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迹 心迹 我的2017

 dt雪花那个飘 2018-01-01

  岁末偶读郑板桥《闲居》:"荆妻拭砚磨新墨,弱女持笺学楷书",不禁莞尔,诗里仿佛有我童年的身影。

 

父亲冯国语一生钻研书法,凝神锤造,书法自成一格。


'法得魏晋意,神求山川雄。承古出新篇,气度犹恢宏',这是原书协主席沈鹏先生对其书法的评价。


父亲的书法作品曾与李可染、刘炳森的作品一起,被"神舟二号'飞船带上太空。

 

母亲也爱好书法,隶书清雄古雅,锋颖劲健。

父亲的作品

母亲的作品

  我从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年幼时跟随父亲'持笺学楷',如今朝写暮临,对书法的痴迷也与日俱增。

 

转眼又是一年岁末,梳理自己一年的笔墨耕耘,分享一份笔墨心迹。

呻吟语节录

明 吕坤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

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观书有感

南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春临


有人说,禅法出世间,书法于世间。但禅学也强调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不二,'以禅喻书'和'以书喻禅',后来禅意书论归于以心为书法之本,以'心学'为尚,也是一种回归吧。


父亲酷爱魏碑,他曾提醒我: '看魏碑时,要注意一些字的棱角,那些棱角经过1000多年风雨磨砺后的美是人工无法达到的,那些巧夺天工的神来之笔你一定要细细揣摩,那是天地之美。'

  我想,这和魏晋书学所强调的由'意'而'韵',也与佛经中所强调的'意所作'、'意净'是若合符契的。


这组作品是我沿着父亲的足迹在唐楷中融入魏碑笔意,去寻找书法艺术中的古朴、旷达的感悟和尝试。

神童诗

北宋 汪洙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唐 刘禹锡 陋室铭

会心古今远

放眼天地宽

终南别业

唐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夏习


有人说,禅修之悟是向内的明心见性,书法之悟是向外的师法自然,通过观察外物而悟出书法之理。


但我想,贯通内外之间的,应该是笔墨之间呈现的真实心灵。


刘熙载曾说:'笔情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这也是我喜欢写仓央的作品的原因。

凌竹

清风持劲节

竹影动诗情

听雨

虞美人·听雨

宋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北宋  周敦颐 爱莲说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莲花开了

满世界都是菩萨的微笑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 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 不去

⋯⋯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这么静

比诵经声

还静

我骑上我的白鹿

白鹿踏着

尚未落地的雪花

轻如幻影

本来是去远山拾梦

却惊醒了

梦中的你

用一朵莲花

商量我们的来世

再用一生的时间

奔向对方

莲花开了

随缘时

梵心静如夜空

星光下

我准确无误地匿名

爱我的人

却从我的掌纹上不停地失踪

我从红尘中率先早退

你却在因果之间迟到

我行遍世间所有的路

逆着时光行走

只为今生与你邂逅

秋坐


魏晋南北朝是佛教的繁盛时期,抄写佛经的经体书法,成为了六朝禅书法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具有代表性的有敦煌遗存的经卷,其中的静谧和凝重令人神往。


蔡邕则直接将早期禅学'坐禅'的方式方法融入自己的书学。


他在《笔论》中说:'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

 

用这种静虑的心态,去体会智永的'秀润圆劲'、怀素的'清逸圆转',领略其中圆满及圆融的境界,是一种很美的修炼和感悟。


如果说父亲教我体会的是魏碑的洒脱和棱角,那抄写经文,让我领悟的是书法的圆逸之境。

心经

无相颂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雪窦中岩夜坐

宋 释正觉

哀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残夜半灯。

此景此时谁会得,白云深处坐禅僧。

冬悟


禅家与书家都重悟。


禅家之悟是坐禅入定,是'德山棒'、'临济喝'、'参话头';

 

  书家之悟是临帖、揣摩、博采的'临中悟'、'观中悟'、'学中悟'。


唐 刘禹锡 陋室铭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 李白 将进酒

雪梅

宋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空山梵呗静

水月影俱沉

悠然一境人外

都不许尘侵

行香子·述怀

宋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人间词话》节录

王国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父亲在回顾自己一生的笔墨生涯时,曾感叹:'都道悟性为第一,我言悟性是忘机。疾风骤雨张长史,落花飞雪僧布衣。得骨得髓承前训,古风古貌不随俗。顿悟本来勤中生,胸纳百川笔自逸'。


在我第一次书法作品展时,他将自己一生所悟作序送我:"勤中得顿悟,虚怀必有邻"。


人们常说,学书之悟是'得之于心而发之于心',父亲带我领会的是'得之于心而发之于爱'的感悟。


我能跟随父亲一心学习书法是多么幸运。

学 悟

雪窦听禅 问道怡藏

  司马相如说:'迹,其所,心,其能也,心迹本非截然为二'。


春临夏习,秋坐冬悟⋯⋯


  梳理自己一年的墨迹,也是梳理自己一年的心迹。


冯雁云

昆明 虚斋

二0一七年十二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