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5点半,不见不散 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号称能够改善水质的设备,功能各异,不知该选择哪款最好。 本文不推荐产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讲水质改良机的作用原理和效果,看完后你就明白哪种水质改良机适合你了。 水质改良机具有抽水、吸出塘泥向池埂饲料地施肥、使塘泥喷向水面、喷水增氧等功能。该机增氧、搅水、曝气以及解救浮头的效果比叶轮增氧机低,但它在降低塘泥耗氧,充分利用塘泥,改善水质,预防浮头等方面的作用优于叶轮增氧机。而且它能一机多用(抽水、增氧、吸泥、喷泥等),使用效率比增氧机高。 改善池塘溶氧条件 该机主要以降低池塘有机物耗氧来改善溶氧条件,其降低耗氧的作用原理与叶轮增氧机相似。晴天中午开增氧机是将上层高氧水输送至下层,降低下层水的氧债。 水质改良机在晴天中午喷塘泥,是将下层氧债的制造者——塘泥喷到空气和表层高氧水中,利用产生氧债的物质在高氧条件下具有爆发性耗氧的特点,促使其氧化分解,使有毒气体迅速逸出,并消除了水的热阻力,使上层过饱和氧气及时地对流至下层。这就改善下层水的溶氧条件,降低了其中的氧债。待夜间对流时,下层实际耗氧量大大下降,因而使溶氧消耗减少,至翌晨鱼类就不致引起浮头。 据测定,在夏季睛天对同一精养鱼池中午喷泥与不喷泥(连续2d)试验溶氧测定表明。晴天中午不喷泥,该池半夜23:00上下水层溶氧已接近2mg/L,不得不开增氧机,尽管增氧机连续运转6h,清晨5:00上层水的溶氧也仅在1.5mg/L。而晴天中午喷泥后,第二天清晨5:00,池水的溶氧仍维持在2mg/L左右,未发现鱼类浮头。当天由于上半夜气温下降速度快,在二个管理片所有的17口成鱼池中,除了2口因中午喷泥不浮头外,其余成鱼池均因鱼浮头而半夜开增氧机,至清晨5:00检查,严重浮头鱼池2口,中等程度浮头1口,一般浮头的鱼池共12口。 可见,水质改良机降低氧债的作用比叶轮增氧机更为直接、更彻底,改善池塘氧气条件也更有效。 提高池塘生产力 池塘喷泥后,使原来淤积在塘泥中的营养物质再循环,塘泥中的有机物质分解大大加快,水中营养盐类明显增加。据测定(王武,1984年),其中:总氮增长33~65%,PO4—P增长55~133%,氮磷比下降40~97%。鱼类容易消化的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量增长40~172%。相当于施了一次全价、速效、低氧债的优质有机肥料。 喷泥后,塘泥颗粒下沉时与细菌、悬浮及溶解有机物的碰撞频率大大增加,絮凝速度加快,水中细菌、悬浮及溶解有机物等絮凝成食物团,供滤食性鱼类利用。由此同时,这些絮凝物的下沉,又使水的透明度增加(经测定,喷泥后,透明度可增加5~10cm),池水的补偿深度相应增大,其增氧水层增大,改善了池水的溶氧条件。此外,大量埋在塘泥中的轮虫休眠卵因喷泥而上浮或沉积于塘泥表层,促进了轮虫冬卵的萌发,轮虫数量大大增加。 可见,喷泥后,使原来陷落在“能量陷井”——塘泥中的能量重新释放出来,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水中营养物质增加,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带来了池水溶氧条件进一步改善,这就为建立池塘良性生态系统创造了条件。如此循环往复,既改善了水质,又提高了池塘生产力。 水质改良机除了用以加水、喷水增氧外,主要用来喷泥和吸塘泥作为种植青饲料的肥料。其中以喷泥改善水质效果最佳。但喷泥的前提是池塘上层水溶氧必须达到过饱和。 因此,使用水质改良机喷泥要具备二个条件:一是池水浮游植物达到一定数量,一般要求藻类干重在0.032g/L以上或3000万个/L以上。二是白天天气晴朗,一般要求白天最大幅照度在5万Lx以上,以维持足够的能量,用于藻类的光化学反应。故喷泥或吸泥应选择晴天或晴到多云天气进行。如池水浮游植物数量少,应先施磷肥或其它无机肥料,待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后再行喷泥。鱼池喷泥应选择晴天中午喷泥2h,最迟应在15:00以前结束,喷泥面积不超过池塘面积的1/2,以防止耗氧过高。如上午晴天,下午转阴,就不能喷泥。否则,至傍晚上层溶氧仍很少回升,夜间对流后,池鱼易浮头。 为保持池塘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必须减少塘泥和经常降低塘泥中的氧债,提高池塘物质循环强度。为此,应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每月吸一次塘泥,作为塘边饲料地的肥料;每隔5~7d喷一次塘泥。并根据当时的水温、天气、水质和塘泥多少确定喷泥间隔和运转的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