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逢恨晚读《文心》之三:写作与创作

 冬天惠铃 2018-01-04

-01-

《文心》第三节《题目与内容》中讲:

作文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间不可缺少的事情。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所要写的东西叫做“内容”,把标举全篇的名称叫做“题目”。依自然的顺序,一定先有内容,后有题目。

咱们写作文,也是心中有话或者想法或者情感要表达,脑袋里有货。

我把这些文字理解为写作的初衷。

这是个全民写作的时代。早年间流行微博和QQ空间,近年来都转战微信朋友圈。写字也好,晒图也罢,都是表达和宣泄。从这个意义上讲,写作的确和吃喝拉撒没什么两样,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现在亲友聚会,游玩或者聚餐,都是先拍照,发朋友圈。精选九张照片,然后再花心思配点文字。照片好选,但配文字却不那么容易。配点文字的目的,主要是对照片进行说明、评论,文艺点的,再来点“金句”式抒情。这个年代,美食美景美人的照片,大家都看的多了。只有那“画龙点睛”般的文字,让人有细看下去的欲望。

-02-

《文心》第三节《题目与内容》中讲课堂上的命题作文:

 布置作文练习的时候,先揣度练习的人对于什么是有话说的、说得来的,才把什么作为题目出给你作。出题目不过是引起你的意趣罢了,所写的内容还是你自己原来就有的。

还是说发朋友圈的事情,同一批人,同样的活动,类似的照片,但配文大多不同。区别主要是各人的“意趣”不同。

反过来讲,简书上也有好多主题征文活动。有时候觉得没什么可写的时候,就去看看那些征文活动介绍,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对号入座”的。

每个人心中其实有好多情感或者想法,只是有的人留意了,表达了;而有的人,总觉得坦露心迹很危险,把自己封闭成了“黑匣子”。而更多的时候是,遇到一些事一些情景,有了一些情感或者想法,当时步履匆匆,没来得及细细品味,时间长了就淡化了,甚至淡忘了。

然而,突然机缘巧合,过往情景重现,又觉得以前的那些情感或者想法,可以说了(从不可说变成可以说),可以说出来了(找到了合适的表达方式),可以说清楚了(有了一定的技巧),可以说的深刻了(思考的深度增加了)。这样的机缘巧合,就是写作的契机。这个契机,是需要自己主动开发,或者被动触发的。

-03-

《文心》第四节《一封信》:

 '特意求深切,结果往往平平;有时无意中说几句、写几句,重新回味,却便是深切不过的了。关于表达情感,常有这等情形。'

和友人聊天,许久之后,她抱歉的说:“哎呀,尽听我吐苦水发牢骚了,耽搁了你那么长时间。”

我说:“你有没有发现,在你倾诉的过程中,已经无意间把事情剖析了一遍吗?一些问题的答案,心中应该已经有了主意吧?”

“是啊!你看,我一直苦苦思索的纠结与拿不定的主意,竟然这么轻松地有了答案。”

“而且这答案还是你自己找出来的。”

那天,我们彼此都觉得对方活的好深刻,有好多话可以发展成“金句”。如果一本正经地坐在桌前,绞尽脑汁地去挖金句,总是会觉得好困难。这样的情形,在写年终总结,或者即兴讲话的时候,常常遇见。

所以,我学聪明了。聚会游玩,先拍照是可行的,然而最好不要当场就发朋友圈,回到家后回味一下再发,断不可拖延到此情此景将要忘却的时候再发。情绪是需要酝酿的,兴起之时进行抒发,比“陈年老酿”或者“隔夜饭”要来得自然新鲜。

因此,我还得了一个毛病。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常常会说:“这句话你再说一遍好吗?我觉得说得太好了,我要记下来。”

“你记下来干什么?”

“老的时候,下酒。”

-04-

《文心》第二十九节《习作创作与应用 》

书信是应用之作,课堂作文是习作,将来择定了题材,自由地无拘束地去写出文艺作品来,便是创作。

习作只是法则与手腕的练习,应用之作只是对付他人和事物的东西;创作才是发挥自己天分的真成绩。

创作是一种创造,其生命就在乎新鲜的意味。创作的第一步功夫是发现题材,题材须是有新鲜意味的才值得选择认定。世间的事物,原都是现成的,平凡的,旧有的,所谓新鲜的意味,完全要作者自己去发现。.......能在平凡的事物之中看出新的意味来,这是创作家的第一种资格。.......题材选定了之后,第二步还要使它成熟,遇到和这题材有关系的事项,一一搜集拢来,使内容丰富,打成一片。

仅有题材是无用的,要写成作品,就非有熟练的手腕不可。 熟练的手腕,就要靠练习,多写习作。

应用之作,小到朋友圈,大到公文和书信,可消遣,可应付。表达无误,能解决问题是关键。

习作嘛,就是要多写多练,比如每日一更文。速度可以是快的。

然而创作,是需要花时间和心血的,当然,也需要一定的机缘和天分。唐诗三百首里,每个诗人一生中都写了好多诗,而被后人传颂并奉为经典的,也不过那么几首而已。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把更文当做创作,投稿通过,读者阅读量和点赞量,都让我激动。沉迷其中,废寝忘食,不舍昼夜。

老妈说:“你天天在那里写,有几个人看啊?有没有给你钱啊?你写那些东西,有什么用啊?”

是啊,好像也没有多少人看,更没有几个人给我赏钱。看来,我的文章对读者是用处不大的。那么,对我自己呢?为迎合读者口味而更文,已经失去写作的初衷。这个练习,已经走火入魔。幸好,之前的账号被封了。虽然对于封号行为很愤怒,但转念一想,冷静一下,倒也是好事。我的水平,尚在习作阶段。创作,还需酝酿。

我栽了,又爬起来,走得更稳了一些。

我要感谢的,是点醒我的人,绝对不是那个使我跌倒的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