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悠悠,恨幽幽,直到千般不能忘

 淮阴语文 2020-11-18

爱悠悠,恨幽幽,直到千般不能忘

                                                              文/李青衫

   伏尔泰说,在许多毛病中发现一点美和在许多美中发现一点毛病,这种敏锐的感觉才是精确审美趣味的表现。

     人性复杂多样,这种人物形象身上人性的撕裂感越强,那么文学的魅力就越大,作品也就越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如果你写出一个人物令人爱恨交织,那么恭喜你,你的作文写作能力已经突破瓶颈,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了;你的阅读欣赏能力也超越了一般“外行看热闹”的层面,进入了一个“内行看门道”的境界。

     这种反差早期常表现为地位的悬殊,形象与品德的反差。比如《史记》写淮阴韩信,那位功盖寰宇,几乎可以决定天下归属的赫赫英雄出生却如此潦倒。他蹭饭亭长被侮辱,意欲报恩漂母受轻视,钻无赖胯下遭戏弄。

     与他相类的还有写刘邦也是这种笔法。刘邦未发达之时,喝酒赖账,招惹寡妇,大话吹牛;败亡之时,脚踹儿女,烹父分羹;登基之后,父前炫耀,不免丰赋。草莽而英豪,布衣而天子,反差越大,越能引起人兴趣。

     而雨果又是另一种写法,他笔下的卡西莫多,奇丑无比,怀孕的女人多看他一眼都会生出怪胎,怀孕的猫看到了都会因为惊吓而流产。就是这样相貌奇丑的人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为了爱人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种差别明显是作者刻意为之,有明显雕琢之痕。

     这种手法在各类文学作品运用较多,俯拾皆是。波兰作家显克微支小说《灯塔看守人》,老军人战功显赫,晚年飘零,好不容易找到一份看守灯塔的工作,却因为阅读一本祖国的诗集,以渎职过错而被解职,不得不又加入流浪者行列。

     文学中这种反差造成了人们对人物命运的关注,对社会的反思。这种有意为之浓缩的人生常态又是因为人生际遇落差而造成的波澜,给读者无限的美感。

      余秋雨说,中国古代文学大多是贬官文化。苏轼就曾说,一生功业,惠州,黄州,儋州。这三个州尤其是黄州,那是苏轼人生遭遇中最为凶险的一次,差一点性命不保。但也就是在那里,他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传世诗文。

     这种人生际遇的落差而造成心理的落差,化而为文字也最具有心灵的震撼力。《醉翁亭记》、《岳阳楼记》,他们把人生的失意化作诗意,千百年之后依然能让读者感同身受产生强烈共鸣。

     张爱玲人生三大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一个不朽的文学艺术形象同样令读者爱恨交织。李逵天真浪漫,质朴勇敢,但草菅人命,滥杀无辜;王巸凤聪明能干,但心狠手辣;晴雯秀外慧中,但命运多舛……

     追求艺术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在好人身上写缺点,在坏人身上找亮点,好坏难分,这才是人性的常态。我们生活周围大多是因为利益、性格而产生分歧,很难给他贴上人性优劣的标签,同样文学作品更是如此。

     作家主要的精力或者说功力就是表现在对笔下人物艺术的提炼和加工,笔下人物越是令读者爱悠悠恨幽幽爱恨难解难分越能彰显其艺术成就的高超。

     因此作为学生平时写作文,尤其是记叙文,要在相反中达成相成,在相辅中实现相成,这样,你的文笔才会越来越娴熟,写出的人物才会越来越丰满。

    李青衫:真名李君山,高中语文教师,资深副刊写手,擅长亲情、感悟、人物、笔记等副刊文体,在各类报刊发文500余篇。公众号ID:jsljshan。微信号:136120829

  人生格言,即使生活是一地鸡毛,也要把它扎成一把鸡毛掸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