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汉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 文帝刘恒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他崇尚节俭,当政期间,实行了“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政策,曾两次把农民的田租减少为三十税一,甚至有十二年时间免收全国的田赋。他孝敬长辈、忠厚谦恭,曾给8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提供酒肉,9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布匹等生活用品。 汉文帝生前提倡节俭,他居住的宫室很简陋。一次,汉文帝想造一个露台,他找到工匠,让他们算算要花多少钱。工匠们说:“不算多,一百斤金子就够了。”汉文帝吃了一惊,摇头摆手说:“现在朝廷的钱很少,还是把这些钱省下吧。”汉文帝当皇帝二十三年,居然没有盖宫殿,没有修园林,没有增添车辆仪仗,甚至连狗马都没有增添。汉文帝还是历史上少有的“穿草鞋上殿,龙袍破了打补丁”的好皇帝。汉文帝自己穿粗布衣服不说,后宫嫔妃也是朴素服饰。他最宠幸的慎夫人的衣裙也不能长到地上,床铺被褥不能有刺绣。 死前,汉文帝安排了最后一次节俭的活动——自己的丧事。他在遗诏中痛斥了厚葬的陋俗,要求为自己从简办丧事。他认为生死是自然规律,没有什么可以悲哀难过的,且汉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为了厚葬而破家毁产,会造成很大的浪费,汉文帝直到死,想到的还是国家和百姓,难怪他能得到百姓的爱戴。 汉文帝要求他的墓地不能用金银铜锡装饰,不放贵重的陪葬品。陵墓要按照山川原来的样子因地制宜,建一座简陋的坟地,不能大兴土木而改变了山川原来的模样。为防止扰民及影响生产,汉文帝要求减少臣民们哭祭、服丧的时间和规矩,甚至规定孝带不超过三寸粗。这就是为什么赤眉军攻进长安,许多皇帝的陵墓被挖了,唯独没动汉文帝的陵墓的原因。汉文帝深受百姓爱戴,赤眉军攻占长安后,西汉皇陵均被破坏,唯有汉文帝墓不掘,一方面是出于对他的尊敬,怕被百姓诟病,但更深层次原因是掘汉文帝的墓不会有什么油水,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倡薄葬的帝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