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朝风云》之二十:再造一统

 梦想童年594 2018-01-03

栾氏春秋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周宣帝虽然杀掉了一批不听话的臣子,但大周的国力尚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九月,宣帝以韦孝宽为行军元帅讨伐陈国,没有遭遇什么强劲的抵抗就夺取了淮南的寿阳、黄城、广陵等地,尽收江北(吴明彻几年前北伐的成果至此化为泡影)。这一来,宣帝更相信自己是天神下凡,率先违背武帝的禁令,大设道场祭祀神灵,还恢复了佛、道两教的佛像与天尊像,自己与两尊像并排南面而坐,受京城百姓的顶礼膜拜。接着,他又大张旗鼓,巡幸各地,以宣示皇家的威仪。

  回到宫中的宣帝志得意满,每天沉浸在美酒与佳人的温柔乡中。宫里有个叫做杨文祐的小侍卫看不下去,就编了首歌唱:


  朝亦醉,暮亦醉。

  日日恒常醉,政事日无次。


  歌词被宣帝亲信郑译知道了,向宣帝奏明。宣帝大怒,下令鞭杖。不要以为打屁股没啥大不了的,《刑经圣制》规定,鞭杖叫“天杖”。以一百二十下为限,轻罪打一组,即一百二十下,重罪打两组,二百四十下。倒霉的杨文祐被结结实实地打了一百四十杖,活活打死。


  北周朝野没人再敢出来劝谏宣帝,而肆意作乐的宣帝也没能与天不老。天元皇帝才做了一年多,他忽然病得说不出话,几天工夫就断了气,时年二十二岁。(宇文家族从宇文泰、宇文邕,到宇文赟,都是毫无征兆的暴疾而亡,很让人怀疑是某种可怕的家族遗传病所致)


  宣帝的儿子静帝宇文阐年方八岁,啥也不懂。负责起草遗诏的刘昉和郑译早就与皇后杨丽华的父亲随国公杨坚串通一气,矫诏由杨坚总管中外军事,入朝辅政。杨皇后倒没有参与此事,但天下最可信赖的人自然是亲生父亲,因此她也大为放心,不料却引狼入室。

  杨坚是十二大将军之一杨忠的儿子。相传他母亲吕氏怀着他的时候,去长安附近的一座尼姑庵进香,当晚在庵里就把他生下来了。有个会看相的尼姑说:“这个小孩非同常人!”希望能代为抚养,小杨坚就在尼姑庵里度过了童年。


  杨坚成人后,相貌果然奇伟。按照《隋书》的记载,他的脸就是按照龙颜的模样长的,手心还隐隐约约有个“王”字。史家的传统,开国君主都是要有帝王之相的,要么是文人的附会,要么是君主本人以及支持者的炒作。既然炒作,就会有很多的故事。周明帝曾派了一个叫赵昭的相面师给杨坚相面,赵昭为了保护杨坚,就对明帝说:“杨坚不过作柱国罢了。”暗中则告诉杨坚:“老兄你当为天下之主,而且必须大杀一批人才可平定天下,千万记住我的话。”杨坚于是表现得非常低调。


  周武帝的时候,关于杨坚“非为人下”的传言越来越多,宇文宪和王轨先后提醒过武帝。武帝不信看相的那一套,不耐烦地说:“如果天命真的应在杨坚身上,我们也没法防止呀!”命大的杨坚逃过了众多劫数,还把女儿嫁给了武帝的太子宇文赟,与武帝成了亲家。宣帝即位,杨坚被封为上柱国、大前疑,位列四辅之首。


  宣帝一死,杨坚在刘昉和郑译的帮助下,成为左大丞相,一夜之间掌握了北周的大权。韬光养晦多年的杨坚乃是权术高手,他心知必须先控制住宇文氏宗室,便以赵王宇文招之女千金公主远嫁突厥为由,召周武帝的五个弟弟、外放诸藩的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入长安。五人一到长安,立即严加看守,不久就被一一杀掉。

