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供无尘岁朝春

 伯乐书香小屋 2018-01-01




中国式雅生活



赏名花

娱硕果






岁朝清供


岁者,年也。

朝者,初、元也。

岁朝者,正月初一,一年之始也。


清供者,清雅之供品也。

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





是日,以仙花、瑞草、嘉果、奇石、文玩、美器供于案上。


以求新年吉庆、春意盎然,此岁朝清供是也。



“ 清供 ”由供奉天地神佛发展而来。

最早是以香花蔬果替代告朔之牛羊,而后发展成为包括金石、书画、古器、盆景在内,一切可供案头赏玩的文房雅物。



它可以是寻常的花草,蔬果,或者是一块山石,一件古器,表达的却是主人的一份心情,一种雅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清供可以称得上古人雅致生活的一种缩影。


旧时的中国文人把人文意义包含在里面,使其成为了一种有寓意的生活元素。



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房子可以小,但不能俗。

我们从古画中可以看到,那些清供几乎是无处不在的。



“清供”突出一个“”字。



所谓“”,即清雅不俗之物,也可表示“清心寡欲”的心态。“供”,则表示恭敬供奉,代表高洁无染的文人性格。



柳宗元说:“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美的东西不是它自己才美,而是有人去发现它,欣赏它,它才能从一个自然物品,变成一个美的意象。


必须得有这个审美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供”。



另外,“清供”二字,里面还包含着离欲和恭敬。


这种离欲与恭敬,还有旧时文人对闲逸从生活美学的追求。



清供,供的是自己的那份清心,其实也就是颐养精神的审美体验。因为人的欣赏,它就慢慢的,变成了“雅物”。



所谓“雅物”,其实都是不会开口的。


香花蔬果,金石书画,古器文房等等,这些在中国文人眼里都是养心的“雅物”。



《后汉书·马融传》说:


'夫乐而不荒,忧而不困,先王所以平和府藏,颐养精神,致之无疆。'


清供,是中国人寄情山水,长养身心的一种方式。

或许,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本身就是一瓶生命清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