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和品德教学的整合 泰来县江桥中心小学 蔡丽文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和品德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为品德课堂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一、再现情景,突破重点难点。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音、形、画、像等色彩丰富,真实传神,声情并茂,能充分体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加上扣人心弦的声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使教学中的许多疑难问题不需教师费很多口舌便迎刃而解。 如教学《我爱祖国山和水》这一主题活动时,“知道开国大典的盛况”是这一课的教学难点,不借助电教手段,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时我通过多媒体播放《开国大典》电视录像,让鲜花挥舞、彩旗飘扬,人民欢腾的热烈场面把学生引入情境,把开国大典的盛况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一边听着激动人心的解说,一边观看着开国大典的盛况,这种融声音、画面于一体的教学手段,大大地感染了学生的情绪,他们如临其境,注意力高度集中,求知欲望稳定持久,使开国大典的盛况牢牢地记在脑海中,印在心里。接着我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一幅简易的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北京、找家乡的位置,让学生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样一来,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别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二、触动心灵,提高道德认识。 所谓道德认识,主要是指是非、好坏、美丑、善恶等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建立正确的道德认识,如果只是背条文,讲空洞的大道理显然是不行的。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的内容大都是一些古今中外名人、领袖、英雄、模范的故事和具体社会现象,日常生活事例。要让学生从这些人和事中抽象出“理”来,就必须对这些人和事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怎样帮助学生了解,认识这些并不熟悉的人和事并从中悟出“理”来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这一难题并不难。 例如:在教学《祖国江山的保卫者》这一活动主题时,由于学生认知的局限性,他们对解放军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穿军装、戴军帽、扛钢枪的一群人”上,并不完全认识解放军。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认识解放军,我利用录像,再现解放军在保家卫国、英勇抗敌的战争年代里为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舍生忘死的战斗场面;再现解放军在2008年抗震抢险救灾战斗中,为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不顾个人安危,与死神争分夺秒、顽强搏斗的场面。看了这些,学生对解放军叔叔有了充分的认识,这时学生自然会从内心对解放军充满了崇敬与热爱。 三、、创造条件,培养参与意识。 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生活常识教育的综合课,重在培养小学生适应生活的初步能力。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恰当地利用多媒体将教材中富有说服力的资料、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如学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主题活动时,我要求学生搜集有关家乡美丽风景的图片,上网查询赞美家乡的文章资料,从网上下载一些家乡历史古迹的知识,让学生当导游来介绍自己的家乡。在课堂上,小导游们绘声绘色地介绍,游客们听得有滋有味,再配以动听的乐曲,同学们好像置身于家乡美丽的山水中,领略着美好的景色,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丰富了他们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锻炼了他们搜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高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老师只要把握好多媒体技术使用的时机和技巧,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使我们的品德与生活课堂充满勃勃生机与活力。
|
|