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学习PKG2 2016-01-10

1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1.1对该病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AS当属于中医肾痹、骨痹的范畴,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均作了详细的阐述,对其本质的认识也基本一致。病因以肾虚督空为主,而感受风、寒、湿外邪为其诱发因素。正虚邪恋,久病不愈,则虚虚实实,致肝肾气血进一步耗伤,邪气更易入侵,恶性循环,加重病情,真气耗损,血脉鼓动无力,加之内外寒邪作用,易导致肾虚血瘀;饮食、情致所伤、过劳等,亦致痰热内生。本病外有风、寒、湿、热夹杂,内有瘀、痰、虚、损兼具,使疾病更加复杂化。吴教授认为由于本病患者的异质性体质,初期以内虚为主,常因损伤、外邪入侵而诱发,起病隐匿。随着疾病病情的进展,内外合邪,则可表现以邪实为主。久之邪气不去,则病势缠绵难除,病因病机互为因果,终以肝肾精血亏虚证为多见。

1.2 对该病西医病因病理认识 AS为血清阴性慢性进行性脊柱关节病。病变几乎均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各个小关节,并常出现椎间盘纤维环及相关韧带的钙化,晚期则可发生骨性强直。AS的发病率约为0.1%~0.3%,男女比例约为10:1。AS的确切病因还不清楚,目前认为是在一种遗传易感基因的基础上加环境因素诱发的疾病。这和中医病机有相吻合之处。HLA-B27是目前研究得最多的AS相关基因。早在20世纪70年代,Schlo sstein等人就发现了该基因和AS的高度相关性。研究证实,AS的HLA-B27的阳性率达到90%以上。近年来有人报道了TNF-α基因启动子T突变点基因可能是AS新的易感基因。此外,肠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结核感染及局部感染可能和AS也有一定的关系。Uksila Jaakko等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环境因素对AS的发病也有很大影响。研究表明,长期处于潮湿、阴冷的环境容易发病。另外,外伤、长期保持固定姿势、内分泌失调、代谢障碍、以及变态反应等也和AS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联。 吴启富教授既承继中医的传统疗法,在临床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的同时,又随时了解国内外该病研究的前沿,在研究课题上,从开始的一方一药研究、临床疗效观察及临床与实验研究,逐步到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领域研究。为探索AS发病机制及寻求早期控制该病的方法,吴教授课题组采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制备了HLA-B27转基因鼠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2 AS的治疗

2.1 经方应用举偶

2.1.1 桂枝汤: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水煎,分二次温服,服后片刻,饮一小碗开水,使其微微汗出。
原方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临床上多用于素体虚弱,腠理疏松,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流驻于经络、肌肉、关节而成痹者。其功效在于温经通络、散寒除湿。吴教授临床上多和羌活、秦艽、川芎、海风藤、桑枝、乳香、干姜等随证加减,治疗寒湿痹证。如寒邪偏重者,加细辛、川乌;湿邪明显者,有关节肿胀者,加茯苓、泽泻、苡仁;血瘀明显者,加桃仁、红花、丹参。
    2.1.2 六味地黄丸(汤):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原方用于肝肾阴虚证。临床亦常用于治疗AS肝肾阴虚证型,表现为腰骶部、脊背、颈部、髋部酸痛或疼痛、喜按喜揉,或见关节强直变形、屈伸不利,或四肢酸软无力、肌肉萎缩,伴有肝肾阴虚全身症状。常与虎潜丸随证加减。如果关节痛明显,日轻夜重,舌质黯有淤斑,加鸡血藤、桃仁;阴虚火旺者,加银柴胡、青蒿、丹皮、天花粉;伴有阳虚,则加狗脊、桑寄生、肉桂、大芸等。

2.1.3乌头汤:组成:麻黄、乌头、芍药、干草,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原方用于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方中麻黄通阳开痹, 乌头驱寒逐湿, 芍药、甘草开血痹以通经脉, 使阴阳宣通而气血畅行。黄芪补虚实卫以制麻黄发汗太过;诸药共使风寒湿邪随微微汗出而解,达到邪去脉通而正不伤。吴教授多用于AS痛痹证型,表现为腰、髋、膝等关节疼痛不移,关节转侧屈伸不利,皮色不红,寒象比较明显者。寒重者加制附片,痛剧者加全虫、桂枝、乳香、没药;外周关节肿胀畏寒夹痰者加白芥子、五加皮;腰部冷痛加熟附子、金樱子、杜仲;寒凝气滞重者,可加郁金、血竭;关节肿大变形,顽固疼痛可加乌蛇、甲珠。

