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菊芳:迎春小学语文中学高级教师、桐庐县名师、“511”第二层次人才、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第二阶段先进个人、市教坛新秀、市基础课程改革优秀教师、市德育先进工作者、市优秀教师、县十佳教师、县优秀教师、县教科研先进个人、届“最美迎春人”。 华 菊 芳 “世界有朵最美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27年前,华老师选择了教育,她的一生就结缘并梦圆在杏坛。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里,她守着一群日日拔节的孩子,守着三尺讲台一亩三分地,守着为人师者期待花开之心。她默默笃行在教育路上,绽放出最美的芳华! 恋教科研,享苦咖啡 不同的人生历练和境遇,决定着生命体独具的特质和情结。27年的教师生涯中,华老师有着“14年教科室主任”的人生历练。14年潜心于教科研管理,她 善用智慧惯于研究,践行“学生是教育耕作的根本,课堂是美丽故事的开始”,矢志做专家型教师。她说“教科研,如一杯苦咖啡!”从最初的苦涩甚至是痛苦和煎熬,走过收获的喜悦和厚重,如今留在齿间和心灵的是满满的甘甜和自信。 初次邂逅教科研工作,还是2002年8月。华老师说尽管那时的自己对教科研还是一无所知,但校领导的信任和期望,让她艰难而毅然地开始了教科研管理旅程。从最初的窄溪小学到如今的迎春小学,在14年的学校教科研工作中,华老师几乎倾注了所有的心智:不断创新、探索特色;设计、论证课题,撰写科研论文、成果,推广科研成果,开展小专题教学研究,构建高效课堂……只为搭建教师团体和自我的科研专业能力,最终提升学校的科研和教学品质。至今,华老师已组织省市县研训活动近20次,开设县公开课30余节、讲座10余次,产出科研作品60余篇,获省市县大奖80余次,最高奖项为省二等奖。 在一次次的省市县级课题设计赛、教科研优秀成果赛中,在一回回的县、校级教科研讨、教学研训活动中,但凡要求教师参加的,她总是走在前头当“领头雁”,主动承担,求精求靓。那种心智的累,是铭心的。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那种超越感,更是留存在心头的美妙味道。 得益于厚实的科研素养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她个人先后获“县教科研先进个人”2次、“2011学年校本培训先进工作者”、“2013年校本培训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2015年校本培训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2008年,才36岁的华老师第一次送交材料,就获评“小学中学高级”职称,是迎春小学小中高第一人。 清代龚自珍说“弹指芳华如电”。美好的年华短暂易逝,华老师却在与教科研工作的日日相守中绽放出青春的芳华。科研,照亮了她生命的旅程! 守一寸地,开满树花 有人说,坚守,是一份责任。“守”的最初样子是房屋下一只紧紧攥拳的手,后来渐渐变成一个“寸”字,意思是“法度”。可华老师则更愿意用自己的一厢情愿去会意这个“守”字,守的是一寸心,一寸地。 26年的语文教学,她是一个教学班的语文教师,是一个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也是县语文大组成员。随着角色的多重化,对于语文学科,她从纯粹的喜欢、热爱到出于责任的担当、引领。 2004年9月第八次新课程改革至今,华老师所带班级以一年一个课题的研究来引领教学改革。基于信息技术,华老师开展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第三学段“双式”写作教学研究》;针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她又开发了《非连续性文本的“一文四读”》;随着阅读教学的不断深入,华老师进行《“阅·静”文化的设计和实施》的课题研究…… “活的语文常在生长,常在部分地新陈代谢。”华老师说“语文教学是生长的,孩子的语文能力也应该是生长的。”她就是用“生长语文”的理念引领教学。 ![]() 针对当前日趋发达的信息技术,华老师巧妙地开发了“双式写作”。其中有一招便是“玩式”蓄材,即开发和挖掘地域性、时令性、偶然性的环境资源(大自然、节俗等)以及民俗故事、旅游文化、红色文化影视资源,指导学生多形式合作采摘、采访、调查、品尝等类似玩耍的亲身体验,获得知识,陶冶情趣,蓄积写作的素材,实现“有自己的生活可写”。 她带着孩子,拜访学校隔江相邻的“桐君山”,聆听中药鼻祖桐君老人的故事,看看那山那塔,读读那儿的碑文,走近桐庐悠久的历史;或带着他们走进山乡村野,采摘蕨菜、香椿头、水芹菜……殊不知在一次次活动中,孩子们认识了大自然,也体验了“生活处处是语文”。“玩式蓄材”,赋予了全新视野的语文学习。 “阅·静”人生,芬芳旖旎 ![]()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华老师说,“静”是一种品格,能调节人的精神,而阅读就会让人静下来!于是,今年华老师又带领着班上孩子开始了“阅·静”为主题的阅读活动。她引领着孩子们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语文学习活动中养“静心”气质、育“优雅”姿态,教会孩子们用安静的态度、专注的思维去阅读经典,学习语文。 ![]() 在小朗诵师的管理下,“以脚步为铃声”、“以三读为引领”,同学们开始了一天的诵读、积累。齐读、自由读、同伴互背说问题,交互进行。因整齐而静静的朗读、静静的书写,孩子们全身心地沉浸在晨读中,“三读”成为迎春小学最美的“晨读风景”。 华老师还根据教材的设计,将阅读的触角延伸至经典的中外文学作品。她倡导以班级读书会为形式,以一文四读为方法,以与文体相应的读书笔记和“个人展、班刊展、廊刊展、校刊展”等成果的展示,并穿插开展“伙伴评价、家长微信群评价”作为评价,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借着桐庐创建“中国诗歌之乡”的契机,华老师又提出了以古诗词“3分钟开课”。即上课前三分钟,班上的孩子“齐背诗词”,并将“韵脚”延长,体会诗歌的韵味;接着“自默古诗词”,同伴互批、自主纠错,华老师则视背默情况随机指导、评价。这样的以诗词扬起课堂的做法,打造了富有浓浓语文味的候课,有序拉开了语文课的帷幕,自然而安静。 “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今年四月,“你是一树一树花开--县‘基于生活的大阅读’”专题研训活动在迎春小学举行。从56块《四时风·地域色语文综合性课程》校刊展板的设计,到小小导读员的训练再到每个班级的集体吟诵和主题阅读节目的呈现,华老师都参与其中。她说:‘四时风·地域色’综合性学习校本课程唱响了孩子们阅读的春天,如那一缕阳光,满墙蔷薇,芬芳旖旎…… ![]() 图片描述。 ![]() 图片描述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基于丰富的阅读,孩子们积累着语言,感受着情怀,领悟着文章的精妙,厚积而薄发,写作也自然思如泉涌,别出心裁。由华老师指导的学生征文先后获省级奖1人次、市级奖5人次、县级奖20人次、发表征文30余篇,她也荣获省级指导奖1次,县优秀指导教师5次。 ![]()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芳华,对教师而言,教育就是点亮芳华的事业,教师的芳华不仅有美好自己,还有美好的教育,一届又一届美好的学生……就像华老师说的,她愿自己的芳华延续在语文这方诗意的土地上,永远不会老去! 编辑:徐立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