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礼记大学里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什么不是先诚意后格物?

 王断天崖路 2018-01-03

《大学》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在宋代二程和朱子等人的推动下,成为四书之一,地位上升到了很高的层次。《大学》有所谓的“三纲领八条目”,这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就是“八条目”中的内容,朱子将其作为一个人为学为人的根本路径。这一套路径的基本逻辑就在于,一个人首先是要学习知识的,学习知识就是一个“格物”的过程,所谓的“格物”,朱熹《大学章句集注》云:“格,至也。物,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而“致知”,朱熹云:“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格物,就是要通晓万事万物之理,所谓的致知,则是要把自己的知识推向极处,总之,就是不断丰富自己的学养。格物致知,讲的还只是学养层面的东西。

而格物致知以后,万事的道理都明白了,然后由此进而通往修身的境界。朱子解释“诚意正心”时说:“心者,身之所主。意者,心之所发也。实其心之所发,欲其一于善而无自欺也。”就是说,诚意正心,就是说身由心动,故而要将心之所发进行某种教化,让他能够做到始终坚持善而不会自我蒙蔽欺骗。这就上升到修身的层面了。

总而言之,《大学》中的八条目的逻辑就在于,一个人首先要有知识,只有学习好了各种知识,懂得了各种道理,然后才能返回内心,正心诚意,进行修身活动,修身之后,才进一步地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我们古人讲儒家“内圣外王”,《大学》的这个逻辑思路,就很能够代表这种内圣外王的历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