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王朝》之十九:韦后专权

 梦想童年594 2018-01-03

栾氏春秋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想做武则天第二的皇后韦氏

太子李重俊政变,因为先期准备不足,政变过程中又连连失误,所以就失败了。可是,虽然整体来说这场政变以失败告终,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它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取得了什么成果呢?那就是把武三思父子给干掉了。把武三思父子杀掉,对于太子重俊这边,这叫做局部胜利成果,那对于唐中宗那边,那可叫重大损失了。所以呢,在政变之后,这个唐中宗李显就隆重地给武三思父子举行了葬礼,还把太子重俊的头拿来做祭品,而且把这一对父子都封为王,还为他们辍朝五日,就是五天不上班,表示内心是极为悲痛,一副丧失良臣的模样。

那咱们说唐中宗李显他是这么悲痛了,韦皇后她对于武三思的死是怎么想的啊?有些人觉得韦皇后那肯定是更加悲痛,为什么呢?因为,韦皇后和武三思,那是一对闺中密友。虽然说最初韦皇后和武三思打交道,那是属于工作需要,有点逢场作戏的性质,可是日后难免日久生情啊。现在武三思这么一下子就死了,连句遗言都没给她留下,这个韦皇后难道还不是心里非常难过吗?要这样想,可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武三思一死,没有人比韦皇后更开心了,为什么啊?因为她终于可以有出头之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咱们前面提过,为了打击功臣势力,为了震慑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兄妹,唐中宗李显先是和韦皇后通力合作,然后又一起拉弄武三思,其实呢,是组成了一个李武韦三家的政治联盟。那在这李武韦三方联盟之中,李家是有名分,那是皇帝。武家呢,是有实力,韦家呢,韦家在名分上不及李家,在实力上不及武家,所以在三方联盟之中,韦皇后这边是处于最弱势的地位。虽然说韦皇后她当了皇后以后也是马上就垂帘听政,而且呢马上就开始提拔自己的娘家人,提拔了两个堂兄,还提拔了两个妹夫,都当三品大官了,而且还把两个公主也嫁到他们韦家去,没少折腾。可是无论如何啊,在这三方联盟之中,她还是处于劣势。那咱们说处于劣势其实也没什么要紧,因为她和李显这是一家人,夫妇一体,她这方有点劣势,再加上李显这方比较强势,夫妻结合起来,不还是强势吗?可是,韦皇后她不这么想,她是一个有政治野心的女人,她不想仅仅给李显当什么贤内助,十多年的流放生涯可是让她明白了,权力这个东西太好了,没有权力,甚至连生命都不能保证,她要权力。再说了,通过这么几十年一块儿生活的经验她也知道,李显这个家伙是个窝囊废,自己比他强一大截呢,凭什么去辅佐他,给他当贤内助啊!与其辅佐他,还不如自己称王。所以韦皇后她是一直想要出头。想要出头,她的榜样是谁?那就是她的婆婆武则天啊。虽然武则天当年害得她吃尽了苦头,让她父母双亡,四个弟弟都夭折了。可是韦皇后一旦自己也当了皇后,还是忍不住把武则天就树为自己的楷模,她也想当这个武则天第二。可是呢,如果说有武三思在,她当武则天第二这个念头就屡屡受挫。现在呢,武三思死了,武家的势力受挫了,而且三方联盟的力量对比也就要发生变化,她终于看到机会了。所以对武三思的死相当地开心。那么因为她对武三思的死非常开心,所以呢重俊政变也就成了韦皇后势力崛起的一道分水岭。在此之前她还比较收敛,在此之后呢,马上就嚣张起来。太子重俊政变之后呢,韦皇后和唐中宗李显,分别都得到了一个尊号:唐中宗的尊号叫做应天神龙皇帝,韦皇后的尊号叫做顺天翊圣皇后,大家听一听,这多像当年唐高宗和武则天那个时代,双方并称天皇天后啊。所以韦皇后得了这么一个尊号之后,马上也是信心百倍,就高调出场了。

她做了三件大事。这第一件大事,就是积极培植亲信。韦皇后她清楚得很,要想掌权,在朝廷里必须有自己的人。那么重俊政变之后,高层出现了一些空缺,她马上把自己的堂兄还有两个族人都姓韦,都给安插到宰相的岗位上去了。安插了几个族人当宰相,那么韦家也一下子和合扬扬起来,就好比当年武则天当皇后,甚至当太后时候的武家的势力。可是韦皇后她自己也明白,如果想让大家都服气她,光靠安插自己的娘家人不行,她还得拉拢一些其他的能够得到公众认可的大臣。那这时候呢,韦皇后就想尽了各种办法去拉拢大臣。怎么拉拢的呢?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当时啊有一个大臣叫做窦怀贞,是读书人出身,早年声望非常非常地高,也算是士林领袖之一。韦皇后就想把这个窦怀贞也拉到自己的麾下。怎么样才能把窦怀贞笼络过来呢?韦皇后她使了一条美人计。那是在景龙二年,也就是公元708年的除夕,当时唐中宗就召集一些亲信的大臣一起跟他守岁,君臣一块儿守岁就难免要喝酒,喝酒喝得非常高兴的时候,中宗就跟这个窦怀贞说了,说我听说你的妻子已经去世好久了,那你一定很寂寞吧,身边也一定缺人打理吧。我觉得应该再给你娶一个新夫人了,今天就是良辰吉日,新夫人已经在里面准备好了,现在,我就替你们成婚。那皇帝这么一说话,马上帘子一拉开,两队宦官就出来了,举着什么蜡烛啊,锦帐啊,宫扇啊等等这些执事走出来。宫扇背后,就是一个新嫁娘。这新嫁娘身上穿着凤冠霞帔,大礼服,脸被那个宫扇给遮住了,看不见,但是头上能够看见是戴满了金钗。这窦怀贞一看高兴坏了,真是乐晕了,皇帝给我亲自挑选的夫人,那肯定是个大美人,赶紧就凑上前去。这时候宦官列着队,走到窦怀贞的面前,闪到一旁,就剩下一对宫扇和这个新嫁娘了。窦怀贞也在这儿准备好了,瞪大眼睛就看着这对宫扇,宫扇呼啦一下子打开了,窦怀贞一看啊,差点没背过气去,怎么回事啊?这宫扇背后,她不是一个大美人啊,她是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太,那脸上的皱纹比他本人还多啊,脸上的笑容当时就凝固住了。那么唐中宗一看这个窦怀贞变颜变色的,他也就在这儿说话了,他说窦爱卿啊,这位夫人,这是翊圣皇后的老奶妈,那是皇后做主,把她许配给你的。那窦怀贞一听,来头这么大啊,他脸上的笑容慢慢又绽放开了,是啊,这老太太是老点,丑点,可是有后台啊,我要是攀上她这棵大树,以后在朝廷里头那不也就坐稳了官吗?所以窦怀贞马上又欢天喜地了,拉着他这个老新娘,是一拜天地,二拜中宗、韦皇后,然后夫妻对拜,就成了一对老鸳鸯了。那么,唐朝人有一个语言习惯,管这奶妈的丈夫叫阿乽(zhe),这zhe字是上面一个父亲的”,下面一个之乎者也的,叫阿zhe,相当于咱们现在说阿爹、阿爸。现在窦怀贞他不是当了翊圣皇后奶妈的丈夫了吗,以后他每次再写上面奏章,他就不再写臣怀贞如何如何了,他直接就写翊圣皇后阿zhe如何如何,这可让朝里的那些正人君子太看不下去了。他们就讽刺他,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国zhe,一见他面就说国zhe。这窦怀贞他不仅不以为耻,反倒还洋洋得意,你们也想当国zhe啊,你们还当不上呢!就这样韦皇后通过这么一个老美人计,就把这个窦怀贞给收服了。那当然了,她收服的还不光是一个窦怀贞,通过她的种种努力,不光是她自己的原来的亲信,甚至原来武三思的那帮亲信,也窦慢慢聚拢在她的麾下了。


那经过这么一番努力,在朝廷里韦皇后安插了不少人。可是,从武则天的经验,这个韦皇后也知道光朝廷里有人不行,那宫里有什么人值得她拉拢呢?她想来想去,觉得这上官婉儿首先就是个人才。上官婉儿生性非常地聪明机警,而且在武则天手下办事多年,行政经验特别地丰富,在朝廷里头人脉也很广,而且自从中宗李显当了皇帝之后呢,上官婉儿就给他做了秘书,负责替他起草大部分的诏书,所以当时早有内宰相的称号。韦皇后想啊,这婉儿以后我也用得着,也得把她拉拢过来。怎么拉拢呢?当时上官婉儿已经当到了二品的昭容了,那从职位提拔这个角度讲,上升的空间不太大。职位提拔空间不大,怎么办呢?韦皇后想,那就从生活上关心关心她吧。她知道,上官婉儿这个人生性风流浪漫,在朝臣之中是颇有一些密友,可是因为住在宫里头,她不太方便和她这些情人约会,这是她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怎么办呢?韦皇后就找唐中宗提建议了。她说啊,上官婉儿虽然名义上是你的昭容,是你的妾,可是实际上咱们都清楚,你们两个也不过就是工作关系,既然如此,你何必不给她一点私生活空间呢?你干脆让她到外面住得了。唐中宗一想也是啊,我何必白占着这么一个人呢。于是就让上官婉儿住到宫外去了。所以上官婉儿名义上虽然是唐中宗一个妾,而且还是二品的妾,可实际上倒像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每天下班就回家了。这不仅在唐朝历史上是独一份,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那也是独此一家。就这样笼络了上官婉儿了。

