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七单元 妇科杂病 细目一 概 述

 张继少华总部 2018-01-01

第七单元  妇科杂病

细目一  

(一)定义

凡不属于经、带、胎、产疾病范畴,而又与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密切相关的各种妇科疾病,统称为妇科杂病。

()范围

常见妇科杂病有癥瘕、盆腔炎、不孕症、阴冷、阴痒、阴疮、阴挺、妇人脏躁。

()治法概要

重在整体调补肾、肝、脾功能,调理气血,调治冲任督带,调养胞宫,以恢复其生理功能,并注意祛邪。常用治法有补肾、疏肝、健脾、益气、祛瘀、化痰、消癥、清热解毒、甘润滋养及外用杀虫止痒等。杂病大多病程日久,经年累月,治疗难图速愈,必须坚持服药调治,并配合心理治疗,假以时日,方显疗效。

 

细目二   

 

()定义

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或异常出血者,称为癥瘕。癥者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瘕者假聚成形,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一般癥属血病,瘕属气病,但临床常难以划分,故并称癥瘕。现代医学的子官肌瘤、卵巢肿瘤、盆腔炎性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节包块、盆腔结核性包块及陈旧性宫外孕血肿等,若非手术治疗,可参考本病,因证治。

()病因病机

癥瘕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之邪内侵,或情志因素、房事所伤、饮食失宜,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气机阻滞,瘀血、痰饮、湿浊等有形之邪凝结不散,停聚下腹胞宫,日月相积,逐渐而成。由于病程日久,正气虚弱,气、血、痰、湿互相影响,故多互相兼夹而有所偏重,极少单纯的气滞、血瘀或痰湿。

1.气滞血瘀

素性忧郁或情志内伤,肝气郁结,冲任阻滞,血行受阻,气聚血凝,积而成块,或经行产后,血室正开,风寒侵袭,血脉凝涩不行,邪气与余血相搏结,积聚成块,逐日增大,而成癥瘕

2.痰湿瘀结

素体脾虚,脾阳不振,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水湿不化凝聚为痰,痰浊与气血相搏,凝滞气血,痰湿瘀结冲任、胞宫,积聚不散,日久渐生癥瘕。

3.湿热瘀阻

经行产后,向室开,胞脉空虚,正气不足,湿热之邪内侵,与余血相结,滞留于冲任胞官,湿热瘀阻不化,久而渐生癥瘕。

4.肾虚血瘀

肾藏精,主生殖,妇人以血为本,气血之根在于肾。若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伤肾,肾虚则气血瘀滞而为肾虚血瘀,或瘀血久积,化精乏源,亦可成肾虚血瘀,阻滞冲任胞宫,日久渐成癥瘕。

()癥瘕辨证与施治的注意点

中医药治疗癥瘕,在选择非手术治疗癥瘕的适应范围后,辨证论治。临证新病多实,宜攻宜破久病不愈,或术后,以补益气血为主,恢复机体的正气。若正气已复,肿块未除,复以攻破为主。术后若有瘀滞,可于补益气血之时,辅以行气活血之品,并注重调其饮食,增进食欲,改善脾胃功能。

()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证

主症下腹部结块,触之有形,按之痛或无痛,小腹胀满,月经先后不定,经血量多有块,经行难净,经色黯,精神抑郁,胸闷不舒,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沉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癥。

方药香棱丸(《济生方》)加桃仁、瞿麦、八月札、海藻,或大黄虫丸(《金匮要略》)

2.痰湿瘀结证

主症下腹结块,触之不坚,固定难移,经行量多,淋沥难净,经带下增多,胸脘痞闷,腰腹疼痛,舌体胖大,紫黯,有瘀斑、瘀点,苔白厚腻,脉弦滑或沉涩。

治法化痰除湿,活血消癥。

方药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3.湿热瘀阻证

主症下腹部肿块,热痛起伏,触之痛剧,痛连腰骶,经行量多,经期延长,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赤白兼杂,兼见身热口渴,心烦不宁,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黯红,有瘀斑,苔黄,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消癥。

方药大黄牡丹汤加木通、茯苓。

4.肾虚血瘀证

主症:下腹部结块,触痛,月经量多或少,经行腹痛较剧,经色紫黯有块,婚久不孕,或曾反复流产,腰酸膝软,头晕耳鸣,舌黯,脉弦细。

治法补肾活血,消散癥结。

方药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细目三  盆腔炎

()定义

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急性炎症,称为“急性盆腔炎”。女性盆腔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病变,称为“慢性盆腔炎”。

