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中国古代元旦是指那一天?

 方远图书馆 2018-01-01

      在中国古代社会,元旦其实就是大年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在古代有很多种说法,元旦、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三朝、上日、正朝、三朔、三始或年、过年、新年等。也就是说,在中国漫长的古代社会,正月初一才是真正的元旦。


    
想想也并不奇怪,“元旦”就是“第一天”的意思;而中国古代几千年都没有采用公历(太阳历)而是采用农历(月亮历,或曰太阴历),那么正月初一自然就是元旦了。

      正月初一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元旦),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


  
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总之,它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有意思的是,昨天(2017年12月31日)恰巧是周末、月末、年末,故名“三末”;今天(2018年1月1日)恰巧是周一、月初、年受,故名“三首”。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国民政府为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则实行公历。即官方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 1月1日为元旦,而农历正月初一则称为春节。

      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在中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再次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同样把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