吴教授认为,经方普、简、廉、效,药味少而作用专,可以灵活加减,在AS的治疗上有举足轻重作用,所以历来重视经方的临床应用。

2.2 辨证用药特点

2.2.1 常用药  常选用入肝肾经性平而力专之品以祛风除湿,如独活、秦艽、木瓜、虎杖、络石藤、徐长卿、桑枝、桑寄生、五加皮、蚕沙、海风藤、伸筋草、千斤拔、萆薢等。AS发展到中后期,疼痛甚而多兼夹脉络瘀阻征象,可酌情予以活血化淤、行气止痛之品,如鸡血藤、桃仁、红花、川芎、川牛膝、乳香、没药、延胡索等,即便血瘀征不明显,也可以应用;腰背强直、僵硬、转侧屈伸不利者,可适当选用一些虫类搜风剔络之品,如全蝎、蜈蚣、地龙、僵蚕等;肝肾不足者,可加用杜仲、怀牛膝、续断、寄生;肝肾阴虚者,多用黄芩、地骨皮、银柴胡、鳖甲、知母、丹皮、白芍;火旺者加青蒿、知母、鳖甲、天花粉;伴阳虚者,加用狗脊、桑寄生、肉桂;肌肉萎缩者加大黄芪用量,并用党参、白术、当归、淫羊藿;湿热甚者常用黄柏、苍术、苡仁、防己;外周关节肿胀明显者加茯苓、泽泻;纳差者加莱菔子、木瓜,大便干结者加大白芍用量,同时予以滋阴生津、行气润肠之品。

2.2.2 常用药对 壮元阳补督脉以生鹿角配杜仲;清热解毒凉血以水牛角配赤芍;散外寒清里热以川乌配石膏;祛湿毒利关节以萆薢配晚蚕沙;缓急拘舒筋以桑枝配木瓜;治顽痹开闭阻以麝香配黄酒;补肝肾填精髓用猪脊髓配熟地;益精气调营卫以黄芪配五加皮;疏涸阴破壅塞以乌头配麻黄;行气活血化瘀以桃仁配红花,或三七配丹参;祛风湿止痹痛以杜仲配川断,或鸡血藤配威灵仙等。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2.3.1早期诊断  AS起病隐匿,常表现为腰背部或骶部的隐痛,间歇发作,渐发展为持续性;可有腰背部晨间僵硬感,活动后可以缓解;还可表现为足跟痛等肌腱、韧带附骨点炎症;半数以上患者可有周围关节炎(以髋、膝、踝下肢大关节为多见,也可累及肩、腕);约1/4的患者发生急性虹膜炎。40岁以下男性有骶髂关节炎征象、HLA-B27阳性。女性多仅为骶髂部、髋部痛,影象学检查多数只报告“致密性骨炎”、“骶髂关节炎”。由于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因此早期的影像学及血清检查对AS的确诊非常重要。

2.3.2 早期治疗原则  AS的早期,应及时给与抗炎和免疫抑制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目前依然是最早、最常用的一类药物,包括扶他林、莫比可、瑞力芬、乐松、萘普酮等,但这类药物的长期使用会导致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包括胃粘膜糜烂、出血,甚至溃疡。环氧化酶-2选择性抑制剂,如西乐葆可以减少这些副反应而提高疗效,但是,环氧化酶-2在某些脏器如肾、子宫、精囊、脑等组织中,则是组成酶,对其的过份抑制又会导致新的副作用。吴启富教授的经验是:尽量使用环氧化酶-2抑制剂;多种药物交替使用。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同时,应尽早给与慢作用药物,如柳氮磺胺吡啶、甲氨喋呤等,以抑制病情活动,防止病情进展。对于早期轻症,可单用其中一种;对于早期病情活动比较明显者,应予以联合用药。糖皮质激素不是AS的首选,根据新修订的EULAR/ASAS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建议,肌肉骨骼炎症可以局部注射,目前尚无支持全身应用激素治疗中轴关节病变的证据。早期的中药治疗主要在于祛除邪气,固护脾胃,减轻慢作用药物的副作用。一般两个月后加用补肾活血中药。

2.3.3 中期治疗原则 对于AS中期患者,病情一般处于活动与静止期之间,此期患者的部分脊柱关节已出现骨损但尚未完全骨化,为畸形和骨化的发展期。此时患者的主要症状为颈、背、腰、髋、膝、肩、胸锁关节、肋间神经、骶髂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伴轻度强直。此期主张联合用药,一般用甲氨喋呤10mg/周,口服,联合柳氮磺胺吡啶 0.75,一天两次或0.5一天三次,根据患者反应,逐渐用至2.0/日。同时给予扶正祛邪、补肾活血药。有条件的患者在联合治疗的同时,可予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成人25mg,皮下注射,一周2次,以控制病情,以后维持25mg一月两次或一次,连续3~6个月。经临床观察益赛普治疗活动期AS比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似乎更易获效。

2.3.4 晚期治疗原则 晚期AS患者,应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治疗目标。如果病情有活动迹象,应积极用药控制;如果病情处于静止期,应以非药物治疗为主。中药治疗与健脾胃、补肝肾、益气血、强筋骨为治则。

总之,在AS的治疗上,尽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中西医联合用药优于单用西药或中药的疗效,这在一些临床试验资料中得到证实;对病人的宣教和常规功能锻炼应该贯穿治疗的始终,包括病人应保持正确的姿势和步态,定期做背部的伸展运动,睡较硬的床垫,尽量避免侧卧位,戒烟及游泳锻炼等;应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保持适当的期望值,以积极配合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