  杨坚辅政后的一个月内,连续做了三件事:修改武帝的《刑书要制》,颁布实施,以取代严苛的《刑经圣制》;重新倡导节俭,身体力行;恢复佛、道二教的合法性,以前的僧人、道士,允许重新出家。宣帝胡作非为,已经令宇文氏失去了对关陇集团以及北方世族的凝聚力。杨坚顺应潮流,赢得了相当多的人心,包括韦孝宽这样的北周六朝老将,都支持杨坚。


  只有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和益州总管王谦三家起兵反对杨坚。尉迟迥是宇文泰的外甥,司马消难是周静帝的丈人,王谦是大将军王雄之子,三人受宇文氏厚恩,不愿听命于杨坚。其中最有威胁的是年过七旬的尉迟迥,声望极高,杨坚派韦孝宽等人去接替他,尉迟迥决心做最后一搏。两位老将在战场上相遇,韦孝宽技高一筹,攻入相州治所邺城,尉迟迥自杀。杨坚下令,一把火烧了邺城,把相州的治所迁到南面的安阳。魏晋南北朝时代北方第一大风云都市——邺城,从此消失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杨坚一生的许多作为中,这一件是最不值得原谅的。


  尉迟迥失败,其他两家更没得玩了。两个月间,王谦战败被斩,司马消难投奔南陈,各地的叛乱全部平息。司马消难在南北朝末期也算是个特色人物。他身为高欢的女婿,宇文阐的丈人,又与杨坚的父亲杨忠结拜为兄弟,生性贪淫,反复无常,一生叛投过齐、周、陈、隋四个王朝,最后杨坚灭陈,他还得到特赦善终。可见,恶人并非都有恶报。

  大定元年(公元581年)二月,杨坚完成了受禅的一系列手续,登上皇帝的宝座。鉴于“随”字不够吉利,他把走之底去掉,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是为隋高祖文帝。总共不到一年,隋文帝就推翻了北周,是南北朝所有篡位的开国皇帝中,过渡期最短的,说他得位容易,真不是冤枉他。


  隋文帝夺了宇文家的天下不算,还杀光了宇文皇族。宇文泰的子孙二十五家,尽遭屠戮。静帝禅位后即被杀,时年九岁。静帝的两个弟弟年纪更小,同样被杀。甚至宇文氏的旁支疏属,也被几乎杀绝。这是继萧道成之后,屠杀皇族最干净的一次。


  隋文帝杨坚这个人,有时过分宽容,有时又过分残忍。但是杀宇文氏,并不是简单的残忍可以说明的,而有其深层的意义。

  杨坚是柱国独孤信的女婿,父亲杨忠早年追随独孤信,长期担任独孤信的副手,是贺拔胜的旧部。独孤信功高被害后,杨忠没有像侯莫陈崇那样出格的举动,但内心是很难过的。毕竟,杨忠、独孤信这对“忠信之士”在战场上多年出生入死铸就的情谊,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中,贺拔胜派系虽然暂时失败了,但杨忠却将仇恨埋藏在心底,传播给儿子杨坚。杨坚称帝后,下诏为独孤信平反,便表达了杨家对独孤信的同情与追思;而他大杀北周宗室,逼反宇文氏派系的重要人物尉迟迥,都可看做贺拔胜派系发动的一次政治复仇。可以说,杨坚篡周建隋,是对半个世纪以来关陇集团内部的矛盾与恩怨,做了最后的了断。

  说起南北朝,还不能不提梁高凉太守冯宝的妻子洗夫人,她在梁末和陈、隋两代的初年,始终拥护中央政府,打击分裂割据的势力,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女政治家。

