造型。中国画白描勾勒,描法极多,前辈画家在写实的基础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究竟运用什么线描才好,要视描绘对象最宜表现其特征气质的线为宜。

线描各种,各有短长,决不可抑此扬彼,我们就当继承好传统技法,但不可邯郸学步,须多体会,博采广览,集众之长,补己之短。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