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嬴政灭六国,一统江山,成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自命不凡的他自命为秦始皇,妄图万世相传。他做梦也没想到,秦朝仅仅维持了短短15年仅历三世而亡国。 原因多方面,在用人方面,秦始皇也是缺少政治眼光的人,他重用赵高和李斯,是亡国的内部原因。他听信谗言,放逐了自己长子扶苏,发配了正直、干练的功臣蒙恬,已使秦朝大厦倾覆难支。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年逾半百的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病倒了。他自知时日不多,急令赵高起草圣旨书给监军在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长子扶苏,速将军事托付给蒙恬,赶回咸阳主持丧事。这实际上已确认了他继承者的身份。
胡亥即位后,赵高掌握大权,开始对秦始皇家族的屠杀。据史书记载,赵高一次就在咸阳杀掉了胡亥的12个兄弟,将10名公主碾死于杜邮(今陕西咸阳市东)。赵高又排挤掉不少敢于直言进谏的官员,安插了大批亲信。他的兄弟赵成,封为中车府令;女婿阎乐,当上了咸阳县令。为了堵塞群议,防止二世与其他人接触,进一步把他控制于股掌间,赵高又编造谎言说:“天子之所以尊贵,就在于要随时保持自己的威仪,使人只闻其声,不见其形。陛下年纪还轻,如果在众臣面前不经意地暴露了弱点,恐为天下人耻笑。故陛下不如居内朝处理政事,由微臣等人一旁辅佐。这样,人人都会称颂皇上的圣明。”昏庸无知的胡亥乐得把朝野大事交给赵高代理,于是不再上朝,一味寻欢作乐,决断之权大部落到了赵高的手中。随着权力的扩大,赵高的野心也不断地膨胀。他不再满足于只做一名郎中令,而将眼光转向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位。因此,除掉李斯在他的心目中显得日益迫切了。
胡亥既死,赵高欣喜若狂,匆匆赶到现场,摘下了胡亥身上的玉玺佩上,大步走上殿去,准备宣布登基。但是文武百官皆低头不从,以无声的反抗粉碎了他的皇帝梦。无奈将玉玺传给了扶苏的长子(关于其身份,后有详细介绍)子婴。由于秦的力量已大为削弱,子婴只得取消帝号,复称秦王。 子婴明白了罪恶累累的赵高,决不会放过自己,充其量也是个短命傀儡帝王而已。此时,秦朝业已大厦将倾,毫无挽救可能,况且,赵高正在与造反的队伍联络,企图献秦朝而自保。不如先动手杀了这个罄竹难书的奸贼。
子婴无力挽救内忧外患的秦王朝,在国之将亡时,宁亡国于刘邦,也不拱手让奸贼赵高篡权,采取断然措施,铲除罪不容诛的赵高,确实是亡国之君的惊天绝笔,让后世的儿皇帝、傀儡皇帝们汗颜。
我觉得,我们首先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这个人是谁,也就是秦王子婴到底是个什么来历。在后秦始皇时代,秦王子婴是个非常特殊的人,这个人的特殊呢?就听我刚才说的这四个字,秦王子婴,大家仔细想一想就有问题。第一,秦王。秦始皇当上皇帝以后,已经把秦王改成叫始皇帝,然后下面是秦二世,这个时候怎么又出来一个秦王呢?这是一个再一个,子婴。这个人我们前面几乎没有讲过,只在杀蒙恬、杀蒙毅的时候,子婴出现过一次,劝谏秦二世。
我们先说第一个问题,赵高把秦二世杀掉以后,其实赵高这个时候自己想做皇帝的,但是赵高看见大臣们都沉默,这个大臣们无言的反抗,让赵高感到心虚,所以他上那个大殿他都感觉汶川地震一样,地动山摇,椅子都坐不住,心虚到极点了,所以他不敢当皇帝了。 他选来选去,选了一个人,但是他先立了规矩,他说过去秦始皇那个时代,不但拥有关中之地,而且拥有整个天下,那个时代叫做皇帝。现在不同了,现在秦国只有关中这一块,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已经被重新立国的六国所占领了。那就是秦国的土地,已经大面积的缩水了。既然土地面积缩水了,那这个皇帝就不能叫了,咱们还恢复原来的说法,叫秦王,这就是秦王的来历。
