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大运河: 北运河简介

 璇琮坑 2018-01-04
北运河
认识大运河9 <wbr>北运河简介


    西汉时期称潞河,潞河就是《汉书·地理志》所说的沽河,《地理志》渔阳郡说:“沽河出塞外,东南至泉州入海,行七百五十里。”
    研究表明,北运河源头至少由五条水系汇成。
    白河、沽水 白河发源于宣化府龙门县东滴水崖,东经密云县石塘岭,过县西入通州,其支流经牛栏山东麓,与潮河汇流,入通州北关。    潮河也称沽水。所以后人称北运河为白河、潮白河、沽水。
    温榆河 发源于京西北昌平州白浮村神山泉,亦称鲍丘河。
    通惠河 发源于北京三海(北海、中海和南海),古称积水潭、太液池。
    萧太后河 发源于隋唐大运河之首的今北京大川淀。
    永定河东支 发源于北京丰台地区的卢沟河一支,曰浑河东支。
    以上五条水系在元代开通京杭大运河之初,犹如五个手指汇于掌心——通州南部的张家湾。形成大运河的源头,也是北运河的源头。到明代,这五条水系减少两条(萧太后河、永定河东支),北运河源头从张家湾退到通州的北关闸,至今。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出现群雄纷争的局面。在曹操占据的北方,辽河平原上兴起的少数民族乌桓,以塌顿大单于实力最强,经常带领数千铁骑侵犯幽州(北京),一次掠夺汉民10万户。曹操闻之大怒。决定征服乌桓。当时曹操在河北冀州,需把军队集中到幽州(北京),再向辽西进军。而运送军队和粮草的办法,主要靠河运。曹操采纳大臣建议,开了两条运河,一条是连接滹沱河与海河的平虏渠,一条是连接平虏渠与潞河的泉州渠。汉代置泉州县,县治所泉州即今武清的城上村,位于雍奴薮边缘。因渠上口在泉州,所以称泉州渠。而泉州渠到达幽州(北京)需与潞河“牵手”,才能把军队和粮草运到幽州。为此,曹操又下令从潞河往东开一条新运河与滦河相通,经过滦河到达辽西郡。首战曹操大将张郃就把蹋顿大单于斩于马下。曹操回师经过北戴河碣石山,登山观海,即兴吟咏《观沧海》,成为千古传颂的诗篇。
    隋炀帝开凿的北从涿州南达杭州的大运河,黄河以北的一段称永济渠。永济渠在天津西的信安镇汇入拒马河,后汇入永定河达涿州。
    盛唐时期,唐玄宗李隆基为加强全国边塞的防御力量,设五大都督府,幽州(北京)是五大都督府之一,胡人后裔安禄山统领十万军队驻守边塞。安禄山包藏祸心,做唐玄宗宠妃杨贵妃的义子,骗取皇帝信任。朝廷将大批军粮布匹经海上运抵天津三会海口,为存储粮米,朝廷在三会海口附近建一座军粮城。所谓三会海口即三条河的入海口:北运河、大清河,南运河。
    从三会海口通向幽州的水道是桑干河,即流经武清的凤河。经过武清的马家口、城上、大南宫、旧县、泗村店、大桃园、城关、大王古庄、堠上(侯尚)等村。
    从军粮城通向怀柔、密云的边关要塞的水道靠潞河。那里驻守着安禄山的静塞军。
    从军粮城通向蓟州北黄崖关要塞靠蓟运河,那里驻守着雄武军。
    三条运河上,粮船、商船、官船、民船,皇家船队,樯帆如云,舳舻蔽水,两岸码头和集镇,获利颇丰。
    永济渠的开凿,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开辟了一条贯通南北的运渠,对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隋唐时代,桑干河虽然还在今丰台分为两岔,北岔东流经今凉水河(古名清泉河)一线去潞县入潞水,并随潞水赴宝坻地区,但因为要集中水源以保证永济渠运河,它实际上时通时断。南岔作为桑干河的干流,就是永济渠水道,它自今丰台、南苑、大兴、安次一线,转淤口关(今霸县信安村)注雄、霸县境东来的拒马河,下汇渤海。它是当时幽州城通向外界的主要航道。
    辽宋对峙时期,两国以海河为界。辽朝将幽州(北京)定为陪都,称南京。辽代几位皇帝喜欢游猎,常到风光秀丽的延芳淀放鹰捕捉天鹅。后将这一地区置漷阴县。据《漷阴县志》载:漷阴县本是汉朝的泉州县之地,辽太平中置镇于漷阴村,分武清地设漷阴县,辖张家湾南、河西务北48个村庄。 所流经漷城的潞河称漷河。漷 :城郭四面环水为漷。
    辽朝为解决陪都20多万军民灾荒之年吃粮难题,纲纪严明的辽主萧太后下令开凿一条运河——龙湾河通天津北塘。从辽西郡将粮米经海道运到北塘海口,改装小船经龙湾河(今青龙湾一线)、潞河,到达陪都。龙湾河后称萧太后运粮河。
