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温;味酸、辛、苦;归脾、胃经。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禁忌体虚久病及孕妇慎服。 枳实,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主产于四川、江西、福建、江苏等地。5—6月间采摘或采集自落的果实,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较小者直接晒干或低温干燥。用时洗净、闷透,切薄片,干燥。生用或麸炒用。 该品呈半球形,少数为球形,直径0.5—2.5cm。外果皮黑绿色或暗棕绿色,具颗粒状突起和皱纹,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略隆起,黄白色或黄褐色,厚0.3—1.2cm,边缘有1—2列油室,瓤囊棕褐色。质坚硬。气清香,味苦、微酸。 枳实的作用 枳实和枳壳所含的成分大致相同,将其药理作用合并在一起讨论。
对胃肠平滑肌呈现出双重功能,既能兴奋胃肠,使蠕动增强,又有降低肠平滑肌张力和解痉功效。其水煎剂灌胃能兴奋胃平滑肌,对离体肠平滑肌起抑制作用,明显降低其张力,抑制收缩。本品在高浓度时对肠平滑肌起抑制作用,低浓度时对肠平滑肌先短暂抑制,后出现兴奋作用。
其水煎剂对家兔离体或在体子宫,已孕或未孕子宫,均有显著的兴奋作用。收缩力、张力均增强,甚至出现强直性收缩。 其生物碱对兔子宫有收缩作用,除去这些生物碱则子宫松弛。
其注射液静注能收缩外周血管,有明显的升高血压的作用,能使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其升压作用迅速,维持时间较长,且未见快速耐受现象。其有效成分为对羟福林和N一甲基酪氨。 对羟福林能直接兴奋α受体,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作用,并有强心作用。N一甲基酪氨是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而兴奋α和β受体,增强了心肌收缩力。 其水煎剂对蟾蜍血管略有增强作用。 本品及其有效成分对羟福林和N一甲基酪氨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搏出量,改善心脏泵血功能,提高总外周阻力,从而导致左室压力和动脉血压上升的作用,这是枳实强心、抗休克的药理基础。 本品的有效成分能收缩胃肠黏膜血管,胃肠吸收甚少,或易被碱性肠液水解,所以枳实水煎剂口服很难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故抗休克时,是采用注射剂给药的。
枳实提取物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能使小鼠安静少动.无催眠作用,但与戊巴比妥催眠有协同作用.枳实提取物能使小鼠因醋酸引起的疼痛反应减轻.能降低家兔由伤寒菌苗引起的体温升高.亦有报告指出, d-柠檬烯有中枢抑制作用。
枳实和 N-甲基酪胺给犬静脉注射均有明显增加尿量的作用,同时血压与肾血管阻力明显增高.该利尿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等其他作用而产生, 与肾血流量及肾滤过量的变化无关.亦有报告认为,枳实通过强心、收缩肾血管、增高滤过压而发挥排钠利尿作用。
枳实水煎液0.1g/ml体外试验,均有明显抗血栓形成作用。
枳实水提物100mg/kg静脉搏注射,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有抑制作用,50μg/ml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有抑制作用。
(1)保护血管:其所含橙皮苷和柚皮苷具有维生素P样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 (2)镇痛和退热:本品能抑制小鼠的痛阈而有镇痛作用,尚有退热作用。 【临床应用】
【传统应用】 枳实主治胃肠积滞,气滞湿阻,脘腹饱胀,腹痛便秘,泄痢不畅;痰湿内阻,胸腹痞满等病症。 枳壳主治脾胃气滞湿阻,脘腹饱胀,胸腹痞满,嗳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等病症。
此外,本品尚可用治胃扩张、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病症,可单用本品,或配伍补中益气之品黄芪、白术等以增强疗效。 枳实的功效 【性味】 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吴普本草》:'雷公:酸,无毒。李当之:大寒。' ③《别录》:'酸,微寒,无毒。' ④《药性论》:'味苦辛。' 【归经】 入脾、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太阴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功能主治】 破气,散痞,泻痰,消积。治胸腹胀满,胸痹,痞痛,痰癖,水肿,食积,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古籍记载】 ①《本经》:'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 ②《别录》:'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 ③《药性论》:'解伤寒结胸,入陷胸汤用;主上气喘咳。肾内伤冷,阴痿而有气,加而用之。' ④《珍珠囊》:'去胃中湿热。' 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主心痞,化心胸痰,消食,散败血,破积坚。' ⑥《本草再新》:'破气,化痰,消食宽肠,杀虫,败毒。' 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及脱肛。' 枳实附方