可是韦皇后想,治理国家,那得文的武的两手都要硬。上官婉儿这是文的这方面,武人这方面我去拉拢谁呢?那咱们说宫里头都是女人,女人里也能有什么武将吗?韦皇后还真找到一个。当时有一个女官姓贺娄,咱们一听这姓就知道了,这是一个少数民族女性,长得是高大威猛,有中性美。韦皇后就去拉拢她去了,把她升为内将军,也就是升任自己贴身报表队的队长。既然担任公职人员了嘛,这贺娄将军就也得到了特别地恩赏,也在外面给她置了一所豪宅成上班族了。所以就通过这样的一些手段,在宫里头,韦皇后也是美少安插人手。


可是,韦皇后她反复琢磨武则天的经验,她知道要想进一步地位提升光是有人支持还不够,还得有天支持,上天也得表达那么一点意思才行。那这也就是韦皇后要做的第二件大事了,就是炮制祥瑞,显示上天对她的支持。太子重俊政变一结束,天上的神仙一拨一拨的就开始关顾韦皇后,祥瑞也是层出不穷啊。举一个例子,政变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708年,有一个宫女例行公事给韦皇后整理衣箱。她刚刚打开衣箱,忽然叫起来了,说哎呀大家都来看,皇后的衣箱上怎么升起一朵五彩祥云啊?她这么一叫唤,那宫女可不是呼啦啦都过来了,都过来大家就四下看,天上地下地找啊,这祥云在哪儿啊?找来找去,其他人其实也没看见祥云,觉得是不是这老姐姐早晨没吃饭低血糖犯了?眼冒金星给看成祥云了。不过虽然这样想,可是没人敢这样说啊,这不就跟皇帝的新装一样吗?大伙儿嘴上还都得说,确实是五彩祥云,你看赤橙黄绿青蓝紫,不行,这都成七彩祥云了,反正宫里头就一片沸腾。不到半个小时,这个消息就传到皇帝的耳朵里去了。唐中宗李显也是特别地高兴啊,马上就根据宫女的口述,让这个画工画了一副图,就是皇后衣服上腾起五彩祥云图。然后先是在朝廷里头给大臣们都看,然后再颁布各州,让天下老百姓也都知道知道,这是一个祥瑞。


那么没过多久,又一个祥瑞出来了。有一个大臣就给中宗李显上疏,说臣每天上下班的途中就听见长安城的小朋友都在唱一首歌谣,这歌谣唱得有意思啊,头两句是这样的:桑条韦也,女时韦也。我觉得这歌谣有来历啊,你看韦呢,这是咱们皇后的姓啊,所以“桑条韦,女时韦”这不就是在歌颂咱们的韦皇后亲自去养蚕、采桑,教导天下妇女吗?所以我觉得啊,这是上天的一个昭示,就相当于当年太宗还没有当皇帝的时候,天下都已经纷纷传唱秦王破阵乐一样,这是一个祥瑞。所以臣想到这里呢,就把这个事情编成了一首歌,还谱了12个曲子,就叫做《桑韦歌》《桑韦曲》,以后皇后再亲蚕的时候,咱们就奏这个曲子好了。唐中宗一听,也挺好,马上也就接受了他的意见。这是第二个祥瑞。


那大家看现在朝廷里和宫里头都有了韦皇后安插的人手了,上天又屡降祥瑞表示对皇后的满意,韦皇后觉得自己可以在天下人面前好好地秀一把了。怎么秀呢?这就是韦皇后要做的第三件大事,就是参与主持祭天大典。咱们知道一提到皇后亲自参与主持什么什么大典,大伙儿可能立刻就想到武则天了。武则天当年不是和唐高宗一起去参与过封禅,在封禅的时候她充当亚献。


韦皇后她想到这点,也是羡慕得眼睛都红了。可是咱们也说过,封禅因为规格最高,所以它肯定不能够年年搞,这得是隔很多年,而且皇帝觉得自己确实治理得好了才能搞,不能轻易地动。所以韦皇后想要利用这个利用不成那怎么办呢?幸好啊,咱们中国古代国家礼仪活动也挺多,既然封禅不成,咱们就退而求其次。就在景龙三年,也就是公元709年,唐中宗就在韦皇后的撺掇之下昭告天下了,说这一年,我要在南郊,就是长安城的那个南边的郊区,举行祭祀天地的大典。南郊祭天,这也是国家一级规格的典礼。那么既然举行这个大典,就得让礼官商量商量了,这个大典应该怎么举行,有哪些程序。咱们刚才不是说韦皇后在朝廷里头拉拢的好些人吗?那也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时候这些人就得给她帮忙了。所以马上有一个文人叫祝钦明,就给皇帝上了一个奏表,他说啊,臣翻阅古书,发现在古代啊,凡是大的这个祭祀,都得有皇后参与。所以咱们这次南郊祭天,也得有韦皇后参加。他这个奏表一上来,马上有人反驳了。有人说祝钦明你也算读书人,你读书把眼睛都读绿了,你还认不认字,你还懂不懂古人说的话啊。古人是说皇后可以参加祭祀,那是祭祀谁啊?那是祭祀祖宗。哪一个古人说过皇后还可以祭天?两派意见是相持不下啊,那这时候怎么办啊?皇帝说让宰相裁决吧。当时的宰相是什么人呢?那就是韦皇后的同族,名字叫做韦巨源,那他当然支持祝钦明他们这派意见了。


所以呢,这个仪式就规定下来了,皇帝是初献,韦皇后也参与进来担任这个亚献。那亚献就得捧上祭品,按照原来一般的程序,如果是皇帝祭天的话,有一帮专门的斋郎,替皇帝捧着这个祭品。斋郎是什么人呢?斋郎一般是由王公大臣的子弟充任的,是一些年轻人,替皇帝捧着祭品,然后祭祀完了之后,皇帝给他们加官进爵。现在皇后她来充当亚献,再由斋郎捧着祭品这不合适。古代咱们讲,男女有别,那斋郎不合适,怎么办呢?韦皇后说了,既然有斋郎了,那就可以有斋娘啊,咱们从宰相的相府千金里,选这么十几个姑娘,让她担任斋娘不就行了吗?这么一来,十几个相府千金就组成了一个斋娘的队伍,帮着韦皇后捧着祭品。这个礼仪大典也搞得是热热闹闹。那咱们刚才也说了,斋郎跟着皇帝一块儿祭天,回来肯定是加官进爵,斋娘怎么办呢?韦皇后又发话了,谁说女子不如男,斋郎可以当官,斋娘为什么不行呢?斋娘也照样封官,只不过封官她们不能亲临现场去办公,那就转给她们的丈夫夫。所以说这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咱们中国古代历来讲夫贵妻荣,妻子跟着丈夫沾光。韦皇后这么一搞,这就让丈夫跟着妻子沾光。搞了很多很多这样的事情,韦皇后的这个势力那是节节攀升。


那咱们说,韦皇后她势力节节攀升,本人又表现出了效法武则天的野心,当时她身边的其他人怎么想啊?有一个人最高兴了,谁啊?安乐公主。安乐公主可高兴了,她为什么高兴?她觉得如果韦皇后当皇帝的话,她自己当皇太女的几率可就大大增加了。那为什么啊?因为咱们看,如果是唐中宗当皇帝的话,按照咱们的政治传统和文化传统,肯定是选择儿子当自己的接班人,那么女儿安乐公主无论怎么得宠,她都很难突破这样一个传统,这是唐中宗。那可是韦皇后如果她当皇帝的话,那可就不一样,为什么?韦皇后她没有儿子,她没有亲生儿子,她的亲儿子已经被武则天给逼死了。虽然从理论上讲,她和唐中宗还有两个儿子呢,但是那是别人生的,跟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那有人就说了,没儿子,侄子也行啊。武则天当年不就在儿子和侄子之中选择吗?这个韦皇后她倒霉就倒霉在她不仅没有亲儿子,她也没有亲侄子。为什么呢?唐中宗当年被贬,韦皇后一家都跟着倒霉。她的四个亲弟弟都在岭南被少数民族领袖给杀了,没有留下任何后代。所以说韦皇后不仅没有亲儿子,也没有亲侄子。那既没儿子又没侄子,最是她最亲的亲人啊?那只能是女儿啊。韦皇后她有两个女儿,可是安乐公主觉得自己得宠,她觉得在两个女儿之中,她还是占上风的。如果说母亲当皇帝,那么皇太女接班人是非她莫属,所以安乐公主对母亲的这番想法和行为都是特别地高兴。本来安乐公主在这时候是不太高兴的,为什么不高兴啊?因为重俊政变不是杀掉了武三思父子吗,那毕竟是她的丈夫和她的公公啊,曾经有过一段很消沉的日子。现在一看母亲这样搞起来了,她的心思又活动了,原来的这种忧郁的情绪也一扫而光。马上又兴冲冲地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来。那怎么叫兴冲冲地投入火热的生活中啊?安乐公主当时的直接表现就是她又一次结婚了。


