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初中生物总复习提纲(七年级)20171225

 szhx76 2018-01-04

      2017初中生物总复习提纲  

                 姓名:             班级: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A)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4.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都能遗传变异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科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收集和分析资料等。

二、生物圈(B) 

1.定义: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A)

2.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海平面上下各10千米)(B)

         大气圈的底部生活着鸟类和昆虫,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

         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以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岩石圈的表面覆盖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提供的六大基本条件:

水、空气、阳光、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A)。

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A)

1.生态因素包括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空气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2.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捕食是最常见的关系。

   例:七星瓢虫与蚜虫(捕食);  杂草与水稻(竞争);  蚂蚁、蜜蜂家庭(合作)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A)

1.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A)

例:  荒漠骆驼尿液少(干旱环境);    旗形树(多风环境);

海豹皮下脂肪厚(低温环境);   骆驼刺(干旱少水环境)

2.影响: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例:  植物防风固沙降温“绿色长城”,   蚯蚓使土壤疏松肥沃。

五、生态系统(A)★

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两者缺一不可)

2.组成:

   生产者:植物

   生物部分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环境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例:一条河流(是);  一条河流中的鱼类(不是)

2.食物链:(A)

(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例:草→兔→蛇→鹰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高级消费者)

(2)写法:从生产者出发,箭头指向捕食者(渐强);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错例:阳光→草→兔→蛇 (×)     草→兔→蛇→细菌(×)

3.食物网: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A)

(1)数法:从生产者数到最后一级,才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3)有害物质沿食物链逐渐累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越多,叫生物富集。

六、生态平衡(B)

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有一定限度。生物种类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因此要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生态系统类型: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每种生态系统相互依存。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美称,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地球之肾), 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一、观察细胞结构(A)★

1.显微镜的构造

(指认图14个结构,简述功能)

2.显微镜的使用4个步骤:

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取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安放:放距台边缘7cm,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低倍物镜。

(2)对光:(A)

光线强时,平光镜,小光圈;

光线弱时,凹面镜,大光圈;

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在一条直线上。

对光成功: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双眼都要睁开;先低倍再高倍,

     先下降后上升,先粗调再微调。

          大调粗准看见,再调细准看清,

     下降偏头看物,上升低头看镜。

(4)收镜维护:把物镜偏转到两旁,把镜筒下降到最低处。        

3.要点:(A)★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2)放大倍数大,细胞个体大,数目少,视野暗;放大倍数小,细胞个体小,数目多,视野亮;

(3)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4)移片问题:物像在哪里就往那里移;物像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

(5)成像问题:将试卷倒转180°即可。

(6)光线:反光镜→光圈→通光孔→载玻片→物镜→镜筒→目镜;

(7)材料必须薄而透明;不透光的材料是看不到内部结构的。(例头发)

二、观察洋葱表皮和人口腔上皮细胞实验(A)

1.实验步骤:擦→滴→撕\刮→展\涂→盖→染→吸

2.擦:清除灰尘

滴: 清水(洋葱表皮实验)  

    0.9 %的生理盐水(口腔上皮实验)目的 :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A)

  取:从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内表皮(洋葱外表皮呈紫色:液泡中的细胞液含有紫色物质)

   展:将表皮在清水中展平,防止细胞重叠。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让后缓缓放下  目的:避免产生气泡

   染、吸:一侧滴加稀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染色最深的部位是细胞核)

     19世纪30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

三、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A)★

1.植物细胞的结构和作用: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入;

细胞质:加速细胞物质交换;

细胞核:遗传信息库+细胞控制中心;

液  泡:含细胞液,溶解多种物质;

能量转换器:(植物2个,动物1个)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释放化学能)

植物有两种能量转换器,动物只有线粒体一种。

2.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线粒体;

动物细胞没有植物细胞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水果的酸甜味:液泡的细胞液含有酸甜等物质,人咬破了液泡,使细胞液流出的缘故。

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气孔的保卫细胞除外),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

名称特征举例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一般不燃烧水、无机盐、氧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一般含有碳一般可燃烧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A)

