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人的官帽为什么后面有两个“尾巴”,对比宋朝官帽也有类似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呢?

 登山跨海 2018-01-03

这种样式的帽子被称为“幞(fú)头”,后面的两个“尾巴”,则被称为“幞头脚”。最开始的时候,这个“幞头脚”只是多余的部分,也就是两条头带包住脑袋以后,多出来的两个角。

古代人普遍认为包头巾要美过戴帽子,所以头巾的戴法流传了很多年,并且经过了许多改动。到了唐代,开始发生更多的转变。首先是开始在头巾里加一个内衬,称为“巾子”。

▲ 唐代巾子

这使得幞头变得高并且更有形状,有了电视剧里“高帽子”的雏形。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对幞头脚的造型感兴趣,首先是不断加长,有了所谓“长脚罗幞头”。

▲ 长脚罗幞头

随后,最具有标志性的变化——出现了硬脚幞头。《幕府燕闲录》中有:“自唐中叶以后,谓诸帝改制,其垂二脚,或圆或阔,周丝弦为骨稍翘矣。臣庶多效之。”

得到皇帝支持,这两个帽子后面的“尾巴”,开始引人注目,并且越来越翘,发展到宋朝,简直可以说是突破天际,五花八门,为所欲为……

古人在某些东西上的想象力,叹为观止……

扯远了,问题中说道,宋朝也有类似的设计。其实唐宋幞头脚还是有区别的,最明显的在于,唐朝的幞头脚大多下垂,并且有弧度,如下图——

宋朝则是长、直、有棱有角,如下图——

最后再说到幞头脚的作用……这真挺难说的,因为更多程度上,这是一种服饰审美的演变,是文化变迁的一种影响,最后被官方定式,成为官服的普遍样式。说到底,大概因为好看吧。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讨论。

(参考文献《从幞头到头巾》 作者:孙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