她这次结婚的对象是谁呢?这次结婚的对象叫做武延秀,是她上一任丈夫武崇训的堂弟。她和这个武延秀第一次见面是她在跟武崇训一块儿结婚,婚礼的现场上,当时她一眼就看中这小伙子了。武延秀长得是玉树临风,一表人才,看起来比武崇训可是顺眼多了,只可惜他爸爸不是武三思啊。如果他爸爸也是武三思的话,那驸马当即就得换换人啊。可是呢,既然他没有这么高贵的身份,这夫妻做不成。不过做不成夫妻不要紧,做叔嫂也不错啊。从安乐公主结婚之后呢,这个小叔子武延秀就成了他们家的座上常客了。跟武延秀处长了,安乐公主就发现了,这个小叔子是多才多艺,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还有内秀。怎么有内秀法呢?是能歌善舞啊,一般的歌舞都不在话下,特别他擅长的是什么呢?是这个突厥人的歌和突厥人的舞,少数民族土风舞是他的强项。那咱们说,一个中原的小伙子怎么会熟悉突厥人的歌曲呢?这其实和武则天是有关系的。当年武则天为了跟突厥搞好关系,曾经想派武延秀去和突厥人和亲,让武延秀娶一个突厥公主。武延秀也去了,可是到了那边呢,那突厥人看不上他,说你武家是小姓,你配不上我们家的公主,要给他退货。那这样武则天可受不了了,这不是蔑视我们大国吗,所以呢就兴兵和突厥人打起来了。这一打起来不要紧,武延秀从一个准驸马爷变成阶下囚了,被突厥人给关起来了,当时也没少吃苦。不过这个吃苦也换回了丰硕的成果,就是他终于学会了突厥人的歌舞了,现在正好拿这些新鲜玩意儿去讨好自己的嫂子安乐公主。

所以说这两个人其实在安乐公主的驸马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是暗渡陈仓了。那现在呢,驸马既然死了,这个武延秀就顺理成章地当了这个替补队员了。那安乐公主不是一直得宠吗,现在呢,政治前途又是这么无比光明,所以这一次婚礼办得是相当地风光。这么风光法呢?引导整个婚礼队伍的不是一般人,那是皇帝的禁军,皇帝派自己的禁军来给安乐公主的婚礼担任护卫。禁军后面是皇后的仪仗队,这时候也借给安乐公主了。那么安乐公主坐那车呢,也是专门给皇后参加大的礼典活动才配的车,车旁边护驾的人是谁呢?护驾的人就是安乐公主的亲叔叔安国相王。

婚礼结束之后,唐中宗李显还特别大赦天下,说想让全国普天同庆,来庆祝一下自己爱女的这个盛大婚礼。这还不够,刚刚结完婚,第二天,中宗李显还在朝廷里头,是在内殿,两仪殿,宴请全体的文武大臣,让大臣一块儿感受到他这种喜悦心情。大臣们都在那儿排班坐好了,等着吃饭了。这时候呢,门一开,安乐公主本人出来了,她说要拜见这些文武大臣。这可把那些大臣给吓慌了,他们就赶紧离席,跪倒在地上,给公主磕头,说这臣可不敢当,场面一下子相当相当地热烈。就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公主可坐不住了,她觉得自己也得表表态了,也得给侄女贺贺喜了。她怎么表态的?这太平公主到这个武官的熙上,就拉起了自己的丈夫武攸暨,夫妻双人跳了一支双人舞,给皇帝夫妇道喜,也给安乐公主夫妇祝福。

所以说这一场婚礼在唐朝整个的婚礼历史上,那绝对是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影响的。为什么呢?不仅礼仪规格超标,而且简直就像示威一样,叔叔安国相王和姑姑太平公主都被拿下了,都在安乐公主面前不得不低头。那文武大臣就更不用说了。眼看着爱女出尽了风头,韦皇后心里也是非常高兴,她和安乐公主现在也俨然是一对亲密的政治联盟。

那咱们回顾一下韦皇后这些所作所为,可以感觉到啊,咋一看,这些活动其实都是武则天当年那些活动的翻版。可是武则天当年又笼络人心,又制造祥瑞,又参加典礼,那就好比第一个形容这个姑娘的脸长得像苹果的人,那叫天才。韦皇后这时候也想通过笼络人心,参加大典,制造祥瑞等等手段取得自己势力的上升,那就好比是第二个形容姑娘的脸长得像苹果的人,那叫蠢才。因为武则天她的权威的积累,是经过了30年的时间,而韦皇后呢,从她当上皇后开始,满打满算,还不超过五年的时间。她的这个时间太短了,她太急于求成了,所以她再搞模仿,这个效果不会好。另外呢,我们还要知道,武则天她之所以取得那么崇高的威望,主体来源于她的个人成就。可是韦皇后,她看起来势力也是节节攀升,可是这个攀升,它的真正来源是丈夫唐中宗对她的纵容。可以说,正是被她视为窝囊废的这个唐中宗,其实像一棵擎天大柱一样,支起了她的这片天空。可是她想要做的事情,恰恰是挖这棵大树的墙角,把这棵大树给撂倒,取代他的统治。

中宗李显神秘猝死

中国古代一直讲男尊女卑,夫为妻纲。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其实这个怕老婆的传统也是源远流长的。咱们现在山东地区还有一个说法,叫怕婆子,有饭吃。就说一个男人如果他怕老婆的话,可能这个日子过得会更加安稳。咱们知道在历史上唐中宗李显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怕老婆的人物,而且他也确实有饭吃,他还吃上了当皇帝这碗饭,吃的挺好。可是就在景龙四年六月的一天,唐中宗李显在吃了他的老婆韦皇后给他送来的一碗汤饼之后,却忽然离奇死亡了。而且他的这次死亡在《旧唐书》、《新唐书》以及《资治通鉴》等等这些正史之中,还被记载为中毒而死。唐中宗李显这个死亡事件,在整个唐朝的历史上也是一桩著名的公案。


这死亡事件来龙去脉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他是不是真的被他的夫人给毒死了呢?咱们要弄清楚这些问题,还得先交待一下唐中宗李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唐中宗李显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李显的第一个特点,他是一个贤夫良父。按咱们现在的说法那叫新好男人,咱们知道李显前半生生活是非常非常坎坷的,在武则天的时期他被长期流放。在流放生活之中,他体会到了来自于夫人和女儿带来的温情,所以在他结束流放生活,回到朝廷里当皇帝之后,他想要加倍补偿她们。那补偿的方法就是加倍爱她们,爱到什么程度呢?爱到怕的程度。

唐中宗李显是怎么怕老婆的呢?举一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有一次唐中宗在宫里头开宴会,请了好多艺人前来助兴,艺人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一个艺人上来就说了,说我想给皇帝唱一支曲,这个曲子叫做回波辞。曲子是现成的但是词是我新编的。这个词编得有点冒犯皇帝,不知道皇帝能不能允许我唱。一说词有点冒犯皇帝,把所有人的好奇心就都给调动起来了。那李显也表现出很大度那个样子,说行啊,你唱吧,不管你唱什么,我都不怪罪你。这个艺人就唱了“回波尔时栲栳,怕妇也是大好,外边只有裴谈,内里无过李老。”什么意思呢?第一句话,回波尔是栲栳,这句话其实没什么意思,因为回波辞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凡是唱这种乐曲,第一句话都是,“回波尔时”什么什么,固定格式。那“栲栳”是什么?栲栳是一种竹子编的大框,它放在这儿也没有意义,就是确定一个韵脚,以后整个曲子押上韵,所以,第一句话可以不作解释。第二句就有意思了,怕妇也是大好,说怕老婆啊,那可是一件大好事。第三句,外边只有裴谈,说在宫外怕老婆最典型的就是裴谈了。第四句,内里无过李老。那在我们宫里头怕老婆的第一号人物,就是我们的李皇帝,李老。那这艺人一唱完,大家就哈哈大笑。

那咱们就得说一说了,为什么李显和裴谈能够荣膺李唐王朝最怕老婆的人这样的荣誉称号呢?他们有什么先进事迹啊?咱们先看看裴谈这个人有什么先进事迹。裴谈当时是一个御史大夫,三品官,那在外面也是高官,平常吆五喝六的很有威风。可是一到家里,就对夫人是俯首贴耳。好多人觉得不理解,就问他,说你怎么这么怕老婆啊?裴谈说,我这个怕老婆啊,那可是一以贯之的事情,从来都怕,为什么呢?我觉得老婆太可怕了。当初我刚刚娶她的时候,她还年轻啊,我看她就像活菩萨一样,你说哪有人会不怕活菩萨呢?所以年轻时候我怕她。那后来人到中年了,她给我生了一大堆儿女,这时候呢,我再看她啊,就像九子魔母一般,你想我是一个人啊,哪有人不怕九子魔母呢?到现在呢,我老了,她也老了,你看她满脸皱纹,脸也黑了,她还偏偏爱擦粉,她把那粉往脸上一擦啊,猛一看跟鬼似的,你说哪有人不怕鬼的呢?所以我从小到老我都怕她,我没法不怕。裴谈这个名言一出来啊,当时是传为笑谈啊。那你想,把李显和裴谈并列,我们也可以想象,李显平常是多怕他的夫人韦皇后了。那么这个艺人唱完这个歌词,他就看着李显,李显还没表态呢,韦皇后先表态了,韦皇后说唱得好啊,给我赏。马上就赏给这个艺人一大捆丝绸。那么唐中宗他在旁边也只能是嘿嘿干笑,不敢有别的表示。