1、由亲代传下来能指导子代身体发育的信息,叫做遗传信息。

2、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1)组成: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

(2)每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的形态和数量是一定的;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

(3)染色体数量恒定对生物正常生活和传种接代非常重要。

3.DNA:遗传信息的载体;双螺旋结构;DNA上有很多个基因;

4.基因 :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一般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5.大小关系:  染色体 ﹥D N A ﹥基因 

数量关系: 染色体  =D N A <基因 

二、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1、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细胞的生长,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A)

(1)细胞分裂:细胞数目增加。  

(2)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

(3)细胞分化:细胞的形态、功能发生变化,形成组织。

2.细胞分裂过程:(B)

(1)细胞核分为二→细胞质分两份→新细胞膜、壁形成 (记顺序:核→质→膜壁)

(2)变化:染色体变化最明显,先复制后均分;最终分成形态和数目都相同的两份。

(3)结果:新细胞形态和数目 = 原细胞形态和数目  

           新(或子)细胞和原细胞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A)

三、组织  (B)

1.概念: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A)

2.人体的4种组织:(B)

(1)上皮组织:保护分泌          (例:人的口腔上皮、腺体、肺泡)

(2)结缔组织:连接支持营养保护  (例:骨、血液、肌腱、关节囊)

(3)肌肉组织:收缩舒张          (例:骨骼肌、心肌)

(4)神经组织:产生传导兴奋      (例:神经细胞)

3.植物的4种组织:(B)

(1)保护组织:保护功能     (例:叶的上下表皮)

(2)营养组织:储藏营养     (例:番茄果肉)

(3)分生组织:具有分裂能力 (例:根尖分生区,茎的形成层,茎的芽)

(4)输导组织:运输营养物质  (例:导管、筛管)。

四、生物体结构的层次(B)          

1.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系统:由不同的器官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2.绿色开花植物结构层次: 细胞 → 组织 → 器官 → 植物体 

   人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 → 组织 → 器官 → 系  统 → 人体

人体比植物多了系统。(A)

3.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五、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B)

1.单细胞生物: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   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图见附页)

纤毛——运动; 表膜——呼吸;收集管伸缩泡——排泄;食物泡——消化;

2.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所有细菌(乳酸菌), 单细胞真菌(酵母菌)

单细胞植物(衣藻),单细胞动物(草履虫、眼虫、变形虫,疟原虫)

3.多数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是浮游生物,是鱼类的饵料。

4.草履虫能净化污水(有益);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形成赤潮。(有害)

六、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病毒(A)

1.病毒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2.病毒营寄生生活:离开活细胞变成结晶体;

3.按寄主不同,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

    

藻类植物:藻类大都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例如.水绵

孢子植物  苔藓植物:有茎和叶,有假根  例如:葫芦藓

植物的分类             蕨类植物(煤):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肾蕨

裸子植物:例如:,银杏,苏铁,油松,水杉,侧柏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玉米(单子叶植物)、向日葵(双子叶植物)

被子植物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无果皮包被,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一、种子的结构 (A)★

 1.双子叶(菜豆种子)结构                                                                                                                                   

  种皮:保护作用  d

胚芽→茎、叶   a

胚轴→根茎连接部  c

胚根→根 e

子叶→出土后凋落  b

(2)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

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

胚发育成新的植物幼体。

(3)双子叶植物:2片子叶,无胚乳(蚕豆、花生、大豆)

          单子叶植物:1片子叶,有胚乳(水稻、小麦、玉米等)

二、种子的萌发 (A)

1.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萌发的自身条件:①完整的、活的胚;②种子度过休眠期的。

3.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和肥。

4.萌发的过程:

   种皮吸水膨胀→子叶转运营养→胚根最先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三、植株的生长(A)

1.幼根的生长

(1)植物主要靠根吸水,根吸水的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2)根尖的结构和功能:(A)

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此区的标志:有根毛,增大了吸水面积,导管和筛管形成)

伸长区:根生长最快的部位;细胞不断长大;          

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

根  冠:保护根尖

(3)根的生长既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数量,又靠伸长区细胞体积增大。

2.枝条是芽发育成的 (B)