  梁朝高凉郡的治所在今广东阳江市西,辖境包括今阳江、阳春、恩平、电白、高州、化州、吴川、茂名等地。洗氏世为当地越族首领,故里在今电白县或高州县境,有部落十余万家。她在梁武帝大同(535~546年)初年嫁给冯宝为妻。冯氏是汉人。北燕末,冯宝的曾祖冯业航海投南朝宋,从此住在岭南,一直做地方官。由于地方情形复杂,尽管经过了三世,推行政令,仍旧很感困难。冯宝的父亲罗州刺史冯融听说洗氏有位年轻姑娘能够治军打仗,又常劝亲族做好事,制止互相攻击掠夺等,就聘她做了冯宝的妻子。冯洗联姻后,地方势力服从,事情就好办了。夫人令本族成员,要像汉人编户一样,遵守政府法令。她常陪同冯宝审讯案件,首领犯法,即使是洗氏亲族,她也绝不姑息,一律依法严办,地方秩序因而得到很大的改善。

  侯景叛乱爆发后,岭南的局势一度动荡不安。先是高州刺史李迁仕潜谋割据。广州都督萧勃命各地发兵讨侯景。简文帝大宝元年(550年),李迁仕领兵到了大皋口(今江西吉安南赣江畔),召冯宝往见。冯宝不疑有诈,想要前去。夫人阻止他,说:“刺史无故不应该召见太守,他一定是想逼你一同造反。”冯宝问:“何以见得?”夫人说:“刺史奉命去救建康,不马上出发,而声称有病,一面却打造兵器,集结军队,然后唤你去见。你如果去了,他一定会把你扣留起来做人质,勒逼我们交出兵马,这种用意显而易见。你切勿马上前去,稍缓时日,形势就会发生变化。”冯宝听她的话,没有前去。形势果然不出洗夫人所料,几天之后,李迁仕造反,派部将杜平虏领兵到赣石(石碛,在今江西赣州与万安间赣江中),在鱼梁(在万安南)筑城,威胁南康。其时陈霸先已驻南康,在作北上讨侯景的准备,他见杜部进逼,就派周文育领兵去讨伐。冯宝得到杜部北进消息,马上告诉夫人。夫人说:“杜平虏是员猛将,他到了赣石,一定会同官兵发生冲突,不可能很快回来。这时李迁仕后方空虚。很容易解决。不过你若亲自领兵前去,他知道你来意不善,一定要发生战斗。不如派个使者去骗他上当,只说‘不敢轻离本部,想叫妻子前来参见’。他听了自然高兴,不会想到要防范。我带千把人,暗藏兵刃,步行挑担,以进贡为名,只要到得城下,必能破贼。”冯宝听了,非常赞成,就照计行事。李迁仕果然上当,他的探子报说,洗夫人带的人都挑着礼物担子。李迁仕更是放心,只等着接受厚礼,再也想不到要防范。夫人带着队伍,到寨前,丢下担子,拔出兵器冲杀进去。寨中顿时大乱,李迁仕不能抵敌,只得逃往宁都,躲在城里不敢出来。周文育也把杜平虏打败,夺得了他的城子。洗夫人到赣石,与陈霸先会见。她回去后,对冯宝说:“陈都督深得人心,不是寻常人物。我看这个人一定能够平定侯贼,我们应当全力支持他。”

  李迁仕不久就被陈霸先攻杀。但萧勃却把岭南视为自己的地盘,在梁末不肯入朝,拒绝调动。陈霸先称帝建立陈朝的前夕,他起兵讨陈,失败而死。陈霸先使欧阳頠平定岭南,从此欧阳頠与儿子欧阳纥相继做广州刺史,前后达十四年之久,与建康的中央政府若即若离,最后更公然抗命,兵败而死。

  在这段动荡不安的时期中,洗夫人态度鲜明,始终如一地以拥护中央政府为宗旨。冯宝在梁末就去世了。夫人在混乱的时世中,安抚越族各支,她势力所及的几个州都安然无事。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年),她命九岁的儿子冯仆率领各部落首领到建康朝见武帝。武帝任命他做阳春郡守。