所以我们也可以确定,李显和裴谈并列,那确实是一点都没有冤枉他。那既然是怕老婆嘛,那在工作啊,生活啊,各个方面就得处处想到服从太太的需要了,服从到什么程度呢?他甚至允许韦皇后公开包养情人。在史书之中,留下明确姓名记载的韦皇后的情人有两个,一个叫做杨均,一个叫做马秦客。这两个人还都有专业优势,杨均是什么人呢?杨均这个人特别擅长烹调,可能韦皇后比较好美食,好美食爱屋及乌,连美食家一块儿喜欢,所以很喜欢杨均。那既然好美食,可能有时候吃得不合适了,就容易有点消化方面的疾病。这时候呢,这马秦客,马秦客也可以发挥专业优势了,为什么呢?这马秦客是一个医生,平常没事就给韦皇后做做保健工作。所以这两个人当时在韦皇后身边都属于非常得宠的人。其实我们也可以分析分析韦皇后这个心理,她为什么一定要包养这个情人呢?我想啊,她这时候是处处想跟她的婆婆武则天来比一比。在韦皇后心目中武则天就是她的榜样,武则天做过什么,她也要原封不动照搬着做一遍。武则天包养情人,韦皇后自己也要养情人。只不过武则天是在唐高宗死后才开始有情人的,而韦皇后呢,时时处处都要把这个事情做得又快又好,她就提前了,在唐中宗李显还活着的时候,她已经有了公开的情人。那么李显看见太太有情人,怎么样,他不是怕老婆嘛,也只好听之任之,表现出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这是对夫人。


那咱们刚才说他是贤夫良夫啊,他不仅对夫人好,对女儿也特别好。对这个安乐公主好,安乐公主当时无论想办一件什么事,都是自己直接起草好了诏书,然后把诏书蒙上,让唐中宗盲签,唐中宗一般也都会答应她的这些要求。你看政治上的大事都可以这样糊涂决定,生活上他就更不会干涉安乐公主。在生活上把安乐公主照顾得是无微不至,怎么个照顾法呢?咱们说过,安乐公主是个大美女,人靠衣裳马靠鞍,这个美女也要有好衣服来陪衬,唐中宗就大张旗鼓地给安乐公主张罗置办服装。在安乐公主各种各样的服装之中呢,有两条裙子最为著名。什么裙子呢?这个裙子啊,在正史上的记载叫做百鸟羽毛裙,是用各种各样鸟的羽毛织成的。这个裙子的工艺水平可太高了,怎么高法呢?它在正面看是一个颜色,你在旁边看,又是一个颜色,你放到太阳底下看,是一个颜色,拿回屋里在阴影里看,又是一个颜色,等于一条裙子能够变换出五颜六色的色彩,一条裙子能当几条裙子穿。而且更叫绝妙的是什么呢?这裙子的图案是什么呢?就是各种各样的鸟,它用了什么鸟的羽毛来织这条裙子,就把这个鸟的图案在这个裙子上表现出来。而且每只鸟只有一个小米粒那么大,这是一个相当精湛的工艺。那为了置安乐公主这条裙子,唐中宗李显是动用国家的力量到岭南地区大肆去捕杀那些热带鸟,热带的,亚热带的。那时候动用国家的力量,让州县都去围捕。经过这么一番围剿之后,好多珍稀鸟类,当时在岭南就绝迹了,简直是制造了一场生态灾难。这是唐中宗对女儿的关心。


那么既然爱女儿嘛,爱屋及乌,连女儿的孩子也得爱。安乐公主跟武延秀生的那个儿子满月的那天,唐中宗和韦皇后都去了。去了之后,就在安乐公主的府邸上发布大赦令,大赦天下,让全国人民都沾染一下安乐公主生儿子所带来的喜悦之情。那我们翻遍史书,可以看到安乐公主当时提到的几乎所有的无礼要求,唐中宗都能满足。唯一提到有两次唐中宗没有满足安乐公主的要求,哪两次呢?一次就是上一回提到的安乐公主要求当皇太女,唐中宗想来想去没敢答应。另外一次,我们可以管它叫昆明池事件。昆明池是怎么回事呢?昆明池是当时皇家的一个池塘,有点相当于北海在清朝的那个位置。安乐公主有一次跟唐中宗提出来了,说我想要昆明池。她为什么想要昆明池呢?是因为她想跟她的姐姐长宁公主斗富。咱们知道唐中宗和韦皇后亲生的女儿一共有两个,一个是安乐公主,李裹儿。另外一个就是长宁公主。长宁公主比较大,虽然不像安乐公主这么得宠,但是跟其他公主相比,也是相当得宠的。这两个人都有钱,又都是亲生的女儿,所以没事儿就在一块儿斗富。怎么斗法呢?就拼命地烧钱盖房子,你盖一个好的房子,我盖一个比你还好的房子。最后两个人争相盖豪宅,豪宅都什么规模呢?外面看跟皇宫一样,内装修比皇宫还要豪华。可是这样斗来斗去,其实是很难分出水平高低的,你投钱我也投钱,这个房子越盖越好,很难一下子一眼看出谁高谁低。那安乐公主不干,怎么办呢?想来想去,她盯上昆明池了。她觉得如果我能把这片池塘拿到手的话,这个长宁公主可是拿不到的,因为可以说长安就这么一个昆明池,就跟父亲提出这个要求。可以昆明池对于唐朝来讲,那也是李唐皇室祖业啊,而且当时池边还有老百姓以捕鱼捞虾为生呢。唐中宗也是想来想去没敢答应。他这么一不答应,这个安乐公主可生气了,说你不是不给我吗,我自己也开凿这么一个昆明池来。就在长安城里踩点去了,踩来踩去,找到一片洼地,当时还要老百姓在那儿住着呢,没办法,都给我搬迁,搬迁完了,安乐公主就在那儿开发池塘了。挖了一个广袤数里的这么一个大池塘。风景比昆明池定还好呢,就取名为定昆池,一看这就是跟她老爸示威啊。可是唐中宗呢,他不气不恼,还带领大臣到这儿给安乐公主助兴来,领着大臣在定昆池上泛舟。所以可见他对安乐公主那真不是一般纵容。所以我们说了,唐中宗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贤夫良父,比现在的所谓新好男人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唐中宗李显的第二个特点是什么呢?第二个特点啊,他还是个享乐主义者。他不仅爱家人,他更爱自己。其实这还是一种补偿心理,本来嘛,他早年吃的苦头比较多,所以当了皇帝之后,想着再也不能吃苦了,一定要善待一下自己。怎么善待自己呢?他就敞开了玩儿吧。唐中宗李显特别特别爱玩儿,他爱玩儿什么呢?首先他爱打毬,这个毬是一个毛字旁加一个实事求是的求字。它是一种皮做的圆形的球,有点像现在的足球,但是还不一样,因为它既可以打,又可以踢,还可以在马上拿着球杆打,有点像现在马球那个样子。那当时上行下效啊,唐中宗李显既然表现出对打毬的浓厚兴趣,那整个上流社会也都以打毬为最高时尚。唐中宗李显的两个女婿,长宁公主和安乐公主的丈夫,为了讨好老丈人,都拼命地苦练毬艺。就跟《水浒传》的高俅一样,没事就在那玩儿毬。那为了玩儿毬,他们还得建一个高级毬场,这高级毬场怎么高级法?那时候不兴铺草皮,也没有现在这种塑胶制品,但是一般的土场子,它容易尘土飞扬。人一跑起来或者马一跑起来,这个环保效果不好。他们就从保持地表湿度这个角度着手。怎么样才能不让尘土飞起来呢?这两个女婿一合计,在上面洒油,用食用油整个把赛球场给铺了一遍。这样无论是人跑还是马跑,跑得再激烈,也不会飞起一个土星来。就是这样,风靡一时。那打毬这种运动,不仅在唐朝风靡,当时吐蕃人也喜欢打毬。而且那时候唐朝还恰恰又跟吐蕃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派金城公主去吐蕃那儿和亲。第一次和亲不是文成公主去的嘛,唐中宗这时候派了一个金城公主去了。


既然让金城公主去和亲,吐蕃那边怎么也得来使者迎亲啊。迎亲的使者一看,原来长安城也流行打毬啊,就跟唐中宗提出来了,说这样吧,咱们搞一场友谊赛吧。我们这边出十个队员,你们这边也出十个队员,咱们打一打看,看谁的毬技更高明。唐中宗一想,好啊,那就搭了个看台,唐中宗和吐蕃使者在那儿看,下面各出十个球员在那儿打。本来嘛,唐朝是主场作战,按道理讲应该稳操胜券,不过那天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不知道是有轻敌心理,还是人家吐蕃人水平确实是高,反正开始连打了几个回合,都是唐朝那边失利了。这唐中宗可太没面子了,说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全国打毬还打不过吐蕃,这不行。他就叫停了,说不行,我们不能这样打,我们刚才派出的是业余选手,水平不高,现在我们派我们的职业选手来,再跟你们比。而且我们既然是职业选手,我们又是一个比较大的政权,我们也不能欺负人啊,这回咱们不是十个对十个了,我们出四个选手,你们还照样出十个选手,咱们再来打一场。吐蕃一听刚才你十个打我都打不过,现在四个还行吗?没问题,打。结果李唐这边,四个运动员就出场了,出场之后那把毬打得是花样翻新。只见这个毬就在上下翻飞,马也在左奔右突,吐蕃那边虽然是十个人,但是基本上连毬都看不见了。所以这样一来呢,四个人把吐蕃的十个人打赢了,大获全胜。


