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学:肩腢穴

 山东中医竹林 2018-01-01





01

穴名


手阳明大肠经 

穴名:肩髃


拼音:jiān yú 


归经:

手阳明大肠经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




02

穴名解


臂,通指上肢,

臑指上臂,

臂臑穴于上臂臑外,

故名臂臑。


别名:

髃骨

《黄帝内经素问 ·水热穴论》,

中肩井

《备急千金要方 》,

扁骨

《外台秘要 》,

尚骨

《循经考穴编 》,

肩尖 ,扁骨 ,偏骨 。


特异性:

肩髃为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的交会穴 。




03

标准定位



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

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


取法:

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 ,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或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当骨缝间取穴 。



穴位解剖


肩髃穴下为皮肤 、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 。有旋肱后动、静脉 。分布 着锁骨上神经后支及腋神经。皮肤由锁骨上神经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 较致密 。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经三角肌表面的深筋膜入该肌,穿经三角肌下囊,至冈上肌腱。前肌由腋神经支配,后肌由肩胛 上神经支配。深刺 透极泉 可达臂丛附近。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外侧支和腋神经皮支分布,深层有腋神经肌支、肩胛上神经、胸肩峰动脉 和旋肱后动脉分布 。

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及腋神经;并有旋肱后动、静脉通过 。


功效与作用


肩髃有通经活络 ,疏散风热的作用 。

肩髃有活血散 风、通利关节作用 。

肩髃穴是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之会,阳跷脉主司运动,阳明 经筋 结于肩部,本穴又位于肩部,故是治疗肩臂疼痛、手臂挛急不举、半身不遂的主穴 。

凡穴位与他经 交会者,为会穴 ,在治疗上,则兼及与会之经之症。肩髃穴有理气化痰 、舒筋利节之功。



主治病症:

肩髃穴主治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臂神经痛,瘾疹,瘰疬,风热瘾疹,项强,齿痛,风热等。


配   伍



阳溪 肩髃穴配天宗 、肩髎治肩周炎 。

阳溪配肩髃、曲池 治瘰疬。

阳溪配阳溪治风疹 。

肩髃配曲池、外关 、合谷 、列缺 ,治半身不遂 

肩髃配条口 透承山 ,治肩凝症 。

肩髃配风门 、中渚 、大杼 ,治肩背 红肿疼痛 。

肩髃配曲池、天池 、天井 、三间 ,治瘰疬 。

肩髃配悬钟 、肩髎、肩贞 ,治肩周炎 。

肩髃配肩髎、肩贞、臑俞 ,有活络止痛作用,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肩髃配阳溪,有疏风 清热,调和营卫 作用,主治风疹。

肩髃配曲池、外关、合谷,有活血通络 作用,主治上肢不遂。



04

刺法

一般直刺或针尖 向肘部斜刺1.0~1.5寸 。

抬臂,向极泉方向进针 ,深1.5~2寸;或向三角肌等方向分别透针 ,进针2~3寸,有酸胀感扩散 至肩关节周围,或有麻电感向臂部放散 。

透极泉穴,抬臂,向极泉方向进针,深2~3寸。

治岗上肌腱炎时,垂臂,针与穴位下外侧皮肤呈50度夹角,沿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水平方向针刺1.0~1.5寸,针刺2寸时,可刺入冈上肌。

斜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时,向肩内陵 、肩 、三角肌等方向分别透针,进针2~3寸,酸胀感扩散至肩关节周围,或有麻电感向臂部放散。

横刺 ,上肢外展牵制时,可向三角肌方向透刺2~3寸,臂部酸胀。


05

注意

行针 时禁忌 :

活动 肩部,否则易发生 弯针 ,

甚至折针 的现象,

故有“已针不可摇,恐伤 针”之说 


06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 5~7壮,


艾条灸5~15分钟。


0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肩中热 ,指、臂痛 ,肩髃主之。

《针灸大成 》:主中风 手足不遂,偏风 ,风痪,风痿,风病,半身不遂,热风,肩中热,头不可回顾,肩臂疼痛,臂无力,手不可向头,挛急,风热,瘾疹,颜色枯焦,劳气泄 精,伤寒 热不已,四肢热 ,诸瘿气。

《百症赋 》:肩髃、阳溪,消瘾风之热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若灸偏风不遂,七七壮止,不宜多灸,恐手臂细,若风病筋骨无力久不瘥,当灸不畏细也。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唐鲁州刺史库狄钦,风痹 ,不能挽弓,甄权 针肩髃,针进即可射。

《外科大成 》:乳痈 ,乳毒,乳岩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