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国人中的中共党员:傅莱

 铁血老枪 2018-01-03

  傅莱,原名理查德·施泰因(Richard Stein,1920~2004)。少年时期即投身反法西斯斗争,因反对希特勒被特务机关列入黑名单。1939年1月来到中国。1941年,在北平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傅菜通过封锁线,到达向往以久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后被安排到白求恩卫生学校担任教员。1944年,傅莱调到延安中国医科大学担任内科教学工作,同年秋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3年,晋察冀边区流行麻疹和疟疾,由于日本侵略军的军事封锁,前线的药品非常缺乏。傅莱通过向当地老中医请教,找到了用针灸治疗疟疾的方法,并亲自到作战部队去进行实验和推广,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的蔓延,取得了边区根据地战胜疟疾流行病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傅莱利用美国援华委员会寄来的青霉素菌种和部分资料,成功地自制了粗制盘尼西林,缓和了我军缺乏急需的外伤用药困难。随着解放战争的进程,不久他带着X光机和医疗就诊器,参加了著名的太原攻坚战和天津战役,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抢救了许多的伤员。

  解放初期,傅莱在中国西南地区多年的工作期间,经常深入到该地区落后边远的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去了解那里钩虫病和地方病的发病情况,并为此撰写了大量的调查和防治报告。1952年申请加入中国国籍。

  1962年,傅莱全家前往奥地利探亲,当时就有人猜测,他这次肯定不会再回中国了,但他仍然按期归来。他曾说:“我在中国参与了一项伟大的实验,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这个实验至今还在进行,我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将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半途而废。”

  1979年,傅莱出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副所长,同时担任中国生物医学情报中心网络项目的领导工作。1982年开始,在傅莱积极领导和具体参与下,决定引进美国IBM4361型电子计算机。他从计算机房的基建、图纸设计,到规划审批,乃至机房后期的装修都一一过问,还经常到工地查看质量。终于在1987年建成我国第一个大型医学文献计算机检索系统,结束了我国医学文献手工检索的历史,为发展医药卫生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

  傅莱还采用分步骤和调动各级情报信息员积极性的做法,先后建立起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北和西南六大地区的信息网络,然后逐步推广到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当时这一网络的建成,对沟通国内、国际的医学信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傅莱是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生前多次受到政府的奖励和表彰,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卫生部科学贡献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