咱们看唐中宗李显,他不仅仅喜欢像打毬这样有技术含量的运动,他还喜欢一些群众运动,什么运动呢?比方说他还喜欢拔河,组织一个大臣拔河队。咱们知道,大臣嘛,越当大官年纪也就越大,其实好多都七老八十了,平常连走路都已经不大稳当了。这时候让他们拔河可把这些大臣给害苦了。你看,两边拔,那拔赢了是往后仰,拔输了又往前趴,反正不管是往后仰还是往前趴,都半天爬不起来,四肢在那儿乱动。唐中宗李显一看特别开心,每次看人摔跤他就笑,这也是他喜欢的一项运动。


另外唐中宗李显可能是长期关押的缘故,冷清怕了,回到长安这样一个国际性大都市,这么繁华,他又当上了皇帝,怎么样呢?他就非常喜欢凑热闹,哪儿热闹往哪儿去。咱们说哪儿最热闹啊?现在大家也知道,市场最热闹。所以唐中宗李显就喜欢跑市场,看人做生意。可是唐朝跟现在又不一样,当时呢这个商人的地位比较低,而皇帝又最为尊贵。你说一个皇帝去看商人做生意,这个不太合适,那怎么办呢?唐中宗就决定在宫里头搞模拟市场,让宫女都扮成摆摊卖货的,大臣,公卿大臣都扮成小批发商,到宫女这来买货。买货卖货嘛,就得有讨价还价,有叫的,有骂的,还要趁机小偷小摸的,唐中宗一看这个热闹景象,非常开心,这还是平时的娱乐。那到了节假日,唐中宗就更赶热闹了。当时最热闹的活动之一,就是元宵节。景龙二年的元宵节,唐中宗和韦皇后就到长安城里去观灯。光他们两个观灯去不过瘾啊,人少了冷清啊,把几千宫女也都带上了。那到了长安城里头一看,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满街都是人,谁还分得清哪个是宫女,哪个是市民啊,所以好多宫女就趁这个机会逃跑了,不在宫里过这种清冷寂寞的生活了。等到唐中宗和韦皇后看完了灯,看完了热闹回到宫里再一点人,几千宫女还剩下一半了。好多长安城里的单身汉就在这一天娶到了从天而降的漂亮老婆。这是李显,他非常非常爱玩儿,是个快活人。

咱们说他自己个性这么快活,又经常跑到街上去与民同乐,是不是老百姓都特喜欢他,这还真不是。当时好多人其实一点都不喜欢他,为什么?因为他工作方面太不合格了,他是个糊涂天子。这也是李显的第三个特点,他还是一个糊涂皇帝。怎么个糊涂法呢?首先是李显这个人选官太滥了。咱们都知道,官是有官位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啊,只有一个官位出现空缺,才能补一个新的官僚进去。所以如果都按制度办事的话,这个官肯定不会滥。可是咱们也知道,一切制度都是由人来操作的。当时负责选官工作的是谁呢?有两个人,大家可能还都有点印象。一个叫崔湜,一个叫郑愔,这都是当年武三思的高参,武三思的狗腿子,后来武三思死了以后,又接着为中宗和韦皇后效力。这两个人不是什么好人,贪污纳贿,一年的时间,把这个三年的关缺都给用完了。所以一下子官就非常多啊,那咱们说他们选官的标准是什么呢?基本上讲,谁给他们行贿,他们就选谁。当时还有这么一个笑话,说有一个候选人,为了早点当官,就去给崔湜的爸爸送礼,希望通过这样一种路线打动崔湜,然后早点当官。可是这个崔爸爸他老了,有点糊涂爱忘事,他收了人家礼之后,没把这个事儿告诉崔湜,崔湜当然没有关照这个人,这个人就落选了。落选他不高兴,我这钱不白花了嘛,就找到崔湜质问他。说我给你家亲戚送礼了,你家亲戚也收了,你怎么就不让我当官呢?崔湜一听没这事啊,表现出一付义正词严的样子,说你说吧,我这个亲戚是谁,回家我把他打死。然后这人就说,您可千万别这么打,为什么呢?您要一打死他,您也别在这儿当官了,你直接回家守丧三年得了。崔湜一听才明白,原来收人家礼的是他爸爸啊,一下子羞得脸红脖子粗。


咱们说光是选官滥也就罢了,当时还有一个大的问题,什么呢?好多人根本就没有经过正当的选举途径,也当官了。那怎么回事?因为咱们知道啊,在唐中宗时期,有好多有权势的宫廷贵妇。比方说,唐中宗的两个女儿,长宁公主、安乐公主,还有上官婉儿,上官婉儿的妈,韦皇后的妹妹等等好多人,跟唐中宗的私交都不错,她们手里也掌握权力。如果想让谁当官,就直接跟唐中宗一说,唐中宗就手写一个敕书,然后斜着封上,直接交给政府,意思就是说这是我皇帝的私人关系,你就不要审了,直接让他们当官就可以了。当时人把这种官就叫斜封官。那咱们也知道,这个宫廷贵妇的面子可不是随便卖的,她们让谁当官呢?谁给我钱就让谁当官,而且是明码标价。任何人,不管你出身如何,有没有资格,有没有经历,只要你拿出三十万钱来,马上就可以给你官当。这样一来,好多做生意致富的,甚至好多别人家的奴隶罪犯等等,都通过花钱就当上了官。这一下子政府可就是乌烟瘴气了。所以这官就越来越多,越来越滥。多到什么程度呢?最后连官厅都坐不下了,新任官员上任,找把椅子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官多得过分了。唐中宗不仅让这么多不该当官的人当官了,而且他还不知道怎么处理官和官之间的关系。举个例子,有一天上朝的时候,有一个御史和一个宰相吵起来了,这个御史就去弹劾那个宰相,说你在跟吐蕃打交道的过程中有卖国行为,你收受了吐蕃人的贿赂,想要给他们不该给的领土。你想一个宰相啊,被人指责为卖国,他心里非常紧张啊,所以不顾得什么朝仪了,马上就跟那个御史吵起来,说我什么时候卖过国啊?我是一心为国啊,你要说我卖国,你肯定不是好人,你想栽赃陷害,两个人在那儿吵。那咱们说,这个时候一个负责任的皇帝应该怎么办呢?这皇帝如果负责任啊,他应该去调查一下,因为事涉宰相,事涉土地,这样的是大问题,不应该糊里糊涂地解决。可是唐中宗李显是怎么办的呢?他给这两个人和稀泥了。他说这样吧,你们也别吵了,你们两个就当着我的面结拜为兄弟吧。你们结拜为兄弟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一家人你们就不要吵了。所以当时人一听唐中宗这种解决方式都是摇头叹息,管它叫和事天子,和事佬,说他这样做毫无道理。这是唐中宗糊涂的地方。

那咱们说,唐中宗李显他是怎么死的?根据两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唐中宗李显是被人毒死的。《资治通鉴》是这样说的,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得幸于韦后,恐事泄被诛。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餤中进毒,六月,壬午,中宗崩于神龙殿。什么意思呢,按照这个说法是韦皇后的两个情人,杨均和马秦客,害怕他们和皇后私通这个事情被泄露出去,害怕中宗怪罪他们。而韦皇后本身她想当皇帝,安乐公主想让韦皇后当皇帝,然后她当皇太女,当然接着也是当皇帝。反正这几拨人都觉得唐中宗碍手碍脚,于是就一块儿合谋,把唐中宗给毒死了。


可是大家信不信这回事啊?历史毕竟是胜利者写成的,咱们也知道,虽然我们也还没有讲,但是想来大家知道,安乐公主和韦皇后可都是日后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啊。会不会有人陷害她们?我个人认为,虽然说唐中宗是在忽然之间,没人征兆的情况下死亡的,虽然历史上各种记载都众口一词地认为是安乐公主和韦皇后合谋,虽然说安乐公主和韦皇后的政治野心也是昭然若揭的。可是,我还是认为,唐中宗李显不是被毒死的。为什么呢?我有四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在现存史料之中,第一次提到唐中宗被韦皇后毒死,那是在唐中宗死后半个多月的一次政变之中。这个政变是针对韦皇后发动的,当时指挥政变的一个将军就对他手下的士兵说,韦皇后毒死先帝,所以我们今天也要杀死韦后为先帝报仇。这什么意思啊,这是一个战场上的动员啊,实际上这是在给政变找一个好的理由,是不是实有其事,这是非常值得怀疑。


第二个理由是在《旧唐书.安乐公主传》中,根本没有提到安乐公主曾经给父亲投毒这回事。《旧唐书》对安乐公主没有任何好印象,提到了安乐公主过去的好多生活细节,比方说贪污纳贿啊,比方说想要当皇太女啊,还有想要昆明池啊等等这些坏事都给记载上了,可是唯独没有记载她曾经给父亲下毒这件事。那我们就可以肯定,不是说《旧唐书》的作者想要袒护安乐公主,而是在当时人们并认为唐中宗真的是被安乐公主和韦皇后毒死的。这是第二个理由。