()病因病机

1.急性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多发生产后、流产后、宫腔内手术处置后,或经期卫生保健不当,邪毒乘虚侵袭,稽留于冲任及胞宫脉络,与气血相搏结,邪正交争,而发热疼痛,邪毒炽盛则腐肉酿脓,甚至泛发为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

(1)热毒炽盛经期、产后、流产后,或手术损伤,体弱胞虚,气血不足,或房事不洁,邪毒内侵,客于胞宫,滞于冲任,化热酿毒,致高热腹痛不宁。

(2)湿热瘀结经行产后,余血未净,湿热内侵,与余血相搏,冲任脉络阻滞,瘀结不畅,则瘀血与湿热内结,滞于少腹,则腹痛带下日久,缠绵难愈。

2.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多由于经行产后,胞门未闭,正气未复,风寒湿热,或虫毒之邪乘虚内侵,与冲任气血相搏结,蕴积于胞官,反复进退而致。常耗伤气血,虚实错杂,缠绵难愈。

(1)湿热瘀结经行产后,血室正开,余邪未尽,正气未复,湿热之邪内侵,阻滞气血,导致湿热瘀血内结冲任、胞,常缠绵日久。

(2)气滞血瘀七情内伤,脏气不宣,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冲任、胞宫脉络不通。

(3)寒湿凝滞素体阳虚,下焦失于温煦,水湿不化,寒湿内结,或寒湿之邪乘虚侵袭,与胞宫内余血浊液相结,凝结瘀滞。

(4)气虚血瘀正气内伤,外邪侵袭,留着于冲任,血行不畅,瘀血停聚,或久病不愈,瘀血内结,致气虚血瘀。

()辨证论治

1.急性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发病急,病情重,病势凶险。病因以热毒为主,兼有湿、瘀,故临证以清热解毒为主,祛湿化瘀为辅。治疗须及时,彻底治愈,不可迁延,否则,病势加重,威胁生命,或转为慢性盆腔炎,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导致不孕或异位妊娠等。

(I)热毒炽盛证

主症高热腹痛,恶寒或寒战,下腹部疼痛拒按,咽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兼杂,质黏稠,如脓血,气臭秽,月经量多或淋沥不净,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排脓。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带下臭秽,加椿根皮、黄柏、茵陈。腹胀满,加厚朴、枳实。盆腔形成脓肿者,加红藤、皂角刺、白芷,或配合切开排脓等。

病在阳明,身热面红,恶热汗出,口渴,脉洪数,可选白虎汤(《伤寒论》)加清热解毒之品。

热毒已营血,高热神昏,烦躁谵语,下腹痛不减,斑疹隐隐,舌红绛,苔黄燥,脉弦细数,宜选清营汤加减。

 

(2)湿热瘀结证

主症:下腹部疼痛拒按,或胀满,热势起伏,寒热往来,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气味臭秽,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沥不止,大便溏或燥结,小便短赤,舌红有瘀点,苔黄厚,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药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加薏苡仁、冬瓜仁。

2.慢性盆腔炎

本病多为邪热余毒残留,与冲任之气血相搏结,凝聚不去,日久难愈,耗伤气血,虚实错杂。临床以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虚瘀证多见,除辨证内服有关方药外,还常常以中药保留灌肠、理疗、热敷、离子透等方法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1)湿热瘀结证

主症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或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药银甲丸(《王渭川妇科经验选》)

(2)气滞血瘀证

主症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有块,瘀块排出则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前情志抑郁,乳房腹痛,舌体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3)寒湿凝滞证

主症: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缓,经行延后,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黯红,苔白腻,脉沉迟。

治法祛寒除湿,活血化瘀。

方药慢盆汤(《中医妇科学》四版教材)

(4)气虚血瘀证

主症下腹部疼痛或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血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质黯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散结。

方药理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若久病及肾则肾虚血瘀,症见少腹疼痛,绵绵不休,腰脊酸痛,膝软乏力,白带量多,质稀,神疲,头晕目眩,性欲淡漠,舌黯苔白,脉细,治宜补肾活血,壮腰宽带,方用宽带汤(《傅青主女科》)

 

