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老,心不能老

 红尘有梦也有你 2018-01-02

进入老年,是所有人都要经历的。在变老的路上,每个人会选择不同的风景,是浩瀚的大海还是陡峭的山峰,是羊肠小路还是通天大道。或许,健康的心态是您手中的指南针。



人老, “心”不能老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


老人面临“多事之秋”



老年人面临的问题很多,传统家族聚居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一科副主任王涛看来,家庭成员数量变少,分散度更高,加之子女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陪伴老人,孤独感是空巢老人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另外,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器官都在衰退中,行走不便,脑力、记忆力、处理问题、社会功能能力下降造成自我“失能”的感受。

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青年人不同,由于青年人承受的社会角色,工作、社交压力比较大,更加关注发展、上升通道。王涛说,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对自我能力下降的担忧会导致焦虑、抑郁和不安全感。从睡眠角度而言,由于老年人深睡眠时间缩短,适应这种生理变化者不会感到疲倦,如不能适应可能会有疲倦、无力感。

此外,老人生活的环境发生变化。比如子女多在大中城市工作,老人一般在小城镇或农村居住。为了照顾子女的孩子,老人就从原住地来到了城市,脱离了熟悉的生活环境,他们会有陌生感,没有了以往亲密的人际交往关系,会出现严重的孤独感,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也较多。王涛说,由于他们面临的医疗等保障服务体系各地尚不均衡,部分老人的社会保障支持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困难。这些,同样也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导致他们出现失落、孤独、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5条标准


老年人因为生理上的老化,导致各种疾病增多,给社会、家庭带来了众多问题。中国科学院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表示,这些变化对老年人心身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了解以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十分重要。

1.有正常的感觉、知觉,有正常的思维,有良好记忆。就是说判断事物基本准确;回忆往事记忆清晰;分析问题条理清楚;回答问题对答自如。

2.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办事较少盲目性和冲动性。

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他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对人不求全责备,不过分要求于人,对别人不是敌视态度,而是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出现。

4.能正确认识社会,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相一致。如对社会的看法,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对社会道德伦理的认识等,都能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看法基本上保持一致。

5.能保持正常的行为。能坚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活动。其一切行为活动符合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身份和角色。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多来自三个方面


中国老年人最常见的三类心理问题是配偶间,婆媳间以及对子女教育的问题。老年人如何自我调整趋向健康的心理状态?李娟认为,首先,最直接的解决方案是遇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其次,要找一种替代方案。


以配偶间出现的问题为例。处于老年期后,夫妻配偶的关系是决定老年人心理和生理健康最主要的因素。一个东西越重要,人们对其的期望值就会越高。从客观上分析,人际关系的新鲜度是很重要的因素。老夫妻在退休前大多有各自的工作,没有24小时在一起生活,退休后共处时间增加,但新鲜度又没有增加,外界转移因素如人际交往、工作等也有减少,两个个体间不可能不产生矛盾。从主观上分析,老夫妻间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部分老年人在青年恋爱阶段没有特别深的情感交流,在年轻时工作忙、需要照顾孩子时还可以相处得很好,但闲下来可能就会在交流中出现磨合不畅通的问题。

李娟说,老年夫妻双方都要有调整,需要换位思考。中国老年人虽然情感上没有那么多的交流,然而从文化上,又往往让他们觉得夫妻间本该亲密无间,应该没有距离,这样就很矛盾。应该是夫妻间在情感的深层面有良好的沟通互动,但在物理层面,即便再亲密的人也不能当成一个人,需要有适当的空间和距离。

正是由于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导致离理想的夫妻状态有所偏移,老年夫妻间关系出现的问题会比年轻时更多。

大多数男性在年轻时工作投入较多,女性则在家庭投入较多。所以男性就需要在家庭中给予更多的付出和补偿,女性到老年会越来越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关爱。

李娟说,她曾经遇到过一位能非常好地处理夫妻关系的老先生。因为知道爱人比较节俭,所以他每次出去买东西,10元钱的苹果就会说成是6元钱。其实,人老以后很多事情就没必要较真。

尽管部分老年人还是会“固执”一些,但其不可能在每个方面都固执。李娟说,要记住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爱的地方。要多记得爱人年轻时对家庭的付出。在道理上糊涂些,在情感上给老伴多一些爱护和滋润。


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有办法



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有很多方法,可以进行综合性的干预,包括运动、心理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运动锻炼对老年人来说是比较好的方式。李娟介绍说,大量的研究表明,有长期运动习惯的老年人,其死亡率、老年痴呆患病率、心脑血管疾病患病风险等均降低。人的记忆能力涉及大脑内侧颞叶的海马结构,人进入老年期后,海马体积以每年1%~2%的速度萎缩。研究发现,如果老年人保持每周>3次的中度有氧运动习惯,相较不运动的老年人,可以使海马结构的体积几乎不萎缩。换句话说,就是运动能延缓衰老的过程。