另外《史记》的《六国年表》记载,他是秦二世的哥哥,三种说法。其中以秦二世的侄子这个说法最流行。大多数人都用这个说法,而且说这个侄子不是别人,说他是被杀死的公子扶苏的儿子。这样以来,子婴的身份《史记》司马迁的记载三种说法。那么哪一种是比较正确的呢? 我们先说一说那个最流行的,就是秦二世他哥哥的儿子,也就是秦二世的侄子。秦二世侄子这个说法能不能成立?这个说法有两点有问题: 第一,年龄不符。因为他要是扶苏的儿子的话,我们可以算一算他有多大年纪。秦始皇是49岁,49周岁,50虚岁死的,我们就按50岁算。秦始皇50岁死,秦始皇多大生扶苏呢?生他的皇长子扶苏呢?历史没有记载,我们推算一下,就按17岁生儿子来算。那么17岁生儿子,那么就得16岁结婚啊,这个就差不多是够早的了,16岁结婚,而且17岁就生了扶苏了。
这是最大的年龄了。假如说他是扶苏的儿子的话,就是秦二世的侄子的话,他只能是在秦二世被杀的时候他19岁。但是史书明确记载,子婴在刺杀赵高之前,和他的两个儿子在一块儿密谋,他和他两个儿子商量,商量好以后,把赵高杀了。你想想,他多大呢?他19岁。 他19岁,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商量?他19岁我们也按他17岁生儿子,他儿子多大呢?两岁,两个儿子,都算双胞胎,和他两个两岁的双胞胎儿子商量,怎么把赵高给做掉,这能成立吗?说不过去,年龄不符。因为史书明确记载,子婴杀赵高的时候,是和他两个儿子在一块儿密谋的,你要这样一算,秦二世侄子这个说法不成立。
另一个说法呢?说他是秦二世的哥哥,这话也不可靠。虽然是《史记?六国年表》明确记载的,它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何以苟活?就是他怎么能活下来,我们知道秦二世当了皇帝以后,他把他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视为政治对手,都杀了,杀光了。为什么子婴能活下来啊?这是第一点,活不下来的。 第二点,史书还记载,当秦二世要杀蒙恬、蒙毅的时候,子婴是挺身而出,劝秦二世不能杀,而且劝的话说得非常重。子婴怎么说呢?他说你现在要杀蒙恬、蒙毅,就像赵国的亡国之君赵迁,杀那个大将李牧;就像齐国的亡国之君田建,他杀他的忠臣,你想想,把秦二世比作亡国之君,他要是秦二世的哥哥,他不被杀已经是万幸了,他还敢说这样的话?而且说完之后,秦二世不予计较,没有追究责任。这个话绝不可能是秦二世的哥哥说出来的。 那反过来也证明,这个人在秦二世的关系上是有特殊身份的一个人,他不可能是秦二世的哥哥,他要是他哥哥,要么被杀,要么小心谨慎的一句话都不敢讲,怎么敢说这么重的话?不可能。
第一,年龄相符。他是秦始皇的弟弟。秦始皇是50岁死的,他弟弟多大?至少40多吧?那么40多他的儿子多大?那差不多也是20多岁,他和儿子们商量杀赵高,这年龄上说得过去。 第二点,身份相符。他向秦二世进谏的时候,话说的那么重,秦二世不计较他,为什么呢?很简单啊,这是他叔叔,他既然是秦始皇的弟弟,那就是秦二世的叔叔,他的身份在那儿放着呢,话说的再重,毕竟是他叔呢,他不敢轻易对他叔叔怎么样,这是第一。再一个,秦国的国君继承制,只有秦武王,爱举重的秦武王,他死的时候因为太年轻没有儿子,选了他一个兄弟继位。 历来都是父死子继,弟弟是不能继承君位的。秦始皇的弟弟由于不能继承君位,所以秦始皇的弟弟最没有顾忌,因为我的身份不能当官,不能当国君,所以我不怕。你要是有可能当,那秦二世就盯上你了,就惦记上你了,那就麻烦了。因为你不能继承君位,那你就没有这种对秦二世的威胁了,所以说话就很随便了。他说你杀蒙恬、蒙毅,那就像赵国的亡国之君杀李牧一样,话说的再重,秦二世觉得没有威胁,因为他不能继承君位。所以我觉得,是他弟弟的可能性第二点的身份相符。
那剩下来就是第三个问题,子婴怎么把赵高给杀了呢?赵高可是只杀别人从来不被别人所杀的人啊?子婴怎么杀的他呢?这过程其实既简单也复杂。 说简单可以这样讲,就是赵高在秦二世死了以后,自己想当皇帝但是又不敢当,他就选了秦始皇的弟弟子婴继位,而且把皇帝的帽子成秦王,然后叫子婴到一个宫中斋戒五天,斋戒五天以后,然后到祖庙中间,去接受皇帝的玉玺,来正式继位。然后子婴就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到那个宫中去斋戒了宫。到了宫中以后,这个子婴就在琢磨这件事了,他跟他的两个儿子商量,还有一个宦官,叫韩谈,他说赵高杀秦二世,本来是自己要当皇帝的,但是又不敢当,不敢的原因是怕大臣们杀了他,所以他现在立我,这完全是一个权宜之计。他叫我到祖庙中间去接收那个玉玺,那就意味着到祖庙里他会杀了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