(1)芽中有分生组织,形成新枝条(见附页图)。

(2)肥料是给植物提供无机盐,需要最多的是氮、磷、钾的无机盐。

      氮——促进根茎叶的生长    磷——促进花果实种子的形成   钾——使茎杆健壮

3.生产意义(B)

无土栽培:根据植物所需要无机盐的数量和种类,按比例配成营养液来栽培。

   带湿土团移栽苗:保护根毛,过度施肥(土壤溶液浓度增大细胞失水)会烧苗要大量浇水。

4.开花和结果(A)★

(1)花是由花芽发育而来的

(2)花的主要部分:

雄蕊   花药:花粉内有精子

      花丝:支持       

柱头:接受花粉                 

         花柱:连接

  雌蕊  

子房   子房壁

       胚珠:内有卵细胞

(2)传粉是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  受精指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3)果实和种子的形成(A)★

        子房壁                      果皮

               珠 被         种皮

               卵细胞→受精卵→胚

(4)生产意义:阴雨天气、玉米瘪粒原因:传粉不足,应人工辅助授粉;(B)

     果实——玉米、花生、葵花子、绿豆荚、西瓜;

种子——花生米、葵花子仁、绿豆、西瓜籽。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一、水分的运输途径(B)

1.水的作用: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植物体保持硬挺直立的姿态;

(B)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和运输;水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

2.根适于吸水的特点: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A)

3.运 输:从根尖的成熟区进入→成熟区的导管→茎中导管→叶脉中的导管(A)

4.形成层:具分裂能力,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A)

          木本植物有形成层,茎可逐年长粗,草本植物无形成层,茎不能长粗。(A)

5. 导管——位于木质部,从下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筛管——位于树皮的韧皮部,从上向下运输有机物。(A)

割树皮采集橡胶:割断筛管;    环剥树皮树死亡:切断了所有筛管,有机物运不到根;

 轻敲树皮、(环割树皮)果实更大:筛管向下运输受阻,有机物更多地留在果实中;(B)

红墨水插枝条:染红的是木质部。

二、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植物体内99%的水分通过 叶  的蒸腾作用散失。(A)

2.气孔蒸腾作用的门户,气体交换的窗口;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内有叶绿体。(A)

陆生植物气孔数下表皮>上表皮;水生植物相反,例如:睡莲。(C)

3.叶片的结构(A)

表皮   上下表皮细胞:无叶绿体,保护

保卫细胞:含叶绿体,控制气孔

叶肉   栅栏层:含叶绿体

       海绵层:含叶绿体

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运输营养。

4.蒸腾作用意义:(B)

促进根吸水,促使无机盐运输;降温保护植物;参与水循环,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5.影响蒸腾作用的条件:(A)

叶片多,气孔数量多,蒸腾失水多;温度高,光照强,空气流动快,蒸腾失水快。

6.蒸腾作用对生产:

·树木剪去部分叶后移栽;选择阴天或傍晚时分移栽(可降低蒸腾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降雨量大; ·烈日下,为移栽树木搭遮阴网。 ·大树底下好乘凉。 

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提高树木的成活率。(A)

(2)节水措施:农业灌溉方式改为滴灌;工业生产循环使用水,生活中节约用水。(C)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一、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A)

1.实验步骤:

 暗处理 → 部分遮光 → 光照 → 隔水加热 → 漂洗滴碘 → 观察是否变蓝 

(1)暗 处 理: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A) 

(2)部分遮光:形成对照,单一变量是光照。 

(3)光照目的:进行光合作用

(4)脱色目的:酒精溶解叶绿素便于观察。

               隔水加热:酒精沸点低,易燃。

(5)检验淀粉:见光部分变蓝(进行了光合作用)

               遮光部分不变蓝(没有光合作用)

(6)结论:1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或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光合作用  (A)★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反应式                           

       叶绿体   

3.能量的转化:光能      化学能

4.意义:·为自身提供有机物,构建植物。

·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能量来源、氧气来源;

·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环境的影响: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大,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6.指导生产:通过控制光合作用的条件,达到增产目的。

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

温室大棚——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气肥),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

7. 探究实验:

