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九单元 惊 风

 张继少华总部 2018-01-01


 

()概述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重病证,临床以抽搐、昏迷为主要症状。惊风一个症状,可出现在许多疾病中。一般以1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具有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的特点。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急惊风的主要病机是热、痰、惊、风的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即所谓“四证”。其主要病位在心肝两经一临床抽搐时的主要表现,可归纳为八种,即搐、搦、掣、颤、反、引、窜、视,古人称之为惊风八候。

惊风一般分为急惊风与慢惊风两大类。凡起病急暴,属阳属实者,称为急惊风;病久中虚,属阴属虚者,称为慢惊风。

()病因病机

1.急惊风

(1)病因急惊风多由外感时邪、内蕴湿热和暴受惊恐而引发。

(2)病机

1)外感时邪时邪包括六淫之邪和疫疠之气。小儿肌肤薄弱,卫外不固,若冬春之季,寒温不调,气候骤变,感受风寒风热之邪,邪袭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易于传变,郁而化热,热极生风小儿元气薄弱,真阴不足,易受暑邪,化火最速,传变急骤,内陷厥阴,引动肝风暑多夹湿,湿蕴热蒸,化为痰浊,蒙蔽心包,痰动则风生;若感受疫疠之邪,则起病急骤,化热化火,逆传心包,火极动风。

2)内蕴湿热:饮食不洁,误食污秽或毒物,湿热疫毒蕴结肠腑,内陷心肝,扰乱神明,而致痢下臭秽,高热昏厥,抽风不止,甚至肢冷脉伏,口鼻气凉,皮肤花斑。

3)暴受惊恐小儿元气未充,神气怯弱,若乍见异物,偶闻怪声,或不慎跌仆,暴受惊恐,惊则气乱,恐则气下,致使心失守舍,神无所依,轻者神志不宁,惊惕不安,重者心神失主,痰涎上壅,引动肝风,发为惊厥。

2.慢惊风

(1)病因慢惊风患儿多体质羸弱,素有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致脾虚肝亢或虚极生风。也有急惊风后祛邪未尽,而致肝肾阴虚,虚风内动者。

(2)病机慢惊风病位在肝、脾、肾,性质以虚为主,也可见虚中夹实证。

1)脾胃虚弱由于暴吐暴泻,或他病妄用汗、下之法,导致中焦受损,脾胃虚弱。脾土既虚,则脾虚肝旺,肝亢化风,致成慢惊之证。

2)脾肾阳虚胎禀不足,脾胃素虚,复因吐泻日久或误服寒凉,伐伤阳气,以致脾阳式微,阴寒内盛,不能温煦筋脉,而致时时搐动之慢脾风证。

3)阴虚风动急惊风迁延失治,或温病后期,阴液亏耗,肝肾精血不足,阴虚内热,灼烁筋脉,致虚风内动而成慢惊。

()辨证论治

1.急惊风四证

急惊风痰、热、惊、风四证俱备。

(1)热证有表热、里热。昏迷、抽搐为一过性,热退后抽搐自止为表热高热持续,反复抽搐、昏迷为里热。

(2)痰证有痰热、痰火、痰浊。神志昏迷,高热痰鸣,为痰热上蒙清窍;妄言谵语,狂躁不宁,为痰火上扰清空;深度昏迷,嗜睡不动,为痰浊内陷心包,蒙蔽心神。

(3)风证有外风、内风。外风邪在肌表,如高热惊厥,为一过性证候,热退惊风可止内风病在心肝,热、痰、风三证俱全,反复抽搐,神志不清,病情严重。

(4)惊证小儿神气怯弱,元气未充,不耐意外刺激,若目触异物,耳闻巨声,或不慎跌仆,暴受惊恐,使神明受扰,肝风内动,出现惊叫惊跳,抽搐神昏。

六淫所致的外风,春季以春温为主,兼加火热证,症见高热,抽风,昏迷,发斑;夏季以暑热为主,暑必湿,暑喜归心,症以高热,昏迷为主,兼见抽风,常热、痰、风三证俱全如夏季高热、抽风、昏迷,伴下痢脓血,则为湿热疫毒,内陷厥阴。

2.治疗原则

急惊风的证是热、痰、惊、风,治疗以清热、豁痰、镇惊、息风为基本法则。热甚者应先清热,痰壅者宜先豁痰,惊重者治以镇惊,风盛者急施息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