  陈宣帝太建元年(569年),欧阳纥拒绝到建康做左卫将军的命令,举兵叛变。朝廷命章昭达率兵讨伐。二年,欧阳纥召冯仆到南海(广州)。冯仆派人回去禀告母亲。洗夫人说:“我家忠心报国,已有两代,你不能为了自己而做出对不住国家的事情。”她即命守卫本境,又亲率越族各部落首领迎接章昭达,对欧阳纥内外夹攻,很快平定了叛乱。朝廷为嘉奖夫人,封冯仆为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将,转任石龙(今广东化州)太守;同时另派专使南下,册封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赏一辆四匹马拉的有绣花车慢的安车(古代车轮不论木制、铁制,行驶时都震动得很厉害,安车用蒲裹轮,震动较轻),给鼓吹一部(乐队)和大将的旗帜,仪仗队与刺史的规格相同。

  陈后主至德年间(583~586年),冯仆去世。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589年),陈国灭亡。岭南一时暂无归属,几个郡的长官即推夫人为“圣母”,以保境安民。这时的洗夫人已经是一个古稀老人了(洗夫人约生于公元512~518年间),威信仍旧极高。

  隋派柱国韦洸等安抚岭南,陈将徐蹬据守南康,阻挡隋军。洗夫人以前曾把扶南国(今柬埔寨)所产犀杖送给陈朝皇帝。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此时是灭陈的统帅)叫陈后主写信给洗夫人,告诉她陈国已亡,应该投降隋朝,并把犀杖和陈朝调兵用的兵符,交给使者带去,作为凭证。洗夫人见了犀杖,知道陈国灭亡确系事实,召集首领数千人,哭了一整天,然后命孙子冯魂率兵北上,接应韦洸到广州。岭南全部平定后,隋朝加封冯魂为仪同三司,册封洗夫人为宋康郡夫人。

  不久,番禺人王仲宣造反,许多部落首领都参加了叛乱。叛兵把韦洸围在广州城里,进兵扼住衡岭(约在今广东始兴一带)。洗夫人立即命孙子冯暄领兵救韦洗。冯暄因平日和叛将陈佛智友善,故逗留不进。洗夫人知道了,大为震怒,命人逮捕冯暄,囚禁起来;改派另一个孙子冯盎讨伐陈佛智。冯盎一战斩了陈佛智,进到南海县,会合隋将鹿愿,一同打败了王仲宣。其时隋朝派到岭南做安抚工作的特使裴矩,只带得三千兵。洗夫人担心若有部落首领发动叛乱,裴矩兵少,恐难取胜,就亲自披甲上马,率领张弓搭箭的卫队,保护裴矩,跟他巡行各州。许多首领知道圣母来了,都出来参见。夫人叫他们拜见特使,叮嘱他们统率好部落,遵守隋朝的法令。岭南全境的秩序很快完全恢复。

  隋文帝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赞赏,即任冯盎做高州刺史;赦免冯暄,任他做罗州刺史;追赠冯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封夫人为谯国夫人,开设谯国夫人幕府,设长史等官,发给印信,准予调发部落和各州兵马,遇有紧急情况,可以便宜行事。皇后也另赐首饰和宴会时的礼服。夫人把所受赐物放在一只金箧中,梁、陈二代所赏之物,也分别各藏一库。逢时逢节,亲族聚会的时候,夫人便把三朝所赐物品都陈列于厅堂上,叫子孙观看,并嘱咐他们道:“你们要赤心尽忠天子。我服事三个朝代的君王,所凭只有一片好心,朝廷所赐物品都在这里。这是忠孝的报酬,你们应该永志不忘。”

  中央政府所派官员若有严重虐待百姓的情况,夫人也如实向朝廷反映。番州(隋改广州为番州)总管赵讷贪污残暴,各族人民多有逃亡、反抗。夫人即派长史张融到长安上封事,要求查办。隋文帝查明后,处分了赵讷,并命夫人招抚逃亡,安定人心。夫人不顾年迈,走遍十多个州,亲自完成了任务。

