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启富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

 蓝天之上之天蓝 2018-01-02

吴启富教授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业学会主任委员,从事中医、西医临床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等病的治疗上有独到的见解。本文就吴启富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AS的经验作简要介绍。 

1 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1.1 对该病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AS属于中医肾痹、骨痹的范畴,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均作了详细的阐述,对其本质的认识也基本一致。病因以肾虚督空为主,风、寒、湿外邪为其诱发因素。正虚邪恋,久病不愈,则虚虚实实,致肝肾气血进一步耗伤,邪气更易入侵,加重疾病,形成恶性循环。真气耗损,血脉鼓动无力,加之内外寒邪作用,易导致瘀血;饮食、情志所伤、过劳,致痰热内生。内外风、寒、湿、热、瘀、痰兼具,使疾病更加复杂化。吴启富教授认为,初期以内虚为主,邪实为辅,因而起病隐匿;而随着疾病的发展,内外合邪,则转变为以邪实为主,内虚为辅。邪气不去,则病势缠绵难解。 

1.2 对该病西医病因病理认识 AS为血清阴性、慢性、进行性脊柱关节病。病变几乎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各个小关节,并常出现椎间盘纤维环及相关韧带的钙化,晚期则可发生骨性强直。AS的发病率为0.10%~0.20%[1],男女比例约为101。AS的病因还不清楚,目前认为是一种在遗传易感性基础上由环境诱发的疾病。这和中医病机论有相通之处。HLA-B27是目前研究得最多的AS相关基因,早在20世纪70年代,Sch lo sstein等[2]就发现了该基因和AS的高度相关性。研究证实,AS的HLA-B27阳性率达到90%以上。已有报道TNF-α基因启动子T突变点基因[3]、IL-1α、IL-1β、IL-23R、ERAP1 (endoplasmic reticulum aminopeptidase 1)[4-6]可能是AS新的易感基因。此外,肠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结核感染及局部感染可能和AS也有一定的关系。环境因素对AS的发病也有很大影响。研究表明,长期处于潮湿、阴冷的环境容易发病[7]。另外,外伤、长期保持固定姿势、内分泌失调、代谢障碍以及变态反应等也和AS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联。吴启富教授既承继中医的传统疗法,又及时了解国内外治疗该病的最新理论,在临床治疗上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2 AS 综合治疗 

2.1 经方应用举隅 

2.1.1 桂枝汤 出自《伤寒论》。组成:桂枝9 g、芍药9 g、炙甘草6 g、生姜9 g、大枣4枚。水煎,分2次温服,服后片刻,饮1小碗开水,使其微微汗出。 

原方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临床上多用于素体虚弱,腠理疏松,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留驻于经络、肌肉、关节而成痹者。其功效在于温经通络、散寒除湿。临床上,吴启富教授多和羌活、秦艽、川芎、海风藤、桑枝、乳香、干姜等随证加减治疗寒湿痹证。寒邪偏重者,加细辛、川乌;湿邪明显、有关节肿胀者,加茯苓、泽泻、薏苡仁;血瘀明显者,加桃仁、红花、丹参。 

【验案】 患者,男,32岁,因腰骶部疼痛3年就诊。主诉: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冷痛,夜晚加重,晨起翻身困难,双足行走时刺痛;平素易感冒,恶冷;手足酸胀冷痛,全身无力;舌质黯,苔白微腻,脉沉涩。经查血沉、C-反应蛋白均高于正常。 

  吴启富教授认为此当属寒湿痹阻、气血瘀滞。风寒湿邪内侵,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腰骶、手足冷痛;双足刺痛、舌质黯、脉沉涩为内有瘀血的表现;苔白微腻为有寒湿。予以桂枝汤加减:桂枝30 g、酒白芍30 g、桃仁15 g、红花15 g、鸡血藤30 g、丹参30 g、羌活15 g、独活15 g、北细辛15 g、川乌30 g、茯苓15 g、泽泻15 g、薏苡仁30 g、炙甘草15 g。川乌先煎30~60 min,再纳诸药同煎。每天3次,1次1剂,连服7剂。复诊,腰部、手足冷痛明显好转,但双足行走时仍刺痛;舌质瘀斑未尽,苔白。仍投以前方,去茯苓、泽泻,加穿山甲10 g、川牛膝30 g。连服1个月后诸痛大减,晨僵消失,血沉、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配合他药综合治疗,数月后症状自除。 

2.1.2 六味地黄丸 出自《小儿药证直诀》。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原方用于肝肾阴虚证。临床亦常用于治疗AS肝肾阴虚证型,表现为腰骶部、脊背、颈部、髋部酸痛或疼痛、喜按喜揉,或见关节强直变形、屈伸不利,或四肢酸软无力、肌肉萎缩,伴有肝肾阴虚全身症状。常与虎潜丸随证加减。关节痛明显,日轻夜重,舌质黯有瘀斑者,加鸡血藤、桃仁;阴虚火旺者,加青蒿、丹皮、天花粉;伴有阳虚者,加狗脊、桑寄生、肉桂等。 