细目四  不孕症

(一)定义

凡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而未受孕者,称为“不孕症”。从未妊娠者古称“全不产”,西医称原发性不孕有过妊娠而后不孕者,古称“断绪”,西医称继发性不孕。夫妇一方有先天或后天生殖器官解剖生理方面的缺陷或损伤,无法纠正而不能妊娠者,称绝对性不孕夫妇一方,因某些因素阻碍受孕,一旦纠正仍能受孕者,称相对性不孕。

()病因病机

1.肾虚

肾藏精,精化气,肾精所化之气为肾气。肾中精气的盛衰主宰着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或先天肾气不足,或房事不节、久病大病、反复流产损伤肾气,或高龄肾气渐虚,肾气虚,则冲任虚衰,不能摄精成孕;或素体肾阳虚或寒湿伤肾,肾阳亏虚,命门火衰,阳虚气弱,则生化失期,有碍子宫发育或不能触发氤氲乐育之气,致令不能摄精成孕或素体肾阴亏虚,或房劳多产,久病失血,耗损真阴,天癸乏源,冲任血海空虚;或阴虚生内热,热扰冲任血海,均不能摄精成孕,发为不孕症。

2.肝气郁结

若素性忧郁,或七情内伤,情怀不畅,或因久不受孕,继发肝气不舒,致令情绪低落,忧郁寡欢,气机不畅,二者互为因果,肝气郁结益甚,以致冲任不能相资,不能摄精成孕。又肝郁克,脾伤不能通任脉而达带脉,任带失调,胎孕不受。

3.瘀滞胞宫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寒、热、虚、实、外伤均可致瘀滞冲任,胞宫、胞脉阻滞不通,导致不孕。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净,房事不节,亦可致瘀,瘀积日久而成不孕。

4.痰湿内阻

素体脾肾阳虚,或劳倦思虑过度,饮食不节伤神,或肝木犯脾,或肾阳虚不能温脾,脾虚则健运失司,水湿内停,肾阳虚则不能化气行水,湿聚成痰或嗜食膏粱厚味,痰湿内生,躯脂满溢,遮隔子宫,不能摄精成孕;或痰阻气机,气滞血瘀,痰瘀互结,不能启动氤氲乐育之气,而致不孕。

()辨证论治

1.肾虚证

(1)肾气虚证

主症婚久不孕,月经不调或停闭,经量或多或少,色黯,头晕耳鸣,腰酸膝软,精神疲倦,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细,两尺脉弱。

治法补肾益气,温养冲任。

方药毓麟珠(《景岳全书》)

(2)肾阳虚证

主症婚久不孕,月经迟发,或月经后推,或停闭不行,经色淡暗,性欲淡漠,小腹冷,带下量多,清稀如水,或子宫发育不良,头晕耳鸣,腰酸膝软,夜尿多,眼眶黯,面部黯斑,或环唇黯,舌质淡黯,苔白,脉沉细尺弱。

治法温肾暖官,调补冲任。

方药温胞饮或右归丸。

(3)肾阴虚证

主症婚久不孕,月经常提前,经量少或月经停闭,经色较鲜红,或行经时间延长,甚则崩中或漏下不止,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眼花心悸,肌肤失润,阴中干涩,舌质稍红略干,苔少,脉细或细数。

治法滋肾养血,调补冲任。

方药养精种玉汤(《傅青主女科》)

临证时加龟甲、知母、紫河车、首乌、肉苁蓉、菟丝子、丹皮,可加强滋肾益精之功,稍佐制火,疗效更佳。

亦可选用左归丸或育阴汤(《百灵妇科》)

若肾虚肝郁,则宜配以柴胡、郁金、合欢皮之类疏肝解郁。

2.肝气郁结证

主症婚久不孕,月经或先或后,经量多少不一,或经来腹痛,或经前烦躁易怒,胸胁乳房胀痛,精神抑郁,善太息,舌黯红或舌边有瘀斑,脉弦细。

治法疏肝解郁,理血调经。

方药开郁种玉汤(《傅青主女科》)

3.瘀滞胞宫证

主症婚久不孕,月经多推后或周期正常,经来腹痛,甚或呈进行性加剧,经量多少不一,经色紫黯,有血块,块下痛减,有时经行不畅,淋沥难净,或经间出血,或肛门坠胀不适,性交痛,舌质紫黯或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或弦细涩。

治法逐瘀荡胞,调经助孕。

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4.痰湿内阻证

主症婚久不孕,多自青春期始即形体肥胖,月经常推后、稀发,甚则停闭不行;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无臭头晕心悸,胸闷泛恶,面目虚浮或白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行滞调经。