枳实的副作用 【现代研究】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枳实、枳壳无毒。 《得配本草》:枳实“大损真元,非邪实者,不可误用”。 (二)毒理试验
说明毒性很小。 (三)临床观察 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脾虚泄泻病人腹胀用了枳实有时会感到胀气加重。枳实是破气药,所以一般用于实证气滞腹胀,而不用于气虚腹胀。枳壳一般也以用于实证气滞腹胀为宜,虚证腹胀也可使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涂或炒热熨。 【注意】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 ①《医学入门》:'虚而久病,不可惧服。' ②《本草备要》:'孕妇及气虚人忌用。' ③《得配本草》:'大损真元,非邪实者,不可误用。' 枳实的食用方法 (一)养生药膳
原料:牛肚250克,枳实12克,砂仁2克,盐适量。 做法;牛肚洗净,切条备用。 锅中加入适量水,放入砂仁、枳实和牛肚后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继续煮约2小时。 食用时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药膳功效:本汤有健脾补气之功效,尤其适用于脾胃不调、脘腹胀满、胃下垂等患者服用。
原料:枳实10克,白萝卜、虾米、植物油、葱、姜、盐各适量。 做法:枳实以水煎汁,滤渣后备用;白萝卜洗净,切块;葱、姜洗净切丝。 锅中加入适量油烧热,下入虾米、萝卜翻炒片刻,浇入药汁,煨至极烂。加入葱、姜、盐调味即可。 药膳功效:本菜有润肠通便之功效,尤其适用于食欲不振、便秘者服用。 (二)方剂制剂
【处方】枳实(去瓤,麸炒)15克,厚朴(姜制,炒)30克,大黄(酒蒸)甘草(炙)各9克,桂心(不见火)7.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腹胀发热,大便秘结,脉洪数。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呕者,加半夏30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枳实45克,菊花、蛇床子、防风、白薇、浮萍、蒺藜子各30克,天雄、麻黄、漏芦各15克。 【制法】上药十味,研末,蜜和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 治小儿风热侵袭肌肤,痒痛如疥,搔之汁出,遍身痞癗如麻豆粒,年年喜发,面目虚肥,手足干枯,毛发细黄,肌肤不光泽,鼻气不利。 【用法用量】五岁小儿饮服10丸,加至20丸,一日二次,五岁以上者,随意加之。儿大者,可为散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五
【处方】枳实不拘多少(面炒黄,切片,去粗皮)。 【功能主治】治遍身白疹,瘙痒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酒浸少时,去枳实,但饮酒最妙。用水煎枳实,洗患处尤佳。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引《简易方》
【处方】瓜蒌(去壳)、枳实(麸炒)、桔梗(去芦)、茯苓(去皮)、贝母(去心)、陈皮、片芩(去朽)、山栀各3克 ,当归1.8克,砂仁、木香各1.5克,甘草0.9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理气止痛。治痰结咯吐不出,胸膈作痛,不能转侧,或痰结胸隔满闷,寒热气急,并痰迷心窍,不能言语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煎,人竹沥,姜汁少许,同服。 痰迷心窍,不能言语,加石菖蒲,去木香;气喘,加桑白皮、苏子。外用姜滓揉擦痛处。 【摘录】《万病回春》卷二
【处方】枳实四枚,厚朴四两,栝蒌一枚,薤白半斤,桂枝一两。 【功能主治】治胸痹心痞,胸中满结,胁下逆抢心。以胆胃上逆,胸膈填塞。枳、朴、薤白,破壅塞而消痹结,栝蒌、桂枝,涤浊瘀而下冲逆也。
【处方】枳实、芍药等分。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大麦粥下之。 【功能主治】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以产后血亡肝燥,风木克土,是以腹痛。肝脾郁结,则胆胃壅塞,而生烦满。芍药清风而止痛,枳实泻满而除烦也。 枳实和枳壳的异同点 相同点: 枳壳、枳实均味苦、酸,性微寒,为破气药,有破气消积,化痰消痞的作用,临床多用于实证。 不同点: 枳实为未成熟果实,形小皮厚,心实而气寒,性急善于达,能破中焦之气,气结在胸以下者用之,尤多用于肠玻枳壳为已成熟之果实,形大而薄,中虚而气散,其性也缓,常用于治高位气滞,可破上焦之气,偏于治胃、胸中气滞。《本草衍义》云:“枳实、枳壳,一物也。小则其性酷速,大则其性和而缓。 枳实利胸膈,枳壳利肠胃。然张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治下血痔痢大便秘寒,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用,则枳实不独治下,而枳壳不独治高也。” 临床上,气在胸中用枳壳,气在胸下用枳实;体质虚者用枳壳,体质好者用枳实;消食破滞用枳实,行气宽中用枳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