身体功能的良好,是健康心理状态的基础。尽管面临退行性变化的不可逆转,但老年人仍然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延缓这一进程。王涛介绍说,运动功能的保持是其他功能维系的前提,老年人可适度地多参加锻炼,如有躯体功能不便应及时就诊,减少躯体失能的问题。此外,王涛也认知功能保持的重要性。医生经常可以见到很多具有高级教育背景或之前从事重要工作岗位的老人,在退休后认知功能下降得非常厉害。由于认知功能的保持需要大脑不断地运转,建议老人尽量多读书报,常看电视,与其他老人多交流,接触新鲜事物,学习新的知识,主动思考。

李娟说,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可分为神经类和精神类两个方面。如果是神经类的问题,可以通过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认知功能等问题。精神类问题,如抑郁、谵妄、焦虑、幻觉等,则需要做相应的心理疏导。


老人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调节方法有很多。王涛介绍说,老年人可以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如跳广场舞、上老年大学、读报、做操、下棋、养花等,也可以根据自我情况,安排旅游等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还也可以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比如社区的秩序管理、义务劳动、慈善公益活动等,从政府角度而言,王涛认为,社会和政府也应该提供一些相应的基础设施,让老人有地方可去。给老人提供更多、更人性化的保障。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提供优惠政策,比如公交免费、发放补助等。上海有很多老年俱乐部或老年大学、兴趣小组等群体。大家相互支持,就不会产生很强的孤独感。

心胸开朗,豁达,与子女多沟通,不要用命令的态度,减少家庭成员间的冲突,王涛说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以上调节方法不能奏效,就要接受专科医生的指导,让医生判断是认知、心理还是其他方面的问题。心理精神科医生会给予专业性的建议,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


子女的“顺”“孝” 很重要



在李娟看来,家人的支持和帮助对老人很重要,尤其在中国,老人对子女非常重视。当然给予老人物质是基础的和必须的,但大多数情况下,老人并不需要子女物质方面的帮助,他们更需要精神方面的关怀。

中国人讲究孝顺,其实这两个字反过来说可能更好,即顺着老人可能才是更大的孝顺。顺这个字很重要,需要顺着老人来,当然顺并不是没有原则的。比如老人要花很多钱买虚假宣传的保健品,子女这时候就要坚决地指明这是骗子的骗术,不要上当,而且要把道理讲清楚。为什么老人容易受骗,就是因为骗子知道老年人的心理,老人需要关怀,需要温暖,恰恰可能是子女对老人的关心和帮助不够,才让老人在骗子那里得到精神上的“关怀”。如果确实发现老人遇到了大陷阱,应该提醒老人,但要使用恰当的方法。如果子女对老人就像批评小孩那样,而不是帮其分析,那么下回老人怕被说就不会再和子女沟通。躯体健康水平下降是老年人面临的很大问题,所以,老年人才对保健品有需求。不要因为老人犯了错就“一棍子打死”,那样会让老人心里很不舒服。也不要说伤害老人的话,他们不愿意接受。聪明的做法是,可以先顺着老人,先给老人买些靠谱的保健品,慢慢给他们提供些健康科普知识。长此以往,老人自己也会对虚假宣传有基本的判断能力。但在对某些小事情上,子女大可不必太较真。

王涛举了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一位老先生轻信他人,买了投资理财产品,因各种原因最终投资失败。在获悉这笔钱拿不回来后,他当即就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表现,感觉到没有钱,生活不能维系,连说话也说不明白了。在经过针对焦虑、抑郁的专业化治疗后,病情有一定的好转,但老人家认知功能的恢复就比较困难。这并不是个例,对这样的问题,建议老人在投资前,应该充分和家人沟通,家人也应该主动关心老人的各种情况。老人的孤独感和生活节奏、生活方式改变有关,子女应该尽量找出时间和老人沟通,多陪陪老人。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子游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我们所说的孝,最主要的就是能够赡养父母。就连狗或马,都知道服侍人,人若是不赡养父母的话,那和它们还有什么区别?”其实赡养中还应该包括尊重,要尊敬老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顺着老人,满足老人的意愿。有时候老人需要威严和尊严,尽管可能并不合时宜,如果不是违反大的原则,大可顺而从之。

此外,子女还应该鼓励老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相对年轻人丰富多彩的生活,老年人可选的比较少,想去又可能没有太多渠道和机会。比如有些老年人对智能手机、微信等使用不太熟练,觉得子女忙,不愿意多请教,也有很多子女没有耐心。因此,子女应该多一些耐心和爱心,给父母带来更多的愉悦。


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李娟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王涛

编辑:张士国

校对:闵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