【验案】 患者,男,40岁,因颈腰部疼痛10年、活动受限3年就诊。患者有10年病史,由于未能接受正规治疗,渐至颈腰部强直,活动受限,长期疲乏无力,腰腿酸软作痛,盗汗,口干;舌红少苔,脉沉细。经查,血沉、C-反应蛋白均正常。 

吴启富教授认为此为典型的肝肾阴虚,治当调补肝肾。投以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30 g、山茱萸15 g、干山药30 g、泽泻15 g、牡丹皮30 g、白茯苓30 g、黄花蒿60 g 、盐黄柏15 g、盐知母15 g、怀牛膝30 g、陈皮15 g、锁阳10 g、干姜5 g、全虫15 g、蜈蚣2条。纳诸药文火同煎30 min。每天1剂,1剂3次,连服7剂。复诊,腰腿酸痛有所缓解,但仍口干,盗汗,伴有失眠。仍在前方的基础上加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天花粉30 g、龟板30 g,重用白芍60 g,去蜈蚣、全虫。连服半个月后腰痛大减,盗汗次数减少。配合他药综合治疗,3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     2.1.3 乌头汤 出自《金匮要略》。组成:麻黄、乌头、芍药、甘草,以水3 L,煮取1 L,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原方用于治脚部疼痛、不可屈伸。方中麻黄通阳开痹, 乌头驱寒逐湿; 芍药、甘草开血痹以通经脉,使阴阳宣通而气血畅行。黄芪补虚实卫以制麻黄发汗太过。诸药共使风、寒、湿邪随微微汗出而解,达到邪去脉通而正不伤。吴启富教授多用于AS痛痹证型,表现为腰、髋、膝等关节疼痛不移,关节转侧屈伸不利,皮色不红,寒象比较明显者。寒重者,加制附片;痛剧者,加全虫、桂枝、乳香、没药;关节肿胀怕冷夹痰者,加白芥子、五加皮;腰部冷痛者,加熟附子、金樱子、杜仲;寒凝气滞严重者,可加血竭;关节肿大变形、顽固疼痛者,可加乌梢蛇、甲珠。 

【验案】 患者,男,17岁,因腰痛右膝肿痛3个月就诊。自述冬寒之季乘坐摩托车返家之后即觉右膝冷痛、皮肤不烫,继而关节肿大,伴有双侧臀部隐痛,遇冷加重。经查HLA-B27阳性,血沉、C-反应蛋白均高于正常,骨盆平片示双骶髂关节轻度炎性改变;舌淡,苔白滑,脉沉细弦。 

吴启富教授认为此当属寒邪入络、血脉痹阻之痛痹,治宜温经散寒通络、活血化瘀止痛。以乌头汤加减:麻黄10 g、川乌粉30 g、白芍15 g、炙甘草15 g、附片粉30 g、北细辛9 g、全虫15 g、乌梢蛇30 g、桂枝15 g、乳没10 g、甲珠10 g、川牛膝9 g。其中附片粉、川乌粉经附片、川乌久煮提取而得,可直接纳诸药同煎。5剂后右膝痛大减,肿胀有所消失,因伴口干,遂于原方加入葛根30 g。再服10剂后,患者臀部疼痛消失,右膝虽仍有轻度肿胀,但冷痛显著缓解,活动自如,行走不受限;舌淡,苔薄滑,脉沉细。配合他药服用半年后诸症消失,血沉、C-反应蛋白均恢复正常。 

吴启富教授认为,经方普、简、廉、效,药味少而作用专,可以灵活加减,在AS的治疗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他历来重视经方的临床应用。这里只列举一二,更多已在其相关著作中有详细阐述。

2.2 辨证用药特点 

2.2.1 常用药 常选用肝肾经性平而力专之品以祛风除湿,如独活、秦艽、木瓜、虎杖、络石藤、徐长卿、桑枝、桑寄生、五加皮、蚕沙、海风藤、伸筋草、千斤拔、萆�等。AS发展到中后期,疼痛甚而往往兼夹明显的脉络瘀阻征象,可酌情予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品,如鸡血藤、桃仁、红花、川芎、川牛膝、乳香、没药、延胡索,即便瘀血征不明显,也可以应用。腰背强直、僵硬、转侧屈伸不利者,可适当选用虫类搜风剔络之品,如全蝎、蜈蚣等;肝肾不足者,可加用杜仲、怀牛膝、续断、寄生;肝肾阴虚者,多用黄芩、地骨皮、银柴胡、鳖甲、知母、丹皮、白芍;火旺者,加青蒿、天花粉;伴有阳虚者,加用狗脊、桑寄生、肉桂;肌肉萎缩者,加大黄芪用量,并用党参、白术、当归、淫羊藿;湿热甚者,常用黄柏、苍术、薏苡仁、防己;湿热甚同时肿胀明显者,加茯苓、泽泻;纳差者,加大木瓜用量,同时用健胃、行气调摄之品;便干者,加大白芍用量,同时予以滋阴生津、行气润肠之品。 

