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蕴章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011-者-笔法】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11 ![]()
![]()
![]()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每日一题:笔法 接下来我们讲讲笔法问题。 ㈠中锋与偏锋:中锋运笔是用笔大法,赵孟頫曾在《兰亭十三跋》说:“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大意是,一个字的结构问题因时代不同可以有所变化,用笔的方法不应改变。规律不可改变。用笔的关键不可改变,即“中锋用笔”。中锋运笔是书法的核心。中锋运笔就是“常令笔尖画中行”,中锋运笔“如锥划沙”。运笔务以中锋为主,偏锋为辅。“正锋取骨,偏锋取妍”。失去骨力即失法度。 “八面出锋”讲究用笔的灵活性。 ㈡藏锋与露锋:它与书体、字形和风格有关系,但藏锋与露锋是相辅相成的,不是绝然分开的。王羲之系列的书体多是以露锋为主,颜真卿、柳公权和魏碑多是以藏锋为主;小字以露锋为主,大字以藏锋为主;有的人喜欢以露锋为主,有的人则喜欢以藏锋为主,大致如此。欧阳询以露锋为主,兼使藏锋。收锋即藏锋。都用露锋则显得削薄,不扎实。 ㈢方笔与圆笔:一般来讲,楷书多方笔,行草多圆笔。宋代姜夔说“真贵方,草贵圆”。方笔为了庄重,圆笔是为了快速。楷行草要方圆兼施。行草书中方圆兼施达到完美、最高境界的唯属王羲之。 每日一字:者(长撇是主笔) 楷书结体点画横画竖下笔,竖画横下笔;一撇是主笔,不可太弯也不可太正,要恰到好处。日与其上的一撇要相连;要注意横竖向的几个等分。行书有两种写法,草书大致也有两种写法。注意不要与“去”字的草书相混淆。 【构造】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架起的木柴,下边从火,小点象征火星,会燎柴之意,表示燃烧。金文上边木柴稍讹,下边火讹为甘。篆文整齐化,讹为从 【本义】《说文·白部》:“者,别事词也。从白, 【演变】者,本义指燃烧,引申为明显。后借为①特指代词,用在动词、形容词、词组或句子后,称代需要重述的人、事、物、时间、处所、原因、数量等,不单用:使天下欲仕~皆欲立于王之朝|不胜而王,不败而亡~,自古及今,未尝有也|高~抑之,下~举之|今~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皆往昔未至~|吾妻之美我~,私我也|此数四~,用兵之患也。又虚化为②助词,用在句中表提顿、假设或用在句末表决断、祈使:北山愚公~年且九十|所不与舅氏同心~,犹如白水|人之疾病,希(稀)有不由风湿与饮食~|叔叔去取行李,路上小心在意~。又用作③指示代词,早期写作“者”,后来写作“这”:青嶂~边来已熟,红尘那畔去应疏|那边走,~边走,莫厌金杯酒|细想从来,断肠处,不与~番同。“者”为假借义所专用,燃烧之义,便另用“箸”来表示了。后又写作“著”,演变为如今的“着”。别事词之义则另加义符“言”写作“诸”来表示。 【组字】者,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老部。凡从者取义的字皆与燃烧、明显或别事词等义有关。 资料主要来源: 者 zhě,造字本义未详。一说金文上边象楮木形,下边的口或曰为装饰笔画,是“楮”的本字。隶定为“者”。假借为助词(表示某些人或事物、语气停顿、希望或命令的语气等)、代词(相当于“这”,多见于早期白话)。 【辨析】以“者”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zhě:锗、赭∣shē:奢∣zhū:猪、诸∣zhǔ:煮、渚、褚∣zhù:著、箸、翥∣chǔ:楮∣shǔ:暑、署∣dū:都∣dǔ:堵、赌、睹∣tú:屠∣xù:绪∣dōu:都。
《说文》:“者,别事词也。”许慎所言并非“者”的本义,而是假借义。其本义应是“槠”,一种树名。后世多用其假借义,主要作代词用,如许慎说的“别事词”,也就是说,或指人,或指事,或指物,或指时,等等,如《商君书·去强》:“治国能使贫者富。”“者”字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能组成“者”字词组,这种词组可译为“……
的”、“…… 的人(事、物)”,如《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另外,“者”字还可以作语气词,如《史记·晋世家》:“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 ——(左民安《细说汉字》) ——(陈政《字源谈趣》) 【011-者-笔法】 http://ent.enorth.com.cn/system/2006/05/18/001307984.shtml
(北方网) |
|
来自: MAY的学习簿 > 《田蕴章《每日一题 每日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