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教授:明白这一点,你就知道为什么不能随便夸孩子

 geros 2018-01-03


做父母的 ,必须避免以自己的喜怒来作为赞美和责备子女的标准。

                                                        ——    引言





曾教授讲家庭教育:


第三节  了解和处理的要点(二)


父母必须了解子女的生长情形,才能够适时给予合理的指导和照顾。了解的过程,从观察开始,透过沟通来促进了解,然后还要加以适当的处理,才算尽到父母的责任。这时候父母最好抱着“和子女同步成长”的心情,一方面了解子女,一方面也自我学习。因为子女不断地成长,而内外环境也持续地变化,父母不可以用固定不变的观点来观察子女、了解子女。必须抱着和子女共同成长的心态,一方面教导子女,一方面也向子女学习,更容易达成亲子间的和谐,使子女变得更容易教养。


整个观察、了解和处理的要点,有五条,今天来谈一谈第四和第五条:


第四,父母发现子女的身心发展问题,不能急着要解决,最好给他一段时间,让时间来发挥作用。


俗语说:欲速则不达。任何问题都需要一些时间来处理,急是没有用的。往往愈急愈使得问题僵化,增加处理的困难度。


我们不要忘记,子女幼小的心灵中,父母是他们的典范,是他们模仿的对象。父母发情绪平稳,自尊自重,子女自然会体会到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的家庭生活。父母的急躁不安,遇到问题要求马上解决,丝毫没有耐性,也将成为子女的坏榜样,这是为人父母必须小心避免的。


父母再三希望子女不可以闹情绪,凡事要按部就班,要求父母的事情,要给父母一些时间,现在反过来,却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叫子女怎么消受得了?


父母耐心地教导子女,对自己培养平心静气的习惯,也很有帮助。什么叫做耐心?就是让子女逐渐地改变,一天一天有进步,父母就值得等待下去。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急”,“再给他一些时间”,就不会为子女的事情而气急败坏。父母有耐心,子女才有安全感,不紧张,反而容易改变过来。子女有一些问题,并不是短时间马上解决的,有时候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收到良好的结果。时间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一定要有耐心。


第五,父母发现子女的身心健全,只能乐在心中,不必对外宣扬,以面反而害了自己。


少责备,多鼓励,子女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才会慢慢地培养出来,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是多鼓励也要有原则,也需要讲求方法,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做父母的 ,必须避免以自己的喜怒来作为赞美和责备子女的标准。有些父母高兴起来,就称赞子女、鼓励子女,一旦生起气来,又将子女骂得一文钱不值,让子女觉得父母只是为了自己的喜怒情绪的发泄,而不是真正关心他们。


有些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夸耀自己的子女, 把自己当做一种成果来炫耀,也是一种只顾自己不顾子女的自我行为。子女如果不以为然,认为父母言过其实,根本是夸大的、不实的炫耀,他会觉得很不愉快。子女如果认为所说的是事实,自己当之无愧,他就会觉得骄傲而自己也跟着炫耀起来,结果不知不觉中引起别人的嫉妒,弄坏了人际关系,还不是自己倒霉。


社会上有一些人喜欢自吹自擂,把自己膨胀得很厉害,请问,你会不会喜欢这样的人?喜不喜欢和这样的人在一起?父母到处替子女吹嘘,子女模仿父母的作风,也会到处吹嘘自己,对子女十分不利。


子女身心健全,父母当然内心高兴,但是,乐在心中就好,不必要说出来,才是真正关心子女的表现。


最重要的是,身心健全的子女,也很容易变成身心不健全。世界上的事情,道理其实是相通的,由不健全变成健全比较困难,由健全变成不健全比较容易。父母知道子女身心健全,更应该提高警觉,未雨绸缪,预防子女一不小心,又产生偏差的行为。有人认为不健全的子女需要教导,健全的子女大可放心,让他自由发展就好,这是不对的观念。父母心目中,子女是永远长不大的,不是小看他,而是随时提醒他,要保持现状,基本上并不是容易的事,必须时时改善,才能维持健全的现状。


看了这些说明之后,我们重新来思考前面所提的问题,看看有没有哪些不同的想法。


(1)怎样了解子女成长的情形?

(2)自己子女的成长情形如何?

(3)和专家学者或书本所说的,有哪些特别不同的地方?

(4)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吗?

(5)怎样辅导自己的子女?

(6)“我们家”的价值观是什么?


此文章选自曾仕强教授与刘君政教授  的合著《现代父母宝典——教养子女十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