第三个理由是什么呢?第三个理由是安乐公主和韦皇后在她们死后,都是以礼安葬。所谓以礼安葬就是按照她们当时的身份,对她们进行埋葬。那韦皇后呢?是以一品之礼埋葬的,安乐公主是以三品之礼埋葬的。为什么她们能够以一品或者三品之礼埋葬呢?关键因为她们是中宗的皇后和女儿。所以既然能够以这样的身份埋葬她们,就说明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她们只是政治牺牲品,而不是说杀死丈夫和父亲的凶手。如果当时就认定她们是杀父杀夫的凶手的话,根本不可能再承认她们作为妻子和女儿这种身份。这是我的第三个理由。


那第四个理由是什么?第四个理由是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当时没有毒死中宗的现实需要。咱们知道,毒死皇帝也好,还是毒死丈夫,毒死父亲,这都是大罪,按照唐律来讲,这属于十恶不赦之罪。如果没有特别的需要,肯定不会有人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那当时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有没有这样的现实需要呢?没有。因为虽然韦皇后包养情人,但是唐中宗早就知道了,他没有什么表示,顶多在有的时候流露出不悦的情绪。不悦就是不高兴,哪一个妻子会因为自己的丈夫表现出一点不高兴就想要把他杀死?安乐公主更是这样啊,唐中宗没有任何对不起她的地方。那有人说了,她们不是想当皇帝嘛,她们想当皇帝唐中宗占在那个位子上,就是对不起她们啊。可是大家要清楚,她们确实是想当皇帝,不过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此时的政治积累还是非常非常不足。如果唐中宗还活着,她们还可以背靠大树好乘凉,继续借助唐中宗来发展势力,可以慢慢做得更成熟,她们怎么会在这种情况下,在自己的实力还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就先去砍倒身后遮荫的这棵大树呢?这是脑残行为,应该说安乐公主和韦皇后还没傻到那个份上。


那么基于这四点理由,唐中宗他不是被毒死的。虽然安乐公主和韦皇后在历史上名声不好,但是我们还得替她们洗刷罪名,她们应该不是杀人犯。那可能有人就关心了,那既然不是毒死的,他是怎么死的呢?怎么死前就没有任何征兆呢?我个人认为啊,唐中宗李显很可能是死于突发性的心脑血管疾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李唐皇室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家族遗传病史。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都死于心脑血管疾病。那么他们的儿子也有这种病,这是一种我们可以想象的事情。另外虽然有的心脑血管疾病可以表现出长期的病症,比方说唐高宗咱们知道,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叽叽歪歪,就开始整天生病,可是咱们现在医学也都证明了,有好多类型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突发性,而且一旦发作,猝死的可能性相当相当大。所以唐中宗李显可能就是死于突发性的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在死前没有任何征兆。当然,这只是一个推测。不过无论这个推测任何,唐中宗之死对于当时派系林立波诡云谲的唐朝政坛来讲,还是一场大地震。

韦后擅权

景龙四年的六月份,唐中宗李显暴崩,突然死了。他这一死呢对于李唐王朝的政局那可又是一次大地震,马上一个问题就摆在所有人面前了,什么问题呢?接下来该由谁来当皇帝了?那到底该由谁来当皇帝呢?按照中国古代的政治传统,皇帝死了应该是由太子来接班当皇帝。可是咱们上一集也说了啊,唐中宗李显他是暴崩的,是突然死亡的。死之前他没有来得及立定太子,换句话说,当时根本没有一个人能够名正言顺地接班。那这怎么办呢?这时候所有知情人就都把目光集中在唐中宗的皇后韦皇后身上了,韦皇后那是国母啊,而且号称顺天翊圣皇后。在唐中宗活着的时候,她就跟中宗一块儿临朝理政,应该说是唐中宗老大,她老二。现在老大唐中宗死了,她就应该是整个李唐王朝最有权威的人了。那谁应该接班当皇帝,应该主要取决于她的意见。那么韦皇后这时候面对这个局面,她是怎么想的呢?说实话啊,韦皇后一下子还真是蒙了,慌了神了。李显这个人他怎么说死就死了?死前他也不打声招呼,把这烂摊子丢给我,这让我怎么处理啊?那韦皇后到底应该怎么处理啊?如果咱们替她出一出主意的话,她应该怎么办啊?也是按照中国古代的政治传统,如果说皇帝死了没有立太子,皇帝和皇后又没有活着的亲生儿子的话,应该让谁来接班呢?应该由皇帝所有活着的儿子当中最大的那个人来接班,这是最合情合理的,也是最不会引起争议的。

  那么在这个时候,景龙四年,唐中宗李显活着的儿子之中最大的那个是谁呢?咱们就得先排一排李显所有儿子的情况了。唐中宗李显这一辈子一共生了四个儿子,两个死了,老大和老三都已经死了,活着的呢,是老二跟老四。这个老二呢,名字叫做李重福,当时已经三十一岁了。老四叫做李重茂,当时只有十六岁。李重福和李重茂都是宫妃所生,都是皇帝一般的嫔妾所生,身份上没有区别。那在三十一岁的李重福和十六岁的李重茂之间,应该选择谁当皇帝呢?按照常理,按照传统,应该选择这三十一岁的李重福当皇帝。

  那么韦皇后会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韦皇后她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为什么呢?两个原因。第一,她跟李重福有仇。第二,她自己有她的政治野心。这这么回事呢?咱们先看,她跟李重福有仇。她跟李重福什么仇啊?那可不是一般的仇啊,那叫血海深仇,韦皇后觉得李重福是杀死她自己亲生儿子的那个罪魁祸首,是元凶。这怎么回事呢?唐中宗和韦皇后本来是有一个亲生儿子的,而且是所有儿子之中的老大,叫做李重润。李重润在武则天晚年跟别人瞎议论武则天的两个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的情况,结果被张易之知道了,告到武则天那里,武则天就把这孩子给逼死了。那咱们说这事跟李重福有什么关系啊?韦皇后怀疑这李重润之死是李重福告的密。为什么她这么怀疑呢?是因为这李重福的妃子就恰恰是张易之的外甥女,她觉得肯定是这对小夫妻因为嫉妒老大,把老大私下里说的话都告诉给张易之了,张易之再转告武则天,最后导致了这么一场惨祸。那咱们说她这个怀疑有没有道理呢?是不是事实呢?这个很难说,我们已经找不到任何史料了。但是不管怎么说,韦皇后心里很相信,她觉得就是重福害死了她那宝贝儿子。所以在韦皇后当了皇后以后,她马上把李重福给贬到地方去了,贬到均州了,就是咱们今天湖北省的丹江口市。那现在唐中宗死了,韦皇后怎么能再把这个杀子的仇人再从均州请回中央,让他当皇帝呢?这韦皇后是坚决不干的,这是第一个理由,她不选择李重福的第一个原因。

  韦皇后不选择李重福的第二个原因是她自己有野心,她有什么野心啊?她的野心就是当皇帝啊。因为自从武则天之后就开创了一个女人当皇帝的传统,这个先河一创,马上好多宫廷贵妇都在那儿跃跃欲试,武则天能当皇帝,我也能当皇帝啊,我的本身也不差啊。在这些野心勃勃的宫廷贵妇之中,韦皇后也是其中之一,她觉得我也是当皇帝的材料。所以呢,在唐中宗李显还活着的时候,她就效法武则天,跟唐中宗李显一块儿临朝,一块儿上班。现在李显死了啊,她由皇后晋升为皇太后了,这皇太后的势力可比皇后还要大一些啊,她觉得啊,自己离那皇帝的位置更近一点了。那咱们说要当一个掌权的皇太后进而当皇帝,她是立一个小的皇帝对自己有利,还是立一个大皇帝对自己有利啊?当然是立小皇帝有利了,小皇帝好控制啊,母后好专权啊。这个我们在中国历史上可是屡见不鲜啊,早的说东汉都是这个样子,往晚里说,清朝慈禧太后不也是这样吗?皇后或者说太后想专权,都想要废长立幼。那么韦皇后现在也是一样啊,有一个三十一岁的,有一个十六岁的,哪个好控制啊?当然是未成年人好控制了。立这十六岁的小孩自己才能专权,要把三十一岁的成年人排除掉。那所以这时候韦皇后就坚定了一个想法,一定让这个十六岁的老四李重茂当未来的皇帝。