  仁寿初(仁寿元年为601年),夫人病故,享年约在八十五岁以上。

  隋朝建立了,南北朝的话题也接近了尾声。隋文帝所推行的新政策,其实已不属于南北朝的范畴,而属于下一个大时代——隋唐。不过,有几件大事,我们不得不提。第一件,文帝将所有北周府兵时代更改的鲜卑复姓,全部恢复为汉族单姓,彻底结束了鲜卑人的时代,五胡的最后一胡也消融于中华民族之中;第二件,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最为完善的法律《开皇律》,而这部法律,正是以《北齐律》为基础,北周的法律为补充,隋唐的制度大多接承自南北朝几百年战乱所形成的精华,这便是典型的例子;第三件,也是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一件,开皇七年(公元587年),文帝命全国各州每年选派三人应考,作为选拔官员的方式,魏晋南北朝三百六十多年以出身门第为选拔标准的九品中正制完成了历史使命,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自此开始。


  这每一件大事,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与其说是隋文帝伟大,不如说是整个中华民族经历了长期苦难后的涅槃再生。


  一代新文明的诞生,必然伴随着旧文明的逝去。南方存留的最后一个南北朝文明的堡垒——陈国,也将很快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了。


  隋文帝建隋的第二年,陈宣帝病逝,享年五十三岁。太子陈叔宝继位,他就是有治文之才、无治国之才的陈后主。面对隋朝的绝对优势,陈叔宝的对策只有一条——和为贵。


  开皇七年,不打算再和的隋文帝征召后梁的末代君主萧琮入长安,灭了后梁;第二年冬天,他派出大军,号称五十一万,东起海上,西至巴、蜀,铺天盖地向江南攻来。

  陈叔宝是南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南北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即位的时候,北周已经灭亡一年了。这不禁让人想起后世的南唐后主李煜,李煜做国主时,北方的五代局面也是刚刚结束,宋朝虎视江南,南唐危在旦夕。相比起来,两人的境遇还颇有几分相似。


  更相似的,是两人的兴趣爱好。李煜喜欢的是读书写词,“工书画,知音律”,至今脍炙人口的李后主词作便是明证,陈叔宝终日里“作诗不辍”,也是位勤于笔耕、创作不懈的大写手。两人都在副业上成绩斐然,而在主业——做皇帝上,没什么天分。


  像陈叔宝这样的皇帝,智商是肯定够的,只不过没能用在该用的地方。隋文帝评价他:“如果能把作诗的本事,用在思考国家时事的安危上,也不至于亡国了。”这说法是有道理的,之所以会如此,或许与陈叔宝的经历有关。


  陈叔宝生于梁元帝承圣二年(公元553年)的江陵,母亲柳敬言是驸马柳偃之女,梁武帝的外孙女。出生的第二年,江陵就被西魏攻陷了,父亲陈顼被俘带往长安。因为路途遥远,陈顼把他与柳敬言留在了半路上的穰城(今河南邓县),一住就是八年。北周把陈顼送回陈国,陈叔宝才随母亲回到建康。


  动荡的童年没有造就陈叔宝坚韧的性格,反而让他形成了消极的生活态度。从少年步入成年的他一帆风顺,从安成王世子做到皇太子,但内心却对政事的兴趣不大。


  陈宣帝一共有四十二个儿子,在古今皇帝中,尤其是王朝末期的皇帝中,绝对是高产。既然陈叔宝没能表现出过人的强势,那么其他的四十一位兄弟中,难免有人蠢蠢欲动,尽管陈国的事业日薄西山,还是有人跳将出来、铤而走险。此人便是宣帝的次子、始兴王陈叔陵。


  陈叔陵只比陈叔宝小几个月,幼年的经历差不多,性格却与陈叔宝截然相反,热衷权势,野心勃勃。然而陈宣帝对他很是宠爱,犯了错误也不重责,使他无所顾忌,与文帝的儿子新安王陈伯固勾结在一起,图谋篡位。