    粮船到达平州海岸后,取道哪条运河抵幽州?《辽史》未载,从当时的情势看,直沽河(海河)与拒马河在宋朝的北境,辽人不可能溯行此道转航包括东南河在内的永济渠。位于辽境始于滦河的那条“辽西新河”,当时已半通不通。唯一可能顺畅航行的是蓟州河。漕船进入今北塘地区的蓟州河口后,又取哪条水道赴幽州?从明人的记载来看,当是今日尚存的青龙湾河。青龙湾河原名“龙湾河”。明万历朝人蒋一葵作《长安客话》说:“香河县境内有大龙湾,小龙湾二水,夏秋始合流,经宝坻县入七里海,相传辽时运粮河道也。”
    金朝置北京为中都,与南宋的分界推到淮河一线。中原及山东产的粮米需源源不断供给中都。金王朝中期,朝廷重视农业生产,重视河道的疏浚和治理。为解决通漕问题,朝廷下令开凿疏浚天津河(潞河),北起潞县南到天津三岔口。经三岔口并与南运河相接,为此三岔河口成了漕粮转输的大码头。金天德三年(1151年)将潞县升为通州,取漕运通济之义。
    元朝统一中国,定鼎大都(北京)。全国的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北京。为保障大都百万人口的供给,朝廷起初通过海道从江南向大都运粮,后因多次遭遇风险,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开通京杭大运河。
    在规划北运河河道走向时,忽必烈下令督水监郭守敬将河道裁直,从香河县孙村直接向南开渠至武清县的河西务,再往南经粜粮务、蔡村到杨村还河,再经汉沟达三岔口。这条河道经历元、明、清700多年未改变。
   《明史·河渠志》所说的“白漕”,就是白河运道。白河就是潞河,也就是沽河,明后期改称北运河。对于北京来说,这条运河是名副其实的“咽喉命脉”,然明王朝初期对它并不重视。那是因为洪武皇帝及建文皇帝建都金陵,而陪都在凤阳,北京重又降为一个边镇而称“北平府”;加以当时用兵的重点在松花江及黑龙江流域,战略基地已自北平转到辽阳,向辽阳输送军资主要靠海运,兼以永平府的陆转。永平府治卢龙县,辖区大体与今唐山地区相当,即使实行一点内河航运,也主要限于蓟运河与滦河。北平所需粮食不多,主要靠军屯、民屯和商屯解决,故洪武初年对元顺帝时代废弃的白河航道未加修治,稍稍航运了几次,因水浅滩高便行停顿。在白河罢运期间,即使需要向北平输送一点粮食,起初是海船溯蓟运河卸储于丰润县西的鸭鸿桥,而后由永平府派民夫负运转递,后来改航拒马河至涿州和良乡,再由涿州、良乡陆转。
    白河之重新通漕,事在永乐以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明成祖虽仍以金陵为首都,而北平是他的“龙飞之地’,已被改称为北京,准备改作京城。四年(公元1406年)正式决定迁都,派工部尚书宋礼等分赴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和山西采办木石,在河南、山东、北京烧造砖瓦,并征集天下工程技术人员和工匠23万人、民夫军士百余万,兴工营筑北京宫殿和皇城,七年(公元1409年)着手建造皇陵于昌平天寿山,随后又大规模地构筑大量坛庙寺观,改筑庞大的北京城垣。与此同时,永乐皇帝集中全国精兵五六十万,两度亲自率领远征蒙古的“北元”残余势力直到克鲁伦河一带。北京作为一个巨大的工地和大战的战略出发地,所需粮米、建筑材料及军资骤增百倍,运输问题空前突出,明廷才着手大规模地疏浚长久决塞不定的白河和其他运河。治理以后的白河,据统计,仅粮食一项,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即浮运了6460990石。如果按重量算,木材、石料、砖瓦等项则更多。
   清朝在运河管理上袭用明制,对北运河治理最勤。顺治皇帝到杨村北运河决口处巡视,在岸边种一棵槐树,至今犹在;康熙皇帝驾临北运河筐儿港决口处,进村问民疾苦,命建分洪石坝20丈,在石坝外开引河,两岸夹堤,让洪水入淀(大黄堡)归海(七里海)。岸边屹立康熙御碑一通,碑文为康熙御笔“导流济运”四个榜书大字,御碑今犹在。
    雍正皇帝将筐儿港分洪石坝拓展到60丈,又在北运河上游红庙分洪口处建闸40丈,同时疏浚青龙湾减河宣泄洪峰从天津北塘入海。
    雍正四年(1726年),为加强北运河沿岸码头的管事权,朝廷决定将白河的管理机构升格为局,使与南运河、永定河、畿辅以南诸河的三局并列,沿岸州县河务事宜各归四局管理。此后北运河的名字彰显于世。
    乾隆皇帝秉承祖训,对北运河加强治理。为保护筐儿港分洪坝的坝基,下令修筑海墁,疏浚引河,两岸加固堤防。先后赋诗“导流还济运”诗共三首,立御诗碑于运河岸边今犹在。

资料来源:
北运河名称的演变http://www./zhengxie/yysj/201508/43e55f357b044c98bf4290a4fe26c6c0.s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