方药苍附导(《叶氏女科》)

()毓麟珠的药物组成

毓麟珠(《景岳全书》)人参、白术、茯苓、白芍、当归、川芎、熟地黄、炙甘草、菟丝子、杜仲、鹿角霜、川椒。

 

细目五    

 

()定义

妇女外阴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等,称为“阴痒”。亦称“阴门瘙痒”“阴等。

()病因病机

阴痒者,内因脏腑虚损,肝肾功能失常,外因湿热或湿热生虫,虫毒侵蚀,则致外阴痒痛难忍。

1.肝经湿热

情志伤肝,肝气郁结,郁积化热,肝郁克脾,脾虚湿盛,湿热互结,流注下焦,日久生虫,虫毒侵蚀外阴肌肤,则痒痛不宁。亦有外阴不洁或房事不洁,直接感染湿热或虫邪致阴痒者。

 

2.肝肾阴虚

素体肝肾不足,或产育频多,或房事过度,沥枯虚人,或年老体弱,肾气渐乏,天癸竭,阴精耗伤,肝肾阴血亏损,阴虚生风化燥,阴部皮肤失养而瘙痒不宁。

()辨证论治

阴痒有虚实之分。生育期多实证,多见肝经湿热下注绝经前后,多虚证,多见肝肾阴虚,血燥生风。实者清热利湿,解毒杀虫虚者补肝肾,养气血。阴痒者局部痒痛,在内治的同时,应重视局部治疗护理,采用外阴熏洗、阴道纳药等法,有益于早日康复。

1.肝经湿热证

主症阴部瘙痒难忍,坐卧不安,外阴皮肤粗糙增厚,有抓痕,黏膜充血破溃,或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呈泡沫米泔样,或灰白如凝乳,腥臭,伴心烦易怒,胸胁满痛,口苦口腻,食欲不振,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方药内服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外用蛇床子散(《中医妇科学》1979年版),水煎,趁热先熏后坐浴。

2.肝肾阴虚证

主症阴部瘙痒难忍,干涩灼热,夜间加重,或会阴部肤色变浅白,皮肤粗糙,皲裂破溃,眩晕耳鸣,五心烦热,烘热汗出,腰酸腿软,口干不欲饮,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治法滋阴补肾,清肝止痒。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当归、栀子、白鲜皮。

()阴痒的治法

1.熏洗盆浴

蛇床子30g,百部30g,苦参30g,徐长卿15g,黄柏20g、荆芥(或薄荷)20g(后下)。亦可选用市售洁尔阴、洁身纯等中药制剂。

2.阴道纳药

根据白带检查结果,针对病源选药纳阴中。

 

细目六   子宫脱垂

()定义

妇女子宫下脱,则脱出阴户之外、或阴道壁膨出,统称为”,又称阴脱”“阴菌”“阴痔”“产肠不收”“葫芦㿗等。因多分娩损伤所致,故又有“产肠不收”之称

()病因病机

阴挺与分娩损伤有关,产伤未复,中气不足,或气不脉失约,日渐下垂脱出。亦见于长期慢性咳嗽、便秘、年老体衰之体,冲任不同,带脉提无力而子宫脱出。

1.气虚

素体虚弱,中气不足,分娩损伤,冲任不固,带脉失约,或经行产后负重操劳,气伤中,或久居湿秽之地,寒湿袭于胞络,损伤冲任带脉,而失于固摄,久则子宫坠落下脱。

2.肾虚

先天不足,或房劳多产,伤精损肾,或年老体弱,肾气亏虚,冲任不,带脉弛纵,无力系胞,而致子宫脱出。

()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子宫脱垂,主要根据临床证候特点,分别予以补虚、举陷、固脱,或补中气,或补肾气,佐以升提,合并湿热者,宜先清热利湿,热清湿去仍以补气扶正为主。除中药全身治疗外,还要重视局部熏洗、护理及卫生保健,必要时可手术修补治疗。

1.气虚证

主症子宫下移或脱出于阴道口外,阴道壁松弛膨出,劳则加重,小腹下坠,身倦懒言,面色不华,四肢乏力,小便频数,带下量多,质稀色淡,舌淡苔,脉缓弱。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金樱子、杜仲、续断。

2.肾虚证

主症子宫下脱,日久不愈,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冷痛,小下坠,小便频数,入夜尤其,带下清稀,舌淡红,脉沉弱。

治法补肾同脱,益气升提。

方药大补元煎加黄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