·海尔蒙特实验(课本P121),证明了水是合成柳树体内有机物的的原料。他忽略了空气。

·普里斯特利实验(课本P122),证明二氧化碳也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金鱼藻实验(课本P123),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复燃,证明: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光的作用: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课本P117),还能促进植物体内叶绿素的形成;

·氢氧化钠溶液(课本P123):吸收二氧化碳,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三、呼吸作用(A)★

1.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2.反应式:

              (储存着能量)                                      

                                                           在活细胞的线粒体进行。

3.呼吸作用是生物共同的特征,其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

4.意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指导生产:

·低温保存菜果        减弱呼吸作用(一定范围内,温度高而加强)

·粮食入仓要晒干      降低呼吸作用,防止萌发(含水量高而加强)

·保存果菜降低含氧量  降低呼吸作用(氧浓度高而加强)

·栽植物常松土        促进根的呼吸作用(氧浓度高而加强)

·地窖瓜菜发热        呼吸作用释放热能

·新疆葡萄更甜        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夜间温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少。

四、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项  目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区别场所叶绿体活细胞的线粒体

条件在光下才能进行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有机物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

物质转化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转化将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联   系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五、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森林覆盖率低,人均森林面积少,仅0.145公顷。

                                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趋势。

                                草场退化、沙化,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

2.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每年3月12日为全国的“植树节”。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B)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森林古猿 

2.过程: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直立行走→制造使用工具→学会用火→大脑发达→语言。(C)  

3.区分事实和观点:客观地叙述(事实),主观地判断(观点)(C)

二、人的生殖(B)

1.男性:阴茎、阴囊、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尿道(B)

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A)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尿道:排出精液和尿液。

2.女性:

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A)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A★)

子宫:胎儿发育的场所;(A)

阴道:精子进入,胎儿产出(C)

3.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A★)

特点:染色体23条,单条存在;(A)

体细胞: 染色体23对(46条),成双存在(A)

4.怀孕: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泡,植入子宫内膜着床。

分娩:38周266天,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阴道产出,新生儿诞生。(A★)

5.营养:早期由卵黄提供,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A)

6.分娩对于母亲是伴随剧烈的阵痛,母亲的生育不容易,父母把子女养育成人更不容易,这  是我们终其一生都应当铭记并感恩的。(A★)

7.试管婴儿:卵细胞和精子在试管中结合,然后移植到子宫中发育,体外受精有性生殖 。(C)

三、青春期

1.显著特点身高突增,突出特征性发育和性成熟;(A)

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的功能完善。(C)

3.第二性征的发育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遗精和月经都是正常生理现象。(C)

4.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B)

四、计划生育,关注二孩政策

1.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求做到晚婚、晚育、少生、优生。(C)

2.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是少生,提高人口素质的是优生。(B)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一、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A★)

1. 分 类营养物质主 要 作 用

供能物质糖 类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A)

脂 肪备用的能源物质,保温防止损伤(A)

蛋白质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细胞修复更新(A)

非能源

物质维生素维护生命健康,调节作用(B)

占体重60%~70%(B)

无机盐参与牙骨构成,调节代谢活动(C)

2.无机盐和维生素缺乏症:(B)

VD 、钙—佝偻病(儿童)、骨质疏松症(中老年)

磷—肌无力; 铁—缺铁性贫血(铁构成血红蛋白);

碘—地方性甲状腺肿;锌—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差;

VA—夜盲症; VB1 —神经炎,脚气病; VC —坏血病       

二、消化系统构成(A)

1.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胃  腺:分泌胃液,含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消化腺  肝  脏:分泌胆汁,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胰  腺:分泌胰液,含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肠  腺:分泌肠液,含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2.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A)

(1)长:5~6米;增加表面积,利于消化和吸收;

(2)大: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增加表面积,利于消化和吸收;

  (3)多: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

(4)薄: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只由一层

上皮细胞,利于吸收。

三、消化过程(A)★

1.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B)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肠的蠕动

   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酶使食物中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B)

淀粉  口腔、小肠: 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蛋白质 胃、小肠: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       小肠: 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2.吸收:

(1)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B)

  (2)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胃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 ; 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3.排遗——将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体外。(B)(与排泄区别)

三、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C)

1.合理营养——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按时进餐、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

2.  早中晚比例=30%、40%、30%。

3.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最多的是米、面等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最少是脂肪食品;

四、实验题

1.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A★)

(1)馒头碎屑鞋、唾液、37℃、搅拌→不变蓝 原因: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A

(2)馒头碎屑、清水、37℃、搅拌→变蓝

 (3)馒头块、唾液、37℃、不搅拌 →变蓝

2.V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以此特性来检测不同水果中VC的含量(B)

等量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入的汁液越少, VC含量越高。

五、生产应用

1.绿色食品:产自良好生态环境,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分为A级和AA级。

2.用淀粉胶囊包裹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 原因:胃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A★

3.胡萝卜素能在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故素食人群并不缺少维生素A。(B)

4. 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胆囊仅起到贮存胆汁作用。(A)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系统组成

1.呼吸道:鼻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B)

        作  用: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2.肺: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壁薄,仅一层上皮细胞。

咽——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的通道。二、呼吸过程:         血液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

肺与外界气体交换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气体运输     组织细胞呼吸作用 

1.肺与外界气体交换(A★)

(1) 呼吸频率:一分钟16次左右(A)

(2) 吸气: 膈肌、肋间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容积扩大

→肺内气压下降→气体吸入

    呼气:  膈肌、肋间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体积缩小

→肺内气压上升→气体呼出

提示:吸气是主动,要收缩;膈顶方向与气体方向一致

(3) 这一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动力来自肌肉收缩。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A)

(1) 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

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  

(2) 这一过程通过气体扩散完成,动力来自气体浓度差(B)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A)

(1) 氧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肺泡到红细胞穿5层细胞膜;二氧化碳随血浆运输。

(2) 这一过程依赖循环系统,动力来自心肌的收缩。

4.血液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细胞呼吸作用(A)

(1) 这一过程通过气体扩散完成,动力来自气体浓度差(B)

(2) 氧气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进入血液  

 (3) 在细胞线粒体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并产生废物二氧化碳和水。

(4) 呼吸作用与呼吸运动的区别(A)

呼吸运动是依靠膈肌、肋间肌收缩完成的,使肺泡与外界完成气体交换;

呼吸作用在线粒体中完成的,在氧的参与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三 、生产应用

1.痰的形成:纤毛向上摆动,将灰尘细菌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A)

2.检验方法: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A)

3.胸围差= 尽力吸气时的胸围-尽力呼气时的胸围(B)

4.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措施。(B)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流动的结缔组织——血液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构成。(A★)

血 浆 :功能—运载血细胞、养料、废物

红细胞:功能—运输氧气;形态:数量最多,圆饼状,成熟后无核。

血细胞  白细胞:功能—吞噬病菌;形态:体积最大,有核

血小板:功能—止血凝血;形态:体积最小,无核,显微镜下不可见。

请分析下列患者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1)大面积烧伤患者  血浆  ;   

 (2)贫血患者  红细胞  ;(3)血流不止者  血小板   。

2.红细胞富含红色的血红蛋白,使血呈现红色。(A)

特性:血红蛋白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B)

二、血管(B)

种类流  向结 构 特 点

①动脉从心脏到全身深,壁厚,弹性大,流速快

③静脉从全身回心脏浅,壁薄,弹性小,流速慢

②毛细血管连通最小动脉

和最小静脉最薄仅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最细红细胞单行通过,流速最慢

三、循环动力来自心肌收缩(A★)

1.路线 (体循环+肺循环)   身体各处

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网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动脉血变静脉血

房室瓣                                                                房室瓣

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的毛细血管网           肺动脉            右心室

                   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静脉血变动脉血

体循环血管名与血液一致,动脉里流动脉血,

肺循环血管名与血液相反,动脉里流静脉血。(A)

口诀:上房下室、室动房静、交叉循环

2.防止血液倒流的3类瓣膜:房室瓣(心房与心室)、  动脉瓣(心室与动脉)、静脉瓣(四肢)(B)