  陈宣帝去世,准备入殓,陈叔宝扑在灵柩前痛哭流涕(比周宣帝可乖多了),全然没有注意身后的情景。陈叔陵猛地亮出事先磨好的坐剉药小刀,一刀砍中陈叔宝的脖子,陈叔宝倒地。太后柳敬言上前阻挡,陈叔陵又朝太后连砍好几刀。旁边陈叔宝的乳母吴氏赶紧将陈叔宝拉起,四弟长沙王陈叔坚夺过陈叔陵手中的小刀,陈叔陵乘乱逃出宫去。


  所幸陈叔宝没被伤到要害,在乳母等人的保护下躲入后宫。惊魂方定,他便派右卫将军萧摩诃出兵平乱。陈叔陵与陈伯固纠集了一千来人据守东府城,企图对抗朝廷,都被萧摩诃斩杀。


  劫后余生的陈叔宝捂着受伤的脖子登上了皇帝宝座,从此对政治与权势愈加深恶痛绝。他本来就钟情诗酒,现在干脆把政事扔在脑后,一心追求安乐与享受,将时光全部虚耗在后宫里。


  陈叔宝与正宫皇后沈婺华没什么感情,他宠幸出身贫贱的贵妃张丽华。张丽华的头发长有七尺,漆黑发亮,一直可以垂到地上。她又天性聪慧、神彩飞扬、顾盼生辉、容颜端丽,活脱脱一个古典长发知性美眉。陈叔宝为她如痴如醉,并不奇怪。


  陈叔宝又宠爱龚贵嫔、孔贵嫔等妃子,为了能与美人们朝夕相处,他在宫中的光昭殿前,建起临春、结绮和望仙三座楼阁,各高几十丈,彼此相连,每座楼阁又分成几十个小房间,精心雕琢,华美瑰丽。陈叔宝自己住临春阁,张贵妃住结绮阁,龚贵嫔和孔贵嫔住望仙阁,其他的妃子也常常游走其间,轮流侍奉皇帝。


  皇帝沉溺酒色,着急的人还是有的,章华、傅縡等大臣就上书请命,指望陈叔宝洗心革面,勤政爱民。陈叔宝生气,把他们都杀了。剩下一批善窥上意之徒同样寄情浮靡,像尚书令江总、孔范等人,从早到晚陪着陈叔宝在后宫花天酒地、莺歌燕舞、舞文弄墨、赠诗和曲,成为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线。


  最亮丽的一道,当数陈叔宝那首不朽的亡国调《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诸多淫词艳曲,格调低下,不一而足。不过陈叔宝偶尔也会作诗戏谑一把。据说有一次他忽然想起冷落后宫的沈皇后,便去看她,坐了一会儿又退了出去。他见沈皇后也不说几句温情的话(比张贵妃差远了!),失望地问道:“怎么也不留我一下呢?”说着,即兴给沈皇后赠诗一首:


  “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沈皇后听了,心中没好气地答道:


  “谁言不相忆?见罢倒成羞。

  情知不肯住,教遣若为留。


  若此事为真,我倒是挺欣赏沈皇后对于爱情的一份执著的。可惜无聊的陈叔宝不领情,倒萌生了废掉沈皇后、改立张贵妃的念头,只是这次,他来不及了。


  祯明二年(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隋文帝下诏列数陈叔宝二十条大罪。隋军大举南下,晋王杨广出六合,庐州总管韩擒虎出庐江(今安徽合肥),吴州总管贺若弼出广陵(今江苏扬州),走陆路进抵江北渡口,秦王杨俊出襄阳沿汉水而下,清河公杨素出永安(今重庆奉节),荆州刺史刘仁恩出江陵,蕲州刺史王世积出蕲春,沿长江而下,青州总管燕荣出东海(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从海路入太湖,八路大军由杨广总节度,讨伐陈国。

  声势浩大的隋军号称五十一万,可能有夸大的成分,但至少在三十万以上,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多点进攻,令陈军防不胜防。陈军布防的兵力,包括建康的守兵,总共不过二十多万,一半分散在江上各要塞,难以抵挡隋军的淋漓进攻。


  军情紧急,飞报建康,护军将军樊毅、仆射袁宪以及萧摩诃认为应增兵,沿江防备。群臣莫衷一是,陈叔宝却不以为然道:“如若增兵,岂非示弱?建康城有王气,想当年齐兵攻过三次,周兵也来过两次,结果怎么样?还不是被打得大败而回?隋兵能有什么作为?”


