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年度总结:财富·自由·我

 妖城主 2018-01-02



最近,给自己放了两周的假期,去了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发发呆,一舒服很多事情就放下了,人感觉轻松得都要漂浮了起来,惬意。


休假回来,回顾这一年的点点滴滴,很感慨。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几乎每三个月人生的版图就发生一次重大的变化。


第一个季度里,我完成辞职的申请;第二季度里,借着辞职办手续的闲散时光,给自己放了大假;第三个季度里,我奔赴上海,开始尝试熟悉这个城市;第四个季度里,我遇到了两位非常好的老师,开始了自我人格的内在梳理和重组重建。


这一年的成长,远远超过过去7年职场生涯,是一次巨大的生命蜕变。


我需要深深地感谢自己,在这个充满着无限诱惑与强大影响力的时代,在巨大恐惧迷茫和自我质疑下,依然保持着积极向上无限热爱生命的初衷,我也依然笃信着自己可以开天辟地过上如愿的生活,信念带着我披荆斩棘,受伤也无妨,流血也不怕,我还是要向前走着。


走着走着,很多东西都是水到渠成的出现了。


回到这次总结最核心的东西,那就是全年投资梳理。我想分成两个部分,先把我的100万实验账户的第四次复盘做完,然后开始全年投资体系的总结。


01


先说明我对收益率的计算方式,无论是我的实验账户,还是其他主账户和打新账户,资金建仓都是逐批次的,如果用内部收益率IRR的方式来计算,太麻烦。


我想着,反正我只为自己的钱负责,也不需要跟别人竞争求排名,赚到钱就行,那么就用绝对收益率的方式来计算,就是类似基金净值的计算方式。


比如我实验账户100万本金,我就设定净值为1,资金年初介入的,年末计算下总市值,对照年初本金,会算出新的净值。至于持有好几年的主账户呢,也是按照基金净值的模式,算出总市值,然后加减乘除得到最新净值。


在收益这事情上,我一直是觉得年化10-15%就足够了,如果哪一年收益比较好的话,权当是未来补贴现在的,没什么好得意。投资这东西,跑快未必有用,每年都能好好活着,每年尽量不让本金亏损,有10%-15%的稳定增长,就是最好的事情了。


02


先看100万实验账户的年终复盘。


这个实验账户是我跟自己玩的一个赌局,最初的想法都写在《我的100万实验账户》系列文章中,可以直接戳标题看细节,这里就不赘述了:


1、《我的100万实验账户(一)》

2、《我的100万实验账户(二)》

3、《我的100万实验账户(三)》


前半年的持仓过程波澜不惊,到了9-11月初,账户市值猛涨,最好的时候近200万。


但11月14日开始,大盘从3450点开始跳水,随后剧烈下滑到3254点,我所持有的大蓝筹大幅回撤,差不多都有15%左右。同时,腾讯和内房股也配合表演高台跳水,回撤更可怕,尤其是融创中国,从43.55一路下跌到27.3元,回撤了37.31%才止住跌了。


在12月最后两周中,这种持续下跌的颓势得到了扭转,持仓股票开始温和上涨,比如碧桂园、万科A、美的电器还创了下新高,腾讯也重上400港币高地。


此外,今年自己中新股5次,实验账户中奖了3次,开板卖出后,总共获利7万多。


总体而言,从年初到年底,满打满算10个月吧,100万本金增长为183万,净值为1.83。


上图表更清晰:



为了方便,港币兑换人民币按照0.85计算,实验账户市值是182.2万元,算上账户里零碎的现金,毛估估就183万元。按照我自定的收益率计算标准,算是83%的收益率吧。


虽然说所有股票都从今年高点回落,有些回落还不少,但是股票本身的价值依然在,我不会交筹码的,继续持有中。


对了,从11月到年底期间,我做了一次账户调整,在融创因为配股而导致大跌的时候,我果断以17.05元的价格卖出了这个账户里的兴业银行(主账户还有少量兴业银行没有卖出),再以31.5港币的均价买入3000股融创中国。


调整理由也简单,从价值成长的角度看,我会认为融创中国在2018年的表现好于兴业银行,确定性更强,成长性更高。


03


现在从实盘账户回到今年的整个投资总结。


狭义上看投资,是拿着手里的闲置资金去买股票、基金、债券、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这里就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一是这些钱背后的投资行为需要尽可能地稳健,不能出现剧烈波动,在不定期的月份中大幅回撤甚至亏损本金。要保证“稳健”二字,所需要的就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成熟投资理念和投资体系。


二是纳入投资领域的闲置资金体量要足够大,少量的本金或许可以带来翻倍甚至翻几倍的上涨,投资收益绝对值却是少的。本金多,可以让投资更多地从稳健安全性角度出发,即便是10%或者20%的收益所带来的盈利,都能远远超过小本金好几倍带来的盈利。


