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米族与藏族的关系

 汐钰文艺范 2018-01-02

  普米族与藏族是相当密切的亲缘关系。普米族古老的传说称:藏族、普米族和纳西族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呷米”(藏族)是老大,“拍米”(普米族)是老二,“纳米”(纳西族)是老三。另有一说:“西番”与藏族是甥舅关系,藏族是舅家,因甥舅不睦,“西番”南迁,但不知其年代。

事实上,普米族与藏族不仅有着共同的族源,而且从古至今一直保持着一直天然的相互尊重与信赖的亲近感,这种信赖和亲近感是历史形成的。上古时代,普米先民就与康巴藏族共同居住在贡嘎岭雪域高原,其生活方式、经济类型和文化信仰相仿。

7世纪,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势力逐渐渗入西川西蕃地区,对普米族社会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贞观八年(634年)吐蕃大军挥师东进,后攻党项及白狼诸羌。随着吐蕃势力的东进及南向发展,唐、宋之际,整个西番地区为吐蕃控制。方国瑜谓:“南诏、吐蕃占据嶲州的分界,以族而言,彝族地区为南诏控制,西番族地区为吐蕃控制。这与地区位置和族属之间的联系有关。”西蕃部落依附于吐蕃,势力不断扩大,同时,随着吐蕃王朝的衰败,西蕃的势力也日渐式微。

至宋末元初,生活在西南的部分“西蕃”,随蒙古军南下,到达香格里拉、维西、丽江和兰坪一带,并在该地区定居下来,随后发展而成为一个独立民族——普米族。

留居西康境内的普米族——“西蕃”由于地理环境及时代的影响,“除去与藏族的政治、经济和宗教信仰极相似外,居住、服饰和习俗也多半相同”,以致汉文史籍中常把西康境内的“西番”视为一个整体,不加分别。木里境内普米“西蕃”之酋,自明末清初以来,皈依格鲁巴黄教,出现类似与西藏等地区的,“政教合一”组织形式,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向西藏地区全面认同。据《康藏史地》评述:“木里安抚司,辖盐源西境蕃民三千余户,土司姓项,世以喇嘛充任。至今为康省大土司,土政自擅,俨如王国。”(木里西蕃大喇嘛独立生存,保全土制,沿袭21代、300年之久,故外界对木里素有“木里王国”之称)。虽保留有本民族的风俗习惯,但受藏族文化影响很大,有鉴于此,任乃强先生说:“明、清期间,喇嘛黄教传入此区,土民多已变为藏族。惟小部分在瓜别(等)土司保护下,仍保持着羌俗,今称‘普米族’的便是”。可见,这部分普米同藏族之间长期的友好交往、相互影响而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心理素质的相似性。

鉴于西番历史上与吐蕃关系甚密,随处可找到两族间文化交汇和相融之例证:藏族的苯教很早就对普米族韩规教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此外,藏传佛教也随着吐蕃势力的东扩或南向推进而传入普米族地区。此间,藏传佛教之各教派在滇、川、藏交界一带广为传播,普米“西番”聚居所在的木里、盐源、宁蒗等地兴建了不少寺庙。为了便于这里的喇嘛入藏深造,木里“西番”甚至在拉萨修建了相当于驻藏办事处的“扎仓”,普米族子弟纷纷长途跋涉,入藏学习,出现了不少著名活佛、高僧和艺人。

文:书籍《普米族简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