  想来想去韦皇后就想,干脆我利用一下死皇帝李显吧!让李显再发挥一把余热吧,死了也得发挥余热。发挥什么余热呢?以他的名义写一份遗诏,就在这个遗诏里写上由老四——十六岁的李重茂接班,这个问题不就好办了吗?因为皇帝的想法还是最大的权威,如果死去的皇帝都这么说了,别人就不能挑战了。另外韦皇后想,如果她想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这个事情也必须写在遗诏里,这样才名正言顺。当年武则天不就这样办的吗?所以想到这点啊,韦皇后觉得现在唐中宗死了,当务之急就是给他造一份遗诏出来,只要遗诏一出来,一切问题都好办了。那这个遗诏怎么造,由谁来造呢?想来想去,韦皇后把当时的第一才女,也是机要秘书上官婉儿给找来了。跟婉儿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通,就把这个光荣的政治任务布置给上官婉儿了。那咱们说韦皇后身边那么多人才,她为什么单单挑上官婉儿来起草这份遗诏呢?两个理由。第一,伪造遗诏啊,这个事情不是能够拿到大面上去说的。你不能大张旗鼓,跑到宰相那儿说现在李显死了,他没有留下遗诏,咱们得给他造一份,你们来造一造吧,这个事情不好说,最好是在内宫偷偷地解决。婉儿的身份比较符合要求,这是第一个理由。那第二个理由是什么?第二个理由啊,婉儿也是韦皇后的心腹,而且在唐中宗一朝,婉儿就没少帮中宗起草这样那样的诏书,她是一个老手,非常老练,让她办事,韦皇后觉得比较放心。那因为婉儿有这么多优点,韦皇后就让她去琢磨遗诏的事。

  让婉儿起草遗诏,这可到了上官婉儿一生中一个最大的关节点上了。婉儿她得想,怎么样才能够完成这个政治任务呢?按照韦皇后的授意,这份假遗诏,至少得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哪两方面呢?第一,就是立十六岁的小孩子李重茂当太子,接着让他当皇帝,这是必须要明确的。要明确的第二点,就是让韦皇后辅政,让她像当年的武则天那样能够裁决军国大事。

  遗诏要包含这两点内容,那么这两点内容上官婉儿能不能办到呢?她觉得第一点内容好办,容易办到,为什么呢?唐中宗死了,继承人肯定要从儿子中选,儿子活着的一共两个,大一点的那个已经贬到外地去了,在湖北待着呢,身边就这十六岁的李重茂,那即使是唐中宗活着,也很有可能是选择李重茂接班。所以让他当接班人,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议,可以写。

  可是关于第二点,让韦皇后像当年的武则天那样临朝摄政,这一点啊,婉儿就觉得不大对劲了。她觉得这样写不行,为什么不行啊?她有三个考虑。第一个考虑,韦皇后她远远没有武则天当年那么大的政治影响力。武则天在当皇太后之前,已经当了二十八年的皇后了,临朝参政也已经有二十三年的历史了,在这二十三年当之中,她有政治纲领,有具体的政治行为,在广大官民当中都已经建立了崇高的威望。这时候唐高宗他在遗诏中,写上一笔“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老百姓容易接受,他们已经习惯武则天的领导了。可是换到韦皇后这不一样,韦皇后一共才当了五年的皇后,这五年还磕磕绊绊,没有太大的政治建树,老百姓对她并不熟悉,也不太认可。所以你在遗诏之中也写一笔,说“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顺天翊圣皇后进止”这个事情不服人,这是婉儿考虑的第一件事。

  那么婉儿考虑的第二件事是什么呢?第二件事,婉儿觉得此刻李唐皇族的力量相当强大,他们未必就能认可韦皇后的势力节节攀升。那么我们也可以想象,因为有武则天的经验在先,所有人都明白,这个时候如果你先立一个十六岁的小皇帝,再让韦皇后临朝摄政,那就等于默认让韦皇后再重走武则天的老路啊。那么武则天当上皇帝,是怎么样对待李唐皇族的啊?那是杀的杀,流窜的流窜,所以活下来的这些李唐皇族对那段悲惨历史是记忆犹新啊,觉得这个伤疤还没好,现在你让他们再接受一个武则天第二,再接受韦皇后当皇帝,他们心理上恐怕很难接受。何况在所有的李唐皇族之中,还有两个政治强人,哪两个强人啊?第一个就是安国相王李旦啊,另外一个就是镇国太平公主,这两个人的能量可是不能小视。虽然两个人平常是不声不响,韬光养晦,可是他们实际上有很大的隐性实力。怎么叫有很大的隐性实力呢?咱们举一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唐中宗时期不是跟吐蕃和亲嘛,把金城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那么吐蕃人很高兴,派使者来送礼,送了四份厚礼,这四份厚礼都给谁呢?一份给唐中宗李显,一份给韦皇后。另外两份就分别给了安国相王李旦,还有镇国太平公主。可见李旦和太平公主的声威已经远播到周边民族那儿去了,那你能不承认他的强大实力吗?那现在这样两个人都很有实力,他们能够容许韦皇后再次推翻李唐王朝,再当皇帝吗?婉儿觉得他们恐怕不会认可。这是她考虑的第二个问题。

  那么上官婉儿考虑的第三个问题是什么呢?第三个问题,其实在上官婉儿的心中,她自己就不认可韦皇后。这可能有人不同意了,说韦皇后对上官婉儿可是不错啊,在政治上信任她,在生活上照顾她。别的宫廷贵妇都得老老实实待在宫里头,让婉儿在外面立外宅,让她自由出入宫,这对她还不够意思啊?婉儿怎么会不感恩戴德呢?没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婉儿都是韦皇后的心腹。可是自从我们太子重俊政变爆发之后,上官婉儿的心思发生了变化。太子重俊政变不是公然就打出了要诛杀上官婉儿的旗号嘛,这个让上官婉儿是不寒而栗啊。她就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像什么武三思啊,韦皇后这样一些外姓人太招人恨了。这些人招人恨,又没多大本事,自己和他们绑到一块儿,那不是引火烧身吗?所有就从太子重俊政变之后,上官婉儿开始悄悄地有意识地疏远韦皇后,那么疏远韦皇后,她想亲近谁啊?她想要去亲近李唐皇族,为什么亲近李唐皇族呢?上官婉儿觉得像武则天这样的政治强人,最后不都是回归李唐了吗?可见李唐的复兴应该是大势所趋。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这个问题上,自己可千万别站错了队。所以她就一心跟李唐皇室搞好关系。

  可是她这么想,当时也有难度。怎么有难度啊?因为过去她跟韦皇后走得太近了,她现在想要去讨好人家李唐皇室,她不太可能取信于人家,怎么办呢?现在机会不正好来了吗,如果自己能够利用起草遗诏这个机会,向李唐皇室伸出橄榄枝,那以后自己不就有更大的容身之地了吗?所以婉儿接到这个政治任务之后,她有了这么个想法。可是怎么才能够让遗诏既符合韦皇后的利益,让她那儿能够通过,又能够让李唐皇室领自己这份情呢?婉儿想来想去,她想到了一个人,谁呢?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平公主。当年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是打过交道的,在神龙政变之前,太平公主曾经找过上官婉儿做内应,两个人有比较亲密的关系,有过良好的合作。从那时候开始,上官婉儿就知道太平公主这个人那是既有谋略又有胆略的人。现在何不把她找来一块儿商量商量呢?既可以听听她的计谋,又可以让她搭自己这个交情。让她明白,我是一心一意为了你们李唐皇室好的,以后你们万一得势,可不要忘了我这份功劳。所以说上官婉儿她是一个极聪明的女子。

  想到这些,她就把太平公主连夜给请进来宫来,请进来之后跟她把前因后果交待了一番。那么太平公主也是足智多谋之人,而且咱们也讲过唐朝的公主跟自己的娘家的感情可是非同一般。那么太平公主就连夜跟上官婉儿制定了一个方略,起草好了一份假遗诏。这个假遗诏分三条主要内容,哪三个内容呢?第一就是立十六岁的老四李重茂为太子,以后让他当皇帝。第二条内容,让韦皇后知政事。第三条内容,让相王李旦参谋政事。这个遗诏的三项内容可能就明白了,这第一条和第二条都是完全符合韦皇后设想的。关键是增加了第三条,让相王李旦参谋政事。这实际上是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想要让相王李旦去代表李唐皇族来平衡韦皇后的势力。这就好比清朝后期的时候,咸丰皇帝死去,然后一方面让慈禧和慈安两宫太后去替小皇帝掌印,另外一方面又让肃顺等八个大臣辅政,让他们互相制衡,当时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也是这个意思。那按照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当时的想法,是先拿这个遗诏做一个缓兵之计,让相王有一个参政的名分,然后再慢慢地考虑将来。那这个遗诏能够考虑得这么八面玲珑也算是煞费苦心了。上官婉儿在唐中宗一朝号称女中宰相,这恐怕也是她发挥作用最大的一次。

  这遗诏刚一拿到宰相那儿,马上就有人出面否决了。谁胆子这么大,敢否决遗诏啊?这个否决遗诏的宰相是当时的首席宰相中书令宗楚客。这宗楚客又是何许人啊?说来宗楚客还是武则天的一个亲戚,他是武则天堂姐的儿子,也就是武则天的堂外甥。这小伙子长得是一表人才,身材非常高大魁梧,面庞非常白皙,而且飘着几绺长髯,非常符合咱们心目中谋臣诸葛亮的形象。可是宗楚客虽然长着诸葛亮那样的相貌,但是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明智和节操,他是一个小人。怎么说他是一个小人呢?他这个人先是依附武三思,武三思死了之后又依附韦皇后。靠着自己跟武则天的那点亲戚关系,还有不断巴结当权派的手腕,逐渐就当上宰相了。这个人别看节操不高,野心可是比谁都大。他曾经跟自己的一个知心朋友说过一句话特别有名,他说啊,当年我当小官的时候特别想当宰相,现在我当了宰相我又整天连做梦都想当皇帝哪怕让我当一天,过过瘾也好啊。那这个野心家他虽然想当皇帝,可是他也知道,自己离皇帝这个位置可是太遥远了。可是退而求其次,能给以后的皇帝当一个佐命功臣也不错啊。那么谁是未来的皇帝呢?因为有武则天的经验在先,宗楚客就觉得未来的皇帝那非韦皇后莫属,他就铁了心去力挺韦皇后。因为铁了心跟着韦皇后,他再来看这份遗诏,他就一下子看出问题了。他觉得这个遗诏不对啊,遗诏怎么能这么写呢?谁起草的啊。拿着这份遗诏,他就找另外一个宰相韦温去了。

