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言恭达:当代书坛的“流行书风”

 沁园春春2016 2018-01-03

书坛的“流行书风”以放弃传统严密的笔墨技法体系而一味追求形式至上,追求个性张扬的全新解构,“以新为美”一直到“以丑为美”实验艺术的视觉冲击力,将传统书写的自然性、写意性,沦为制作化、装饰性、平面化、程式化的层面效应。“流行书风”的理论依据是借清代刘熙载《艺概》中说过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又说“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而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他们误以为刘熙载的“不工”即丑。实际错了。清代“工求不工”是最高境界,不工是造险、犯险到破险,是清末碑学兴起的审美标准,与“复归平正”的帖学标准实质是一致的。“流行书风”的问题是改变了艺术创作的内质和秩理。中国书法强调“中和”理论。孙过庭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审斯二语,与世推移,规矩从心,中和为的”。 而傅山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是强调作品个性的发挥、不必面面俱到这个角度的。书法艺术精致典雅与粗犷奇肆的帖、碑审美,其形式构成标准上的美丑都有一定规律的,其视觉间是有一定“度”的。集中一点,古人说的“唯观神采,不见字形”,神采为上。平正也好,变形也好,视觉冲击力不能离经叛道。“丑书”是当今书坛必然出现的形式,可以探索,却不是当今书法存在的“高级形式”,更不能倡导。

当代书坛的“流行书风”

隶书(汉简) 自作诗《论书·傅山》 135cm×20cm×3 2013年

释文:曾惊赤县逞雄风,一马行空抖太穹。溢彩淋漓论墨妙,千秋惠播御飞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