2.2.2 常用药对 壮元阳补督脉,生鹿角配杜仲;清热解毒凉血,以水牛角配赤芍;散外寒清里热,川乌配石膏;祛湿毒利关节,萆�配晚蚕沙;缓急舒筋,桑枝配木瓜;治顽痹开闭阻,以麝香配黄酒;补肝肾填精髓,用猪脊髓配熟地;益气调营卫,黄芪配五加皮;疏涸阴破塞,用乌头配麻黄;行气活血化瘀,桃仁配红花或三七配丹参;祛风湿止痹痛,杜仲配川断或鸡血藤配威灵仙等。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2.3.1 早期诊断 AS起病隐匿,常表现为腰背部或骶部的隐痛,间歇发作,渐发展为持续性。腰背部晨间可有僵硬感,活动后可以缓解;还可表现为足跟痛等肌腱、韧带附骨点炎症。半数以上患者可有周围关节炎(以髋、膝、踝下肢大关节为多见,也可累及肩、腕);约1/4的患者发生急性虹膜炎。40岁以下男性有骶髂关节炎征象、HLA-B27阳性。由于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因此早期的影像学及血清检查对AS的确诊非常重要。近期新西兰一项研究发现,通过检查人俯卧位髋关节外展、外旋时有无骨盆带疼痛,可以判断其有是否AS。结果显示,AS患者与正常人的髋关节外展、外旋痛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检查俯卧位髋关节外展、外旋时骨盆带痛预测AS的敏感性达到80%以上[8]。 

2.3.2 早期治疗原则 AS早期,应及时给予抗炎和免疫抑制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目前依然是最早、最常用的一类药物,包括扶他林、莫比可、瑞力芬、乐松、萘普酮等,但长期使用这类药物会导致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包括胃黏膜糜烂、出血,甚至溃疡。环氧化酶-2特异性抑制剂如塞莱昔布、艾瑞昔布、伐地昔布等可以减少这些副反应而提高疗效(但是,环氧化酶-2在某些脏器如肾、子宫、精囊、脑等组织中,则是组成酶,对其的过分抑制又会导致新的副作用)。吴启富教授的经验是:尽量使用环氧化酶-2抑制剂;交替使用特异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如塞莱昔布)、倾向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如美洛昔康)等多种药物。如有外周关节炎,需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同时加用柳氮磺胺吡啶等慢作用药物,以抑制病情活动,防止病情进展。对于早期轻症,可单用其中一种;对于早期病情活动比较明显者,应予以联合用药。糖皮质激素不是AS的首选,根据新修订的EULAR/ASAS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建议,肌肉骨骼炎症可以局部激素注射,证据并不支持全身应用激素治疗中轴关节病变。早期中药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祛除邪气、固护脾胃。 

2.3.3 中期控制原则 AS中期,病情一般处于活动与静止期之间,此期患者的部分脊柱关节已出现骨赘,但是尚未完全骨化,为畸形和骨化的发展期。此时患者的主要症状为颈、背、腰、髋、膝、肩、胸锁关节、肋间神经、骶髂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伴轻度强直。此期主张联合用药,一般用甲氨蝶呤每周10 mg口服,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每次0.75 g,1天2次。甲氨蝶呤用量可从每周7.5 mg开始,每周递增2.5 mg,直到每周15 mg,同时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有条件的患者在联合治疗的同时,可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成人每次25 mg 皮下注射,每周2次,以控制病情,以后维持每次25 mg,1个月2次或1次,连续3~6个月。 临床上用益赛普治疗活动期AS比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似乎更易获得疗效。英夫利昔单抗(类克)、阿达木单抗是另外两种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但阿达木单抗比英夫利昔单抗有较低的免疫原性,较少引起自身免疫样综合征。     

2.3.4 晚期缓解原则 AS晚期,应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治疗目标。如果病情有活动迹象,应积极用药控制。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9,10],对患者过去一周内的疲乏、中轴及外周关节疼痛、晨僵和肌腱附着点痛情况进行评分, 如果低于4分,则病情处于静止期,应以非药物治疗为主。持久关节功能锻炼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好处。锻炼方法包括飞鱼式:俯卧,双手置于臀部,头胸尽力上仰;接地式: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尖尽力触地;扭腰式:立正,双手叉腰,反复向右或向左扭腰;反张式:仰卧,靠双手、双脚的力量将头、颈、臀部撑离床面[11]。上述动作反复练习,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关节功能。对于一些非功能位的下肢髋、膝、踝关节,可考虑手术治疗。在中医治疗上,应以补肝肾、强筋骨为治则。 

总之,AS的治疗,尽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中西医联合用药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的疗效,这点在一些临床试验中也得到证实;对患者的宣教和常规功能锻炼应该贯穿治疗的始终,患者应保持正确的姿势,定期做背部的伸展运动,睡较硬的床垫,尽量避免侧睡,戒烟及常做游泳锻炼等;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让其保持适当的期望值,以积极配合治疗。 

本文转载自http://www.tcmer.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