四、输血与血量(B)

1.血量占体重7~8%,失血200~300毫升不影响健康。

2.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有A、B、AB、O型。

   O型为万能输血者,AB型为万能受血者。              

五、疾病

1.动脉出血在近心端止血;静脉出血在远心端止血。(A)

2.煤气中毒原因:红细胞中的一氧化碳与煤气中的一氧化碳结合,使人体缺氧。(B)

3.白细胞增多    体内有炎症。(B)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排泄——将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和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B)有三种形式:

排汗:皮肤,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呼气: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排尿: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B)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储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三、尿的形成(A★)

1.肾单位是肾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每个肾有100多万肾单位。

2.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球 ③出球小动脉④肾小囊 ⑤肾小管 ⑥肾小管外毛细血管。a—过滤作用  b—重吸收作用

3.尿的形成:

无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无葡萄糖、蛋白质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成分都可过滤,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后回到肾小管外毛细血管,剩下的形成尿液。

4.判断尿液、原尿和血浆:(A★)

第一步:找到“葡萄糖”和“蛋白质”含量为“0”的一组,确定为尿液;

   第二步:找到“蛋白质”含量最高,确定为血浆;   

例.右图为人体内毛细血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此图为肌肉内的毛细血管,则A是动脉血管,其内流的是动脉血;C处血液流回右心房。

(2)如果此图为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则A是入球小动脉,其内流的是动脉血;B处发生过滤作用。C是_出球小动脉_,其内流的是__动脉血__

(3)如果此图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则A是__肺动脉,其内流的是__静脉血;C是_肺静脉_,其内流的是动脉血__,C处血液流回左心房。

尿中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肾小球病变,尿中出现葡萄糖——肾小管病变或糖尿病

第六章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A)

1.           大脑—大脑皮层,感觉、运动、

语言中枢。

    脑   小脑—协调运动,维持平衡。

脑干—调节呼吸、心跳、血压。

      脊髓—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脑神经—由脑发出,大部分分布在头部;

     脊神经—由脊髓发出,分布在躯干四肢;

2.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A★)

1.反射——(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各种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A★)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

2.反射弧构成:(A)

1感受器     2传入神经  3神经中枢     4传出神经   5效应器

                                   A  B   E   C  D ,

                                            A   B   E   G   H   F  E    C  D

3.              简单反射—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

                         例:缩手、眨眼、排尿、膝跳、金鸡报晓、吃梅止渴。

复杂反射— 后天通过生活经验积累形成,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例:惊弓之鸟、鹦鹉学舌、听铃声进教室、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三、视觉和听觉的形成 (B)

1. 视觉: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产生视觉)

听觉: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2. 视网膜:视觉感受器,耳  蜗:听觉感受器。

3. 咽鼓管——连接咽喉和鼓室;

(1)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2)遇大声响,张口或闭嘴堵耳,

4. 眼的卫生保健:(A)

近视: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戴凹透镜矫正;     前近后远。

远视: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戴凸透镜矫正。

5. 瞳孔—光圈;晶状体—镜头;视网膜—胶卷;(A)

6.在亮处,瞳孔较小;在暗处,瞳孔较大。(与显微镜光圈类似)(B)

7. 预防近视,做到“三要”和“四不看”

四、激素调节(A)

1. 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对生命活动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B)

2. 人体主要内分泌腺:(A)

  垂体——生长激素等;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胰岛——胰岛素;  

 肾上腺——肾上腺激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睾丸——雄性激素;卵巢——雌性激素

名称作 用过 少过 多

生长激素调节生长发育幼年:侏儒症幼年:巨人症;

成年: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

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幼年:呆小症;

成年:地方性甲状腺肿甲亢

胰岛素调节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治疗低血糖

  3.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的影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酸雨:PH小于5.6的雨水。被称为空中死神,形成酸雨的最主要的污染物是二氧化硫.(B)

   原因: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

2.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重金属污染。通过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人类。(C)

3.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有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C)

    温室效应是指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A)

4.保护生态环境要做好以下工作:(C)

保护森林和植被,退耕还林还草;控制酸雨,防治水污染;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