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国《牛津词典》把年度词汇给了青年

 naiga书馆 2018-01-01
 独家网   简丹   2017-12-24 19:19  

青年震荡成2017年度词汇,青年人政治觉醒了?

 简丹

入围《牛津词典》2017年度词汇的有,反法西斯、白人脆弱、青年震荡、奶昔鸭、玻璃心男、劫持新闻、污点材料、独角兽风。但最终2017年度词汇花落青年震荡。能在白色脆弱、污点材料、奶昔鸭等流行词中折桂,青年震荡魅力何在?

青年震荡(youthquake)被定义为,青年人的行为或影响所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的重要变革。可简单的理解为,青年人导致的社会各领域的改变。这一词最早在1965年由时尚杂志《Vogue》主编戴安娜·弗里兰提出,用以凸显那个叛逆年代,青年人的行为带给时尚、音乐、艺术等的变革。今年6月份,青年震荡因英国大选而被高频提及,结果是青年震荡以青年人促进政治改革之意高调重回公众视野。

今年4月份,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突然宣布将于6月8日提前举行大选。投票前,多数人预估保守党将因青年人政治冷漠而获得绝大多数议员席位。但事实是,青年人投票率激增,保守党获得席位虽比工党多,但并未占大幅领先优势。而9月份的新西兰大选,青年人热情参与选举,则又让青年震荡在舆论场火了一把。

《牛津词典》选出的年度词汇要求反映去年一年的社会风向、焦点。数据显示,2017年期间,青年震荡在日常用语中的使用增加了五倍,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01%。入围的8个词汇中,相较反法西斯、白人脆弱、污点材料等带有阴暗色彩的词汇而言,青年震荡则附有希望和改变意味。《牛津词典》主席卡斯帕·格拉斯沃表示,我们基于数据和语言的趣味性选择了青年震荡。但最重要的是,当语言反映了我们日益加深的不安和疲惫,这是一个罕见的充满希望的政治词汇。你选择一个词作为年度词汇,有的时候是因它的时代已经到来,有的时候是期望它代表的时代到来,青年震荡属于后者……过去一年我们需要能让我们团结的词汇,而青年震荡是一个可以让人们团结起来的词汇。”

政治家多爱为青年人打上政治冷漠的标签,这也促使其在制定政治内容时,不会优先考虑青年人的需求和政治意愿。而那些“遥远”的政治宣言,又反过来让青年人印证了那份政治失望,进而对政治冷眼旁观。这样的恶性循环一直在发生。青年震荡则折射出青年人的政治觉醒,代表着颇受诟病的青年一代正发力改变这个世界。

一些媒体认为,youthquake应翻译为青年动乱,这显然更倾向于青年人带给社会的混乱、不安。根据《牛津词典》作出的“青年人的行为或影响所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的重要变革”解释,youthquake本身没有明显的褒贬取向。即便按照“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讲,青年震荡会同时带有正向的和负向的东西。但这也不至于社会对青年一代的行为杞人忧天或稍见颓势就冠以“垮掉一代”,事实证明,社会和青年自身皆具有纠偏的能力。我们知道,青年一代是未来,但也要看到,青年一代关注的是更长远的未来。

简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