所以2017年整个投资思路就非常明确,不断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不断把重心放到挣钱上来增加投资的本金。


这一年开源的模式跟2016年差不多,课程、书稿、媒体约稿、线上线下商业合作,在2017年和朋友做了实业上的尝试,有定期分红。此外,还有个很大的惊喜,我早些年借父母渠道投资的项目今年竟然有110%的分红,真让人感慨,距离上一次分红,都过去了3年了。


我是觉得,当投资本金到了让人心安的数值,投资体系比较稳妥了,开源这个部分可以慢慢收缩,将那些自己主动投入大量时间的工作放下,转而寻找那些不需要主动参与但可以从中获得被动收入的工作,比如房租收入、分红收入、书稿收入(不过卖书持续拿稿费的周期持续2-3年已经算非常好了),哪怕少点收入也值得。


多节约出来的时间更多投入到“投资”这件事情上,丰厚本金创造财富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带来的回报也足以保障舒适的生活了。时间,这时候才能够真正意义属于自己。


04


今年,开源为我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储备,我在资金分配上就更加的从容。


到2017年年底,股票市值占比为50%,基金定投占比为20%,固定收益类产品(包含P2P和黄金)占比15%,应急资金15%。


应急资金提供两个功能:


一半资金就用作应急事件;另一半资金则是基金定投和股票加仓的蓄水池,一旦出现很好的投资机会,直接进行投资。日常生活中有持续多的闲钱入账时,我也先放在应急资金板块,想好了下一步投资渠道,再动手。


应急资金日常购买的产品是B类货币基金,收益要略高于普通货币基金,也高于全年逆回购的收益。此外我还有5.5%年化的活期账户,也是应急资金的备用渠道。


固定收益类产品这块,大部分钱是放在自己非常熟悉的几家P2P平台,短期+中长期搭配起来,保证每1-2个月会有一笔资金回款,这样可以参与更多的加息活动。少部分钱是放在城商行性价比高的理财产品上。今年债市没有怎么配置。


基金这块没有太多的变化,蛋卷策略组合、指数基金一直定投,年初还增加了景顺长城沪深300和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雪球嘉年华的活动现场见到景顺长城的当家人,不得不感慨下,真的是人帅声音好听气质爆表业绩牛逼啊。


8月份开启了华宝油气、中证医药卫生、环保的定投,那时候它们跌倒亲妈都不认的时候,开始定投,本想着在低位多攒点筹码,结果让人非常生气,华宝油气一路飙升。阿牛定投中孙悟空策略也加入定投大家族中。


基金定投在我的整个投资体系中所起到的作用有两个:


一是它波动小,如果我真的在股市出现问题,它能够起到心理上的缓冲,同时也能是一种强制储蓄的好方式;


二是它是非常重要的观察仓,我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牛熊市来观察基金定投最终收益,一轮牛熊市结束后,我会有得到真切的总结,帮助我在下一个牛熊市来临的时候,在资金量越来越大的时候,有更好的投资策略。


05


小细节说完,现在重点说股票。


相对于我的实验账户,主账户(包括打新账户)中的资金量要大很多,持有的股票数量是12只,除了实验账户中的10只外,还有兴业银行和金风科技。中了2次新股,明显不如实验账户运气好。


整理下就是:A股7只,港股5只。


今年在股票上最大的进步就是懂得“从分散到集中”,不再是傻不拉唧的到处都买一点。在年初的时候,我持有的A股和港股总数近30只,此外我还短期交易过10只左右的股票,我把自己的交易记录理了下:


目前一直在账户的股票是12只:


中国平安、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美的电器、格力电器、万科A、金风科技、融创中国、碧桂园、中国恒大、腾讯和周黑鸭。


其他抄作业短期持有又卖出的股票,和为了加仓龙头股票而卖出的股票达到了20只,看看我的瞎折腾经历:


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雅戈尔、中国建筑、新华医疗、京东方A、招商蛇口、金螳螂、长城汽车、长安汽车、阿里健康、复星国际、中国金茂、IGG、绿城中国、银行B、房地产B、证券B等等,如果还有漏网之鱼,那就当遗漏吧。


一统计都是辛酸泪,手续费都是血汗钱啊,好在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并不算长,想明白了就开始行动调仓,挽救了不少的收益率,也极大地优化了我的持仓结构(当然明年还需要继续优化持仓结构)。


目前主账户+实验账户+打新账户综合算起来,结构是:


房地产股票占比51%,股票是融创、万科、碧桂园和恒大;

银行和保险占比24%,股票是招商、中国平安和兴业;

电器占比11%,股票是美的和格力;

中国互联网占比10%,股票是腾讯;

