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涌入长春,随身携带的不只有武器,还有碎花阳伞、和服、铁板烧以及神社和寺院。 东本愿寺本院:东本愿寺为佛教净土宗大谷派总寺院,位于京都下京区。为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把原来的本愿寺一分为二而建立。 1937年,这座东本愿寺就在长春建设完成,长春东本愿寺“满洲”别院旧址,是日本京都东本愿寺的下院,信奉佛教净土真宗。旧址由“伪满洲国”总务厅设计,日本公司施工,1936年5月动工,1937年竣工,造价21万元。 位于长春人民大街与北安路交会处西北,原二实验中学院内,老市政府北门马路对过。 东本愿寺最初在东北的落脚点,就设在他们自认为是“自己地盘”的关东州,上世纪的前十年,东西本愿寺先后在旅顺和大连修建了本愿寺。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作为“首都新京”,当然要建相应的寺庙。 作为日本侵华时期建设的宗教建筑,东本愿寺有着重要的文物价值,1985年被定为长春市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以后,东本愿寺先后由长春市直机关幼儿园、六一小学、实验中学、第二实验中学等单位使用。后来,第二实验中学在此寺庙南边建起了新的教学楼,这座寺庙的大殿成为学校的图书馆及阅览室,附殿曾作为体育教研组的办公室。 旧址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局部以木构件装饰,地上一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590平方米。 自2014年上半年以来,一家房地产公司欲在遗迹旧址建售楼处,破坏遗迹的行为受到长春市民的强烈反对,后违章建筑开始拆除。 这种被很多人称为“日本风格”的建筑,却是源于中国的大唐,那时的中国大唐几乎一切的东西都是日本学习的目标。日本京都的规划建设,几乎就是大唐长安(现西安)的翻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