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对策

 许建艳书屋 2018-01-03

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对策

数学具有独特的魅力,如果能够将其与生活联系起来就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小学教育阶段,孩子们正处于依靠兴趣学习的年纪,本文就通过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运用方式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拓展小学数学教育的思路,从策略上创新,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

数学与生活大多无法直接联系起来,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需要深入的研究科学的策略。从表面上看,数学中的公式方程数字定理等都与生活毫不相干,而实际上数学的生活的相关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去深层次的挖掘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联系,通过实例去解读数学,让学生看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这关系到整个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学教育效果。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结合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提出一些倡议供大家共同讨论,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教育的生活化有所帮助。

一、以教材为根本,从内容上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以教材为根本是因为数学与公理定义公式函数等符号紧密相连,这是认识数学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打好基础之后怎样进行理解和运用就是另一回事,传统的数学一直强调要记住要背过这些公式定理,而生活化的数学教育会更多的融入现实生活的实际生活内容,而真正的生活化数学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进行一些生活中数学理由的解决而是要为学生提供一种思维方式,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内容很多,这需要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和深思,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能够让数学概念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果。传统的数学教育将学生分成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在课堂中生涩的数学定理公式的世界,另一个是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世界,相对于阳光明媚的天气树上知了的叫声数学就显得枯燥乏味多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好多学生一提数学就“头疼”,甚至有学生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学数学的料,通过对我国一直以来的数学课本的观察可以发现,大多数数学课本比较苍白的内容是学生失去兴趣的主要理由,一堆公式公理提起兴趣都很难,更别说喜欢了,再加上教师采用的比较传统的灌输教育,所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寻找更多的有助于数学教学的辅助材料,但是不能脱离课本,另一方面找到合适的策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的接受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这种转变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教学成绩的提升。

二、灵活运用数学,会学会用

所谓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育就是要把一般的数学理论和实际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不仅仅是联系也要学会运用,小学生的社会经验还不太多,可以利用已有的社会经历联系数学,将一些生活理由“转换”为数学理由,通过数学化的思维解决实际理由,这种理由的解决不是远在天边或者只是枯燥的数学试题,解决后的效果是能够直接看到的,而教师在这个时候需要起到的角色就是引导角色,积极的鼓励学生去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用数学来解释,在遇到一些理由的时候也能够首先用数学的思维深思一下,提升整体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应用范围。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数学教育的地方在于,后者更注重理论知识或者数学技能的培养,而前者就会给学生一种数学的思维方式,用数学的思维眼光去观察区深思世界,有了这样的思维学生学起来才更加积极,数学不仅仅是书本上呆板的数字与公式,我们的生活处处都可以跟数学相连,只要稍加留心就可以,例如老师可以举出很多与学生的生活相关的例子,例如,本班级有五十个人家里有电脑,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在用作学习,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在用作游戏,那咱们班有多少热爱学习的人呢?这就可以很直接的运用到小学数学的百分比,同时也能够提醒学生正确的运用电脑,这只是众多例子之一。小学生的思维是比较活跃的,需要引导,教师要做的就是把学生引入数学的世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的“五彩缤纷”。

三、以兴趣为引导,联系生活实际

对于小学时代的学生对于生活的接触刚刚开始,但也正是这个时候也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最多的时候,加减乘除运用,统计,图形面积计算等都可能会出现在他们的事业中,老师要做好兴趣上的引导,充分的发掘涉及到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进行教学,通过对数学的灵活应用去独立的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理由,或者用数学语言解释某种现象,这样做的最直接效果就是学生对于相关的数学定义或者公式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书本上讲的再精彩也不如实际运用一次,比如在教授距离单位的时候就可以丈量书本,胳膊是多少厘米,数一数大概从学校到家是多少米,这些实际的能够摆到学生面前的生活实际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些含义的印象,在学习中也能够很容易产生联想,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的生活中是怎样运用的,这些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从而在心理上不会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让抽象的数学符号具体成每天都在接触的东西,这样做能够把数学教学做的更加“真实”,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能更加的投入。

四、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理由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应用的价值在于能够解决理由,在小学的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生活情境的创造,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没有太多的生活和社会经验,这就要靠老师去挖掘创造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又能联系数学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价值所在,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例如,在讲到利息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一个星期的领用钱的总和的利息,如果把全班同学的零用钱都存到一个账户上,怎样存利息会比较合算,这种情境的创造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新鲜的对以后的生活也是有所帮助的。

五、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育是整个数学教育过程的起点,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策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理由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