  孔范也附和道:“长江天堑,隔绝南北,敌军难道还能插翅飞过来么?那些守将贪功,故意夸大事实;微臣常嫌官小,敌军假若真的渡江,我一定上阵厮杀,立功做个太尉了。”说完,君臣哈哈大笑,继续饮酒,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陈叔宝在酒精的麻痹下,太乐观了。我们说过,陈宣帝试图通过北伐解决内部和外部的两大问题,北周重新攻占江北后,问题依旧。尤其是侨人、吴人、蛮族三大族群的矛盾,愈演愈烈,地方上的武将多为五蛮出身,比如负责建康防务的樊毅便是蛮族人,手中虽有兵,却受尽排挤。类似的上下相欺,文武相疑的情形,也很多见,一旦开仗,战斗力和士气都高不了。


  第二年元旦清晨,大雾弥江。建康城中的陈叔宝还有心思早朝大宴群臣,庆贺新年。陈叔宝兴致颇浓,喝得酩酊大醉,午后醒来,形势已然大变:隋将贺若弼与韩擒虎分别从江北的广陵和横江突破,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长江,占领了南岸的京口和采石,江边防守的陈军望风而走,隋军兵临城下。


  陈叔宝的乐观荡然无存,他仓促任命萧摩诃、樊毅及中领军鲁广达为都督,抵御隋军的攻势,又命从吴兴入援的镇东大将军任忠(也是蛮族出身)驻守朱雀门,保卫建康的安全。


  但是不懂用兵的陈叔宝犯了错误,他把十多万建康附近的陈军士兵从北到南,拉成了一条绵延二十里的防线,竟没有一个发号施令的总指挥,而且还把不会打仗的孔范派上阵。几名将军各自为战,被贺若弼轻松各个击破,孔范部不战自溃,萧摩诃力战被擒,陈军大败。


  任忠率部出城抵抗韩擒虎的进攻,还没打就在石子冈(今江苏南京雨花台)投降,掉转枪头带领隋军从朱雀门进入建康城。

  陈叔宝在宫里慌不择路,搂着最宠爱的张贵妃和孔贵嫔直奔后堂投井。当然不是寻死,而是暂借水浅的井底一避。隋军士兵深夜进宫,遍寻陈叔宝不见,向井底喊话,没人答应,就要往下投大石。陈叔宝吓坏了,叫道:“有人!有人!”


  隋军的士兵放下绳索,使了好半天劲把人拉上来,才发现原来一男二女捆在一起,怪不得沉得像头猪呢!


  狼狈归狼狈,陈叔宝的结局,倒是好过之前亡国的北齐和北周的末代皇帝。隋文帝厚赏了陈叔宝,还多次召他入朝叙话,待遇相当于三品官员。仁寿四年(公元604年)陈叔宝寿终正寝,享年五十二岁,而那时,隋文帝已经死于儿子杨广之手。


  陈国灭亡了,五十多年的后三国时代归于隋朝一统,从刘裕称帝起的一百七十年南朝历史告一段落。更重要的是,从西晋八王之乱开始,中华世界二百九十九年的混乱分裂局面结束了。如果愿意,我们还可以上溯到公元184年的黄巾大起义,向四百多年的大分裂时代,做一次告别。


  终结大分裂时代、开启隋唐时代的关陇统治者,并不见得比之前几百年来所有的统治者聪明、能干,他们的成功,在于所处的环境比较巧,所遇的困难比较小,所采取的策略比较得当,用四个字说,叫“应运而生”,用八个字概括,那就是我们中国人最熟悉,而外国人最感到不可思议的一句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大分裂时代,于我们今天,看似遥远,却不陌生。那个时代,孕育与死亡并存,那个时代,光明与黑暗同在。那个时代无数的英雄,犹如夜空中的流星,总会有一瞬间,无比夺目而闪亮,可是却不能长久,终究要隐没于夜色之中。只有一片夜色,始终不变的深邃,始终不渝的永恒。