其他占比4%,股票是周黑鸭和金风科技。


事实证明调整是非常正确且及时的,实验账户今年收益是83%,主账户里A股的成本远低于实验账户,港股账户的成本差不多持平,因此整体收益高一些。


不过我也知道,收益不重要,今天开始就一切归零了。但是2017年整个调整,对我思维上的启发是非常大的。


1、在钱生钱的阶段,本金非常重要的,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稳健的收益率也能带来很大的绝对值。而且本金大,真的能带来巨大的安全感。


2、投资思路开始从“各行业分散抓阄瞎买一通”往“集中持股,精选优质龙头企业”上转变,正如我在雪球嘉年华上分享的思路一样,这个时代“强者恒强”,自然龙头应当享受更多的溢价。


3、在分析龙头企业上,开始学着理解“什么是好的商业模式”,这也是方丈一直在雪球上提到的“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观点。只有好的商业模式才能够让一家企业活得更加长久,挣更多的业务模式的钱。投资股票,本质就是买股权,股权的背后就是这家公司的生命力周期,商业模式决定了生命力周期。


4、低估值、确定性和成长性,这三个要素里,过去的我一直受到低估值流派的影响,觉得只要便宜,哪怕不涨也不会亏。但今年我开始转变这个想法,低估值并不是投资股票的初衷,如果是成长性不行的公司即便处在低估值的价位,买入也毫无意义。我所要考虑的是寻找有成长空间的好公司,在它们股价处在低估的时候买入。


这就好像,过去的我还深陷在“找到格雷厄姆烟蒂股票”的状态,但现在开始懂得费雪寻找成长股的价值了。


5、忘掉买入的成本价,如果一直拿那个当作权衡指标的话,我很可能错过无数次好的加仓机会。我不能把视角放在过去,因为公司是活的,是在不断成长的,很可能在2014年的时候,他的内生价值是A,但到了2017年,业务更全面,盈利模式更多后,它的内生价值已经到了A+了,我所设定的买入成本肯定也会随之提高。


还有一种可能,一家公司在过去小市值的时候并没有投资价值,业务模式和盈利都糟糕,那时候即便股价便宜,但对于投资来说也是“贵”的,但几年后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处在风口期的公司业务模式和盈利通道都打开了,转型成功,即便股价贵了不少,但对投资而言很可能是“便宜”的。


因此权衡要不要在某个价格买入这家公司,需要建立在对这家公司全面了解,搞清楚它在未来几年的现金流状态,倒推出当前的股价是低估还是合理,亦或者高估。用水晶苍蝇拍老师书里的方式来表达就是“DCF三要素”。


我在这段时间里也非常认真地思考过自己投资上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上,我总结了几条:


1、对人性有比较深的了解,不太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能够做到一定程度上的逆市操作;


2、没有太大的贪心,不太会受到所谓加杠杆赚大钱的诱惑,不会在投资上上杠杆,不会用爹妈的钱投资,不会代客理财追求认同感,并且我对收益率的追求不那么高,我就容易在市场波动的时候保持好的心态,长期持有那些非常优质的公司;


3、我所有的投资资金都是闲钱,即便三五年困在股市,都不会对生活有任何影响;


4、抄作业的眼光还不错,懂识别真正的高手。


劣势上也比较明显,我有投资体系,却对于公司基本面的分析匮乏,如果用1-10的级别来衡量一个人看懂公司的能力,我估计就在3的级别。这是非常大的硬伤。


过去我能够在5年的投资过程中赚了不少钱,要归功于我入市的时间非常好,并且13-14年,16年-17年年初,两个市场低迷的重要节点上,我都能够拿出一大笔投资的闲钱,踩中了时机,同时准备好了本金,帮助我快速地实现了初级财富自由,让我真真切切可以不为工资而去上班。


但是,人不能把运气当作实力,要尽可能多的减少这种运气的影响,做更多确定性高的事情,读懂公司是我未来2-3年必须要俯下身子做好的事情,我的志向可不是一直停留在浅层的小白理财,应该探入到更深的领域。


06


2017年辞职是有勇气的,开源是成功的,投资的收益是巨大,好像从2010年开始的7年努力,都是为了等待2017年的水到渠成,继而让我实现刚入职场时候的梦想——过自己想过的人生。


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呢。嗯,今年没有什么详细且计划性的想法,就是简单的一点:


在2017年的尾声,我和我的老师通过反复多次的沟通,解决了“我是谁”的问题。那么面对2018年,我希望自己可以带着这个重组重生的自我价值观,真正体验下知行合一,用我的能力去践行我内心最大的渴望,把“我要去哪里”的问题解决掉。


2018年,祝大家都幸福如意!


PS:今天的歌送给所有朋友们,祝你们都能够在2018年疯狂为自己生活一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