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印遗风——佛珠的起源

 七彩阳光3109 2018-01-04


佛珠的起源,据说是由古印度人有缨珞鬘条缠身的风尚,沿袭至后世,遂逐渐演变成为佛珠。

在佛教经典中,关于佛珠的起源,据《木槵子经》所载佛陀对波流离王的开示作为通说。

经云:昔有国王名波流梨,白佛言:我国边小,频年寇疫,谷贵民困,我常不安,

法藏深广,不得遍行,惟愿垂示法要。




佛言:大王若欲灭烦恼,当贯木患子一百八个,当自随身,
志心称南无佛陀、南无达磨、南无僧伽名,乃过一子。

如是渐次,乃至千万。
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除谄曲,舍命得生炎摩天。
若满百万遍,除百八结业,获常乐果。

王言:我当奉行。即敕吏民营办木槵子,以为千具,六亲国戚皆与一具。
王常诵念,虽亲军旅,亦不废置。






溯本追源,佛珠并非佛教所创,古印度婆罗门教中的毗湿奴派,很早就有持珠的记载。

在我国知其佛珠这一称谓,最早应始于东晋(317—420)时翻译的《木槵子经》。

至唐代,佛教兴盛,在其背景下,记载有关佛珠的经典被广泛传译,
先后有天竺僧人阿地瞿多译的《陀罗尼集经》、
宝思惟译的《校量数珠功德经》、
不空三藏译的《金刚顶瑜伽念珠经》、
义净三藏译的《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等诸多经典。

至此,佛珠开始在朝野上下、僧俗之间普遍流传,

如《旧唐书·李辅国传》载:

辅国不茹荤血,常为僧行,视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为善。


《续高僧传·道绰传》载:人各掐珠,口同佛号,每时散席,响弥林谷。

回复以下关键词,即可查看精彩内容推荐:

手串品种|盘玩|小叶紫檀|金刚|黄花梨|金丝楠|文玩时尚|核桃|星月菩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