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象张志俊老师

 太行森林 2018-01-01


  

 

这两天,在深圳,终于近距离接触了当代太极拳名家张志俊先生了。

 桌上,张老师是位慈祥的长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不像高手

 课堂上,“咄咄逼人”的眼神,风趣幽默的语言,列举了“梢节领劲、两头卷曲”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表现,看到了太极拳的“生活原型”。

动作上,用浅显易懂的肢体语言诠释了相由心生的内在动力和外在表现;用杠杆、螺旋、切线和斜面等力学原理掀开了太极拳神秘面纱

  张志俊拳法我还没真正意义上的习练,妄谈其拳理拳法有亵渎的嫌疑。但如果触类旁通,寻找“生活原型”倒还可以。

张老师在课堂上讲,经常洗衣的女人比偶尔洗衣的男人要省力,因为她们演示了“梢节领劲、两头卷曲”,而他们则是“抡起了大臂”,不费力才怪!母亲抱小孩是“沉肩坠肘”、“带棚劲”、“腋下空”,既省力,小孩又享受;父亲们则是“挑肩”、“耸肩”或“卸肩”而吃力不“讨好”!

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两件事: 

                

1、因为兴趣关系,十多年前,我居然学会用五笔字形敲打键盘,甚至还会盲打。听了张志俊老师的理论课后,在回味平时敲键盘的姿势,岂不是“沉肩坠肘”、“梢节领劲”和“两头卷曲”。联想到钢琴师,他们弹出优美的乐章,灵巧的双手何曾不是也符合张老师的太极拳新理论?

2、晚上看完电视,关了客厅的照明,一片黑暗。手只能前探,摸向房门;脚呢,试探着前进,踏稳后重心才敢前移,生怕被家俱绊倒。这是不是也符合张志俊拳法“一动先走手”和“一动脚先领”呢?(一动先走手,走手必乍肘;前乍加棚劲,后乍腋下空。一动脚先领,脚领膝要棚;膝棚胯要松,外包内又撑)。

对了,别忘了新说点。这次听课,张老师还提了一个新观点:“博击属太极拳之阳,养生属太极拳之阴”。我琢磨着:“阴阳无始又无终,动则生阳静生阴,一手一运一太极,一动一静互为根”。如果学太极拳只为养生,不为博击,岂不是“阴盛阳衰”?有些“养生”太极拳老师,强调某个动作腿非往某一方向蹬,既然是养生的“太极拳”,动作应该无所谓对错,咋为何又带了技击的味道呢?

2017年12月30日凌晨

签约仪式

此次深圳之行,

得遇太极高手,

为求真功夫,

特聘张老师团队莅普传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