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阅读得高分策略与技巧》书摘(二)

 好一则博博则精 2018-01-02

18、按要求运用修辞手法在小学中年级用得相对多些。

⑴比喻: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一类事物;本体和喻体要有共同特点,并且在比喻中能表现出这一特点。

但要写好比喻句,除了上面的两个要求外,还有两个新增要求:喻体要选择大家熟悉的事物;喻体要能给人带来美感。

⑵拟人:判定一个句子是不是拟人句,主要看在句子中是否给这一事物赋予了人的情感、行为和思想,只要是有其中之一,可判定为拟人句。

⑶夸张:主要是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一定程序的夸大或缩小而实现的。

⑷排比:通常用来抒情或说理,为了在抒情或说理过程中使得语言更有感染力,表述更加充分,因此,通常会采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近的句子,来增加表达效果。

19、遇到扩句、描写人物行为的表述题,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要记得,通过增加细节或修辞手法来突出人或是事物的特点,尽量少用概括性的词语,多用细致的描写。

20、理解能力主要考核点:整体感知,包括理解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思想倾向;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局部理解: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中某段的段意;理解句子中的词义。

注意:一个学生理解能力提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的基础,除此之外,在做理解能力提升练习时,多进行整体感知方向的练习,要比单纯的训练对“句意”和“词义”的理解,效果更好。

21、对一篇写人、叙事、议论、抒情文章来说,它的中心思想也只能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表达出来:直接抒发思想或情感;借助或引用文中人物语言;通过人物内心活动。

通常在考试中,通过寻找中心句来准确掌握文章中心思想的成功率是极低的,不建议……多用。

22、在概括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时,通常有两种答题模式,第一种是文章中心思想较为明确,基本在文章中已经点出来的,基本答题思路为“本文通过……(此处填写故事内容),表现了……(这里填写文章的中心思想)”。

还有一种较为复杂,在文章中无法直接看到中心思想,需要同学们进行引申总结,才能正确地理解文章的中心。这一类文章的答题思路为“本文通过(此处填写故事内容),写出了(这里填写文章中已点明的人物思想情感或事物的特征),表达了(文中人物或作者)对(文章中所主要描述的事物)(什么样的情感)。”

对同学们来说,最困难的便是最后一个,什么样的情感,其实无外乎以下几种:向往类、热爱赞美类、怀念思念类,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就一个字:爱。

23、任何记叙文中阅读理解类问答题,只要问题本“实”的,便要以“虚的思想情感”为答案,只要问题是“虚”的,便要以“实的事实或行为”为答案。凡是文章中所描述的事实和行为,都属于“实”,“虚”则指的是思想和情感。

24、在问到一个词在这段话中指什么意思时,通常一个词除了它原有的本义,这段话中往往另有所指,也就是它的象征或引申义。……通常要求将两个意思都答,但答案的重点不在词的本义上,而在代指、引申或象征义上。

25不要看着书面文字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既然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最简单的办法是(通读完后)立即合上书,……,也不要想里面的具体情节,把自己记得的大概内容提炼出来便可,千万不要将故事中的一些细节加进来。

碰上不易概括的文章,写清起因、经过、结果就可以:有的文章中人物比较多,叙事时可能会采取倒叙、插叙等方式,不管是哪种情况,先分清文章中的主人公是谁,然后围绕他,分别用一句话讲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用一句话概括出遇到了什么样的情况),结果便可。

26、在空格处填入故事情节:答这一类题时,如果前面填错一个空,后面的内容容易发生错位,出现更多的错误,因此,答题时要坚持一个原则——就近原则。

27、概括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一篇文章中心思想被认为是“虚”的,而文章的故事情节和内容,可被简单地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如果再进一步细分,可分为“起因、发展、高潮、结果”,也可分为“起因、递进、转折(或递进)、高潮、结果”。

在一篇成功完善的记叙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总是伴随着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而发生变化的,也就是说,只要分别按故事内容方面的每一次情节变化,对应着查找人物的思想情感变化,便可以得到正确答案。

28、概括说明文中说明对象的特点、功能和用途等:说明文大多采用总分式结构,先是总述说明对象的性质、特征、功能、作用的,而文章后部分便开始从不同方面来进行介绍。因此,我们很容易通过文章结构确定答案,有的文章是从总述段可以得到全部答案,有的文章需从后面的每一部分提炼出相关内容。

29、说明文方法及所起的作用:

说明方法

判定特征

所起作用

举例子

会列举出具体事例来对前面提到的情况加以说明

易于理解、具体、可信

列数字

会通过具体、准确的数量和比例来说明相关情况

准确,有说服力

作比较

对事物的桢或不同点进行比较

突出事物特征

引资料

引用事实性资料或人物言论,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功能和作用

内容丰富,有说服力

下定义

相当于对一个名词或概念进行解释,提示其本质,语言要求简洁、完整、严谨

严谨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

做诠释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某些方面解释事物或某个概念

通俗易懂

打比方

其实就是放在说明文里的比喻句

生动形象

摹状貌

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提示事物的特征

具体生动

列图表

通过图表来说明事物

一目了然

分类别

分门别类地对事物进行说明

条理清晰

30、凡在说明文中遇到“极可能”、“接近”、“绝大多数”、“几乎全部”、“估计”、“预计”、“大概”一类的词能否支掉,一律回答不能,然后回答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比如说“极可能”表示可能性非常大,但也许还会有例外情况出现,在解释完这个词的意思之后,记得加上四个字“准确严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