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纯日晒、太阳味、古法炭焙、荒野茶……白茶的这些概念你能分清吗

 伟天英 2018-01-01

近些年,白茶很火;

近两年,白茶很乱。

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美誉的白茶,已成为茶叶市场的一大热点,而白茶本身更是凭借新老搭配、四季皆宜的适饮特点征服了不少茶友。然而,白茶市场近年来一些五花八门的说法也是不一而足,下面这些常见的概念,乍一听起来顿觉高大上,实则不然。

看看你中招了吗?地理君为你一一解析:

纯日晒、太阳味、古法炭焙、荒野茶……白茶的这些概念你能分清吗

纯手工:手造白茶

众所周知,白茶的加工过程最为简单,不炒不揉,尤其是在白茶的重要加工工序——萎凋过程中,一定不能让叶片碰撞,而一旦叶片堆积过后或碰撞导致叶片损伤或发酵,那就不叫白茶了。在烘干的过程中,也很少有手工的介入。那么,纯手工白茶又从何说起呢?这里面大有门道:很多白茶为了加速制作过程,直接机器烘干,这样的茶就成了名符其实的“绿茶”,比传统的白茶更香,味道也接近于绿茶。

纯日晒、太阳味、古法炭焙、荒野茶……白茶的这些概念你能分清吗

纯日晒白茶:太阳的味道

好白茶有太阳的味道,那么,你是否从茶叶里闻到过太阳的味道呢?秋高气爽的日子,去森林里抓起一把落叶,闻一闻,那也是太阳的味道!其实,好的白茶一定不是用夏天最好的太阳暴晒出来的,最好的晒白茶的方式是背阳漫射光来晒,那样既不会因为太阳太大失水太快使茶叶丧失活性,又不至于因为透气不好导致茶叶鲜爽度丧失。尤其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地方太阳都会一直赏脸:即使总体天气偏好的福鼎,进入4月雨天也会很多,而政和4-10月就是雨季,能见到2-3个小时太阳已属难得,全部的日晒白茶,也只能是别人说说、听听而已。

纯日晒、太阳味、古法炭焙、荒野茶……白茶的这些概念你能分清吗

古法白茶:炭焙白茶

白茶虽简、但绝不糙。这话在理,但如果说白茶的加工是按照古法来做,却实在是太过牵强:白茶只有萎凋、干燥两道工序,甚至说只有一道走水的工序,这里面哪里来的古法?难道古法晒太阳和今法晒的不是一个太阳?最后炭焙干燥的白茶实在是少之又少,一是炭焙成本极高,二是炭焙实在效率太低没法出量,如果说全是炭焙,一天能做几十斤茶已十分不易(白茶的整个加工过程要在72小时甚至更久),哪里来的大批量炭焙白茶?市场上真正的炭焙白茶少之又少,不必刻意追捧,更不必为了所谓的炭焙付出高昂的代价。

纯日晒、太阳味、古法炭焙、荒野茶……白茶的这些概念你能分清吗

光圈高山白茶的政和县澄源乡基地,手机实测海拔1077米。

高山白茶:多高的山能叫高山

高山茶一直是一个自说自话的概念,而每个区域对于高山的定义又各不相同:台湾茶的高山在600-800米,福鼎的高山白茶是600-800米,柘荣的高山白茶700-900米,政和的高山茶是900-1200米,原因何在?当地的海拔就那么高,于是素性就把海拔相对较高的冠名为高山白茶。而这个概念,至今也没有大家一致认可的概念,基本上还停留在自己宣传自己的层面,具体如何辨识,还是要依靠自己擦亮眼。

纯日晒、太阳味、古法炭焙、荒野茶……白茶的这些概念你能分清吗

真正的荒野白茶一泡难求。

荒野白茶:纯荒与野放

近年来随着白茶的火爆,概念也是一波接着一波,在传统的四大品类加福鼎新工艺的的概念之外,荒野又成了新概念,于是就有了真荒野与假野放的诸多概念:荒野茶大多是零落于山林间的零星茶树,而野放茶无非是放任上一两年或是一阵子不去管它,这就是假荒野(很多人美其名曰:荒园、野放)。所以真假之间相差甚多,而很多放荒的荒野无非是园茶套了个概念,身价可就大不相同了!

除了上面的这些概念,你还听过哪些概念呢?和地理君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欢迎留言、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