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探讨

 GXF360 2018-01-01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一总队,贵州 贵阳 551400)

摘 要:近年来,随着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水文地质问题也更加重视。本文从目前我国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入手,对其重要地位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以期推动提高国内岩土工程勘察水平提高。

关键词:水文地质; 岩土工程勘察; 技术改善

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极易被忽视。实际上,水文地质与岩土工程紧密相连,只有认真分析水文地质问题,避免由地下水引发的各种危害,才能避免无法预计的后果。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应充分掌握水文地质的信息并深入分析其对岩土工程的影响,找准解决措施,以提高工程勘察的效率。

1 充分认识水文地质的重要地位

1.1 水文地质的重要性

水文地质的复杂程度影响着岩土工程的勘察质量与工程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对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深入研究水文地质极为重要,直接影响着岩土工程的耐久性。

地下水勘查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的工程勘察中,由于外界条件的限制,几乎很少涉及地下水文数据,只有极为简单的评价,忽视了水文地质存在的问题给后期的岩土工程实施造成的危害。因此,对于岩土工程勘察而言,水文地质需重视的问题和亟待找出解决方案的问题,必须在工程勘察中查明并分析其对工程的影响作用,将危害降低。

1.2 地下水变化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由上述可得,地下水勘查是水文地质勘查中重要部分,地下水对于岩土工程的影响不言而喻,而地下水的不确定性正是造成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要因素,一般分为以下3种问题:

(1)地下水上升问题。地下水水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都会造成地下水位的升降,比如:温度的变化、地球引力的变化、地质的变化以及人工灌溉、施工等。地下水位的上升会直接软化土壤,加速沼泽化程度,加大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同样,对于工程建筑而言,会加速对建筑物侵蚀速度,导致建筑物地基软化、失稳等现象的发生。

(2)地下水下降问题。相对于地下水位上升而言,地下水位下降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如人工抽取地下水,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库等等,地下水位下降自然会导致土壤干化、土地下沉、水资源减少等,不但会对岩土工程造成不良影响,还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环境问题,破坏生态平衡。

(3)地下水水动力问题。一般而言,自然状态下,地下水动力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十分微弱,但实际上,人为的工程施工,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地下水水动力,大幅度造成地下水位频繁升降,进而导致地下水呈现无规律运动,造成土壤的大幅度收缩与膨胀,直接冲击着建筑工程,造成流沙、基坑涌水、管涌等诸多安全隐患。

由于水文地质本身的不确定性,需重视岩土工程勘察,及时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和分析工作,不照搬理论,这样才能提高岩土工程质量,保证工程的耐久性与实用价值。

2 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岩土工程勘察只是对指定地区的岩土进行分析研究,对其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层却缺乏彻底的分析测评,缺乏完整的水文数据资料,这影响了工程的稳固性与安全性,降低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因此,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可分为以下两类:(1)缺乏自然状态下定性定量的水文地质条件参数。如,由气候条件变化引起的实时降水量、蒸发量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地下水层所包含的地下水种类、水动力规律、水流方向等等;(2)缺乏人为环境影响下水文地质的变化。如地下水表层被污染的程度、地下水对地表建筑的渗透力等等。

岩土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是对岩土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条件的影响力的探析,首先是基于岩土工程建筑的稳定安全,确定其临界安全数值,并用水文参数进行计算,从而做出更标准的定量评估。目前,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缺乏对建筑物安全性的系统分析,也缺乏对地下水层的系统分析体系。

3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与技术改善

3.1 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在上述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分析中,由于具体水文数据少,总结往年多地发生的由地下水造成的岩土工程下沉等安全事故,归纳出以下几点关于水文地质勘察问题的内容:

(1)因地制宜,对施工做出水文地质评估。从岩土工程建设的角度出发,考察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联系水文地质与岩土工程建设的关系,再做出水文地质问题评估。通常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岩石层较厚实时,考虑其基础层,若其存在松散、粉砂等情况,则需预测其将会产生侵蚀、流沙等安全隐患;岩石层较松软时,意味着岩石层的基础承载层由风化岩层、膨胀土等组成,这时,应该侧重于对岩石层地下水运动的分析,得出地下水层对岩石层的软化、冲击的具体参数,并运用公式进行预测。然而,在施工之前还应考虑满载地下水层的基建,考虑地下水层对工程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直接侵蚀,并对这些可能情况做出准确的预估,确保基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当然,这就需要提前做好渗透实验,对人为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岩石层失稳情况进行准确评价,以确保顺利奠基。

(2)分析水文地质的变化与规律。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工作人员应重视以下问题:自然状态下的地下水赋存、地下水的类型、水层分布规律。通过参数考虑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并考虑工程建筑与岩石表层的相互作用,才能进行水文地质的全面预测,最终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

3.2 水文地质勘察的技术改善措施

地下水位的规律性与不确定性,要求水文地质勘查中反复测量,确定其具体水位及其影响。这不仅仅是对工作人员责任心的考验,更是对施工技术的挑战。因此工程勘察的技术改善极为必要。

(1)重点分析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其可能给岩土工程带来的危害,从而提出相关防治措施。

(2)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3)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的天然状态和天然条件下的影响,更要分析预测地下水在人为活动开始以后出现的变化,以及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反作用。

(4)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

4 结语

综合上述,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勘查十分重要,因为水文地质问题直接关乎着工程质量与安全。只有多角度、全方位考虑水文地质问题,才能为全面的岩土工程勘察提供保障。然而,在实际勘察分析中,离不开先进技术的保障,勘察技术的进一步改善仍需努力。必须从勘测与技术两方面进行保障,才能进一步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促进国内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 勇. 矿山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J]. 资源信息与工程,2016(2):95.

[2] 许碧铨. 水文地质在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J]. 科技资讯,2009(17):132.

[3] 李建生. 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3):245.

[4] 杨志泉. 探究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及预防策略[J]. 资源信息与工程,2016(3):3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