  也许,那就是我们回望历史时孜孜不倦探索的真谛吧。

  行文至此,回到“南北朝”上下部《南朝烟雨》与《北朝风云》的题目上,用宋代词人张升的一曲《离亭燕》收场,以为跋。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漫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获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北魏君主世系表

北魏是中国南北朝时代位于今日华北地区的第一个王朝。又称后魏,拓跋魏,元魏。

北魏为拓跋鲜卑建立,439年,统一北方。公元493年起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

高欢在532年立元修为帝。但元修不能容忍高欢掌握大权,在534年投奔长安的宇文泰。

宇文泰立元修为宝矩帝,建都长安,史称“西魏”。

高欢立元善见为帝,建都邺城,史称“东魏”。北魏就此分裂。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道武帝

拓跋珪

386年—409

明元帝

拓跋嗣

409年—423

太武帝

拓跋焘

424年—452

南安王

拓跋余

452年

文成帝

拓跋濬

452年—465

献文帝

拓跋弘

466年—471

孝文帝

元宏

471年—499

宣武帝

元恪

500年—515

孝明帝

元诩

516年—528

孝庄帝

元子攸

528年—530

长广王

元晔

530年—531

节闵帝

元恭

531年—532

安定王

元朗

531年—532

孝武帝

元脩

532年—534

东魏君主世系表

东魏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王朝之一。

它由鲜卑化汉人高欢拥立北魏孝文帝年仅十一岁的曾孙元善见为孝静帝,并与西魏对立。

在整个东魏统治时期,一直都由权臣高欢控制着政权。

他只是玩弄权术,积极筹备篡位,因此国内土地兼并问题严重,民族矛盾尖锐,而且屡败于西魏。

公元550年,当二十七岁的孝静帝以为高欢已死,自己可以亲政时,随即被高欢之子高洋所废。

东魏遂亡,仅经历一帝。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孝静帝

元善见

534年—550


西魏君主世系表

西魏,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王朝。

由鲜卑人宇文泰拥立北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与高欢所建的东魏对立。

557年,宇文护得将领支持,迫西魏恭帝禅让,西魏灭亡。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文帝

元宝炬

535年—551

废帝

元钦

552年—554

恭帝

元廓

554年—556

北齐君主世系表

北齐是中国北朝时的王朝之一。

550年,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国号齐,史称北齐。

577年,被北周消灭,共享国二十八年。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文宣帝

高洋

550年—559

废帝

高殷

560年

孝昭帝

高演

560年—561

武成帝

高湛

561年—565

后主

高纬

565年—576

幼主

高恒

577年


北周君主世系表

北周,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的北朝之一。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由其子宇文觉正式建立。

公元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长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

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史称北周。

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华北。

公元581年,掌权的外戚杨坚篡夺北周政权,改国号隋,北周亡。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孝闵帝

宇文觉

557年

明帝

宇文毓

557年—560

武帝

宇文邕

561年—578

宣帝

宇文赟

579年

静帝

宇文阐

579年—581


北朝风云
全二十回

1. 鲜卑源流

2. 北魏立国

3. 三代奠基

4. 五胡归一

5. 国史之狱

6. 胡马窥江

7. 佛法西来

8. 文明太后

9. 孝文改革

10. 胡后临朝

11. 六镇反邦

12. 河阴之变

13. 魏分东西

14. 绝世双雄

15. 南北大乱

16. 关陇恩怨

17. 北齐三杰

18. 无愁天子

19. 北周禁教

20. 再造一统


至此,大型中华历史系列《南北朝》全四十回(含南朝篇二十回,北朝篇二十回)全部推送完毕!


在结束了第一卷《夏商周秦》、第二卷《汉晋南北》之后,请继续关注第三卷《隋唐五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