韦温是韦皇后的堂兄,也是当时在宰相之中位置挺靠前的一个人物。找到韦温他就讲了,说这个遗诏起草得是真不地道。怎么叫不地道呢?说你看太子李重茂年轻,才十六岁嘛,让他的母亲,就是名义上的母亲韦皇后辅政,这是名正言顺的事,谁也说不出什么。可是怎么也把相王也摆在这里,相王李旦放在这儿算什么?相王李旦和韦皇后这是什么关系啊,这是小叔子和嫂子的关系啊。咱们好歹也是一个礼仪之邦,我们古礼讲究叔嫂不通问,小叔子和嫂子之间都不能互相说话,你怎么能让他们在一块儿辅政呢?那好比说有一件事在朝廷上要讨论了,他们两个是说话还是不说话啊?说话也不对,不说话也不对啊。所以这个遗诏起草得没脑子,不能执行。那么他一说不能执行,韦温这边,他毕竟是韦皇后的堂兄,当然也是向着韦皇后的,马上也说对,这个遗诏不行,不能执行。那不能执行怎么办呢?干脆咱们就直接请求韦皇后临朝称制,不要让相王李旦参谋朝政了。那咱们这个想法怎么样才能够让高层知道呢?干脆咱们这些宰相一起联名上疏吧,要求废除现在这个遗诏,就让韦皇后直接临朝就可以了。马上就动员身边的宰相,说咱们都签字,咱们得废除这个遗诏。那旁边有一个宰相就不干了,他说这遗诏难道也能废除,那就好比咱们现在立一个遗嘱,那可是最高原则,那你要废除遗嘱,这算什么啊?这宰相就这么嘀咕了一句,质疑了一下,他刚这么一嘀咕,宗楚客和韦温两只眼睛就盯上他了,眼睛都瞪得像牛眼珠子一样大。这宰相一看,得了,咱们胳膊拗不过大腿,赶快按他们的意思来吧,谁让他们是多数派呢,也就不说话了。就这样啊,就在宗楚客和韦温等人的威逼利诱之下,所有的宰相就都签了字了,要求改掉遗诏的有关条款,直接让韦皇后摄政,解除相王李旦参谋朝政的地位。那这样一来呢,等于说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苦心起草的遗诏就失去作用了。

  有了宰相集体署名要求废止这个遗诏的事情之后,韦皇后干脆就把唐中宗死去这个消息给瞒下来了。紧接着她就紧锣密鼓地干了五件大事。哪五件大事呢?第一件,派五百个兵丁到均州去防范李重福去了。这么咱们能够理解,因为她把人家三十一岁的给抛到一边去了,立这十六岁的小的,当然要防止人家三十一岁的李重福反叛。所以要先行派兵去戍守,防止有人挑衅皇位继承人。这就好比武则天那时候立三儿子李显当皇帝,赶紧先要派兵看守已经被废的前太子李贤一样。这是她办的第一件大事,到均州去戍守重福。

  韦皇后办的第二件大事是什么呢?第二件大事是派两个心腹宰相到东都洛阳去稳定东都形势。咱们也知道唐朝实行两都制,东都是洛阳,西京是长安。那现在一切大的政治决策都在西京长安进行,但是东都洛阳也要派人防范,免得东边生事啊,这是她做的第二件大事。

  那么韦皇后做的第三件大事是什么呢?第三件大事就是安抚李旦啊。因为你把遗诏作废了,损害的是谁的利益啊?当然损害的就是李旦的利益了。你原来遗诏里讲,让人家参谋政事,现在把这事儿取消了,你总得给人一个交待,怎么交待呢?当时韦皇后马上给李旦升官了,把李旦升为太尉。这太尉是一品官啊,做到一品官,官已经做到头了。除了升官之外,她还要再给他封爵。这个爵位还怎么追加啊?咱们知道李旦本身已经是安国相王了,这已经到头了,他这到头,他不还有儿子嘛。韦皇后马上把李旦生的老大也封为王了,封为宋王。你看你们一家,出来两个亲王,这也算够对得起你吧。按照韦皇后的想象自己对李旦这么好,李旦也就应该安抚下去了,别闹事了。

  韦皇后做的第四件事是控制政府也就是控制宰相集团。这个事情很重要,但是当时并不难做。为什么呢?因为韦皇后早就做了准备了。自从武三思死后韦皇后就开始慢慢地在宰相之中渗透自己的力量,所以现在宰相之中大多数都是她的人。要么就像宗楚客这样的铁杆粉丝,铁杆支持者,要不就像韦温这样的娘家亲戚。反正韦皇后对这个宰相帮子很放心。这是她做的第四件事。

  那么第五件事,也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了,是干什么啊?是掌握枪杆子啊抓兵权,稳定军队。怎么样抓住这个枪杆子呢?咱们先得看看李唐王朝枪杆子的来源是什么?李唐王朝这个兵力,有两支是最重要的。一支叫做府兵,另外一支叫做禁军。这府兵是民兵,是从各地抽调来的,他的任务是轮流到京师来保卫长安。那么禁军呢,他是职业兵,他就常驻在京师,他的任务是保卫皇帝。现在你想掌握枪杆子,必须是府兵和禁军都得安抚。那么韦皇后是怎么样安抚这两支力量的呢?她马上抽调了五万多府兵,让他们到长安来了,到长安之后呢,把他们分成左右两营。左右两营就必须有两个统帅,她派了自己两个娘家堂侄,也是两个女婿去担任左右府兵屯营的统帅去。这是双料亲戚啊政治上非常可靠,府兵这边搞定了。再来看禁军,禁军当时内部又分成两支力量,一支叫飞骑,另外一支叫万骑,飞骑和万骑本身又各分左右,所以禁军实际上是四支队伍,这就需要有四个人去当统帅。那么韦皇后安排谁去当统帅呢?她首先安排了两个韦家子弟,这不够,又安排了一个娘家外甥,三个了还不够,还差一个,这时候她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安乐公主的丈夫武延秀也给派上用场了,你看禁军的四个将领现在也都是韦家人了。无论是府兵还是禁军,加起来六个最高将领现在都是韦家帮的人。这时候,她再任命自己的堂兄韦温总知内外兵马,就是负总责。这好比什么啊?好比咱们今天让韦温担任国防部长,然后让其他的韦氏子弟,侄子外甥什么的,去担任海陆空军司令,包括卫戍区司令,民兵预备役司令。把这些最高级的官员都让自己能够控制的势力担任了。这样一来呢,韦皇后觉得枪杆子我已经抓到手了,有五万多军队在这儿撑腰,长安城马上变成了一个大兵营。

  把这五件大事部署完毕之后,韦皇后这才昭告天下,向全国人民沉痛宣布唐中宗李显他已经不幸因病逝世了。然后就立这个十六岁的小孩子李重茂当太子,接着马上安排他登基当皇帝,改元唐隆。那咱们把她的一系列部署一说,大家就明白了,这跟当年唐高宗死了之后,武则天那些部署简直是一模一样。换句话说,韦皇后她搞的就是一场模仿秀,她一点新鲜玩意儿都没有。那么武则天当年搞了这样的一番部署,她最后结局是当皇帝。这韦皇后她也这样搞,也这样模仿,她的想法任何,其实那就是昭然若揭了。事实上韦皇后这样一番安排之后,她自己心里也很得意啊,我是一步不错地按照武则天的方案来的,她能当皇帝,是不是我也差不多了呢?那么韦皇后到底能不能当皇帝啊?有一个大哲学家叫做黑格尔,他说过一句特别机智的话,他说:所有伟大的历史事件,都是会重复出现的,只不过,第一次出现,是以正剧的形式出现的,而第二次再出现,那就是闹剧了。什么意思呢?就是看起来可能相似的历史事件,但是会碰到不同的历史背景,因此结局就会不一样。其实武则天和韦皇后的关系正是这样,武则天当时这样一番部署最后当了皇帝了,可是韦皇后搞了这么一场模仿秀之后马上就激起了李唐皇族的强烈反弹。


      唐中宗李显死后,韦皇后立刻暴露出她的政治野心,一心想效仿武则天,自己当皇帝,她的这一举动立刻引起了太平公主的警觉,如果韦皇后阴谋得逞,大唐王朝的历史将会再次被改写,自己公主的利益也将会受到威胁,于是位高权重的太平公主,决定出手制止韦皇后的这一行为,可是韦皇后也是政治强人,在朝廷中聚集了不少的政治能量,不好对付,那么,太平公主会有什么高明的策略呢?谁又会成为她的帮